密封组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926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密封组件及电池,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具有上下贯穿的通孔,第一密封件的外周面构造有环形槽,环形槽与通孔同轴,第一密封件适于穿过注液口,环形槽适于与注液口的边缘卡接;第二密封件,穿过第一密封件上的通孔,第二密封件挤压第一密封件,以通过第一密封件与注液口的边缘铆接。通过第二密封件将第一密封件固定在注液口处,避免第二密封件与盖板直接接触,减小第二密封件在铆接过程中对盖板的损坏,第一密封件受第二密封件的挤压而被压缩,第二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共同对注液口进行轴密封,密封效果好,且铆接的方式稳定性好,不易松动,可靠性高,有效避免电池长期使用过程中电解液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密封组件及电池


技术介绍

1、电池外壳上设置有注液口,用于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在注液完成后,需要对注液口进行密封,以防止电池内的电解液流出。目前行业内通过先将密封胶钉放置于注液口处,而后放置密封铝钉并将密封铝钉与盖板焊接来实现对注液口的密封。

2、然而,上述传统的密封方式的密封效果较差,密封胶钉容易与注液口发生相对移动,且在电池长期使用过程中,焊缝处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导致电池出现漏液,电池容易被腐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组件及电池,以解决电池的注液口处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具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周面构造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通孔同轴,所述第一密封件适于穿设在注液口中,所述环形槽适于与所述注液口的边缘卡接;第二密封件,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上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密封件挤压所述第一密封件,以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注液口的边缘铆接。

3、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穿设在注液口中并通过第一密封件外周面上的环形槽与注液口的边缘卡接,实现第一密封件在盖板上的注液口处的连接,通过在第一密封件上的通孔中穿设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通过第一密封件与注液口的内壁及上下边缘抵接,实现通过第二密封件将第一密封件固定在注液口处,还可以避免第二密封件与盖板直接接触,从而减小第二密封件在铆接过程中对盖板的损坏,同时,第一密封件受第二密封件的挤压而被压缩,第一密封件与注液口之间的密封性好,第二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共同对注液口进行轴密封,密封效果好,并且,铆接的方式稳定性好,不易松动,可靠性高,有效避免电池长期使用过程中电解液泄漏。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密封段、第二密封段及第三密封段,所述第二密封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密封段及所述第三密封段的外径,以形成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二密封段位于所述注液口中且与所述注液口的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一密封段及所述第三密封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注液口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段位于所述注液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密封段位于所述注液口的另一侧。

5、有益效果:第一密封段朝向第三密封段一侧的表面、第二密封段的外周面及第三密封段朝向第一密封段一侧的表面共同围成环形槽,并且第一密封段、第三密封段分别位于注液口的相反的两侧,便于实现第一密封件与注液口处的配合,通过第二密封段与注液口的内壁相抵接实现第二密封段与注液口内壁的密封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密封段、第三密封段的外径大于注液口的外径,实现分别从注液口的两侧与注液口的边缘搭接,从而从注液口的两侧对注液口进行封堵,进一步提高了对注液口的密封效果。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段沿轴向的压缩值为0.2mm-1mm;和/或,所述第一密封段的半径与所述注液口的半径之间的差值l1为0.3mm-5mm。

7、有益效果:将第一密封段的压缩值在0.2mm-1mm范围内取值,既可以保证第一密封段与注液口上侧边缘之间具有足够的相互作用力,又可以避免第一密封段因受挤压力过大而损坏,从而保证密封效果。将第一密封段的半径与注液口的半径之间的差值设置在0.3mm-5mm范围内取值,既可以保证第一密封段与盖板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保证密封性,从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又可以避免第一密封段的径向尺寸过大而导致受力均匀性变差及影响盖板上其它部件的布局。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密封段沿轴向的压缩值为0.1mm-2mm;和/或,所述第三密封段的半径与所述注液口的半径之间的差值l2≥0.1mm。

9、有益效果:将第三密封段的压缩值在0.1mm-2mm范围内取值,既可以保证第三密封段与注液口下侧边缘之间具有足够的相互作用力,又可以避免第一密封段因受挤压力过大而损坏,从而保证密封效果。通过设置第三密封段的半径与注液口的半径之间的差值不小于0.1mm,可以保证第三密封段与盖板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保证密封性,从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密封段远离所述第一密封段的一端的边缘处构造为圆角。

11、有益效果:圆角具有导向作用,便于装配。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段与所述注液口过盈配合。

13、有益效果:过盈配合的方式可以避免第二密封段与注液口发生相对移动,便于装配过程中对第二密封段的定位和固定,并且过盈配合的方式还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进一步保证第二密封段的密封作用。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铆接段、第二铆接段及第三铆接段,所述第二铆接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铆接段及所述第三铆接段的外径,所述第二铆接段穿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一铆接段及所述第三铆接段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铆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段远离所述注液口的一侧且挤压所述第一密封段,所述第三铆接段位于所述第三密封段远离所述注液口的一侧且挤压所述第三密封段。

15、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二铆接段的外径小于第一铆接段及第三铆接段的外径,且第一铆接段及第三铆接段的外径大于通孔的直径,便于实现第二铆接段穿设在第一密封件的通孔中,并通过第一铆接段、第三铆接段限制第二密封件沿轴向与第一密封件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保证第二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装配的稳定性,同时第一铆接段和第三铆接段从通孔的两侧封住通孔,第一密封件经第二密封件的挤压而与注液口紧密接触,从而保证对注液口的密封效果。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铆接部和拉钉部,所述铆接部上构造有盲孔,所述拉钉部一端与所述盲孔的底部连接且另一端伸出所述盲孔,所述拉钉部向外抽拉而断裂,并使所述铆接部的一端沿径向膨大,以形成所述第三铆接段。

17、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包括铆接部及与铆接部上的盲孔底部连接的拉钉部,第二密封件构造为抽芯铆钉,铆接过程中通过将拉钉部向外抽出即可实现第二密封件端部沿径向的膨大,从而实现铆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型效果好,且抽拉后的拉钉部断裂,不再占用第二密封件轴向的尺寸,有利于减小第二密封件的径向尺寸,并减小第二密封件的重量,实现轻量化。

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钉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段、断裂段及拉杆,所述固定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盲孔的孔径,所述断裂段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固定段及所述拉杆的径向尺寸,所述拉杆伸出所述盲孔,所述断裂段在抽拉所述拉杆时断裂。

19、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固定段的径向尺寸大于盲孔的孔径,便于在抽拉拉钉部过程中,固定段对铆接部施加作用力,使得铆接部与固定段相对应的一端沿径向膨大,通过设置断裂段的径向尺寸最小,则断裂段为拉钉部上强度最小的区段,便于实现拉钉部在抽拉过程中从断裂段处断裂,通过设置拉杆伸出盲孔,便于拉动拉杆,操作方便。

20、第二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密封段、第二密封段及第三密封段,所述第二密封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密封段及所述第三密封段的外径,以形成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二密封段位于所述注液口中且与所述注液口的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一密封段及所述第三密封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注液口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段位于所述注液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密封段位于所述注液口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段沿轴向的压缩值为0.2mm-1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段沿轴向的压缩值为0.1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段远离所述第一密封段的一端的边缘处构造为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段与所述注液口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铆接段、第二铆接段及第三铆接段,所述第二铆接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铆接段及所述第三铆接段的外径,所述第二铆接段穿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一铆接段及所述第三铆接段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铆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段远离所述注液口的一侧且挤压所述第一密封段,所述第三铆接段位于所述第三密封段远离所述注液口的一侧且挤压所述第三密封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铆接部和拉钉部,所述铆接部上构造有盲孔,所述拉钉部一端与所述盲孔的底部连接且另一端伸出所述盲孔,所述拉钉部向外抽拉而断裂,并使所述铆接部的一端沿径向膨大,以形成所述第三铆接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钉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段、断裂段及拉杆,所述固定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盲孔的孔径,所述断裂段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固定段及所述拉杆的径向尺寸,所述拉杆伸出所述盲孔,所述断裂段在抽拉所述拉杆时断裂。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密封段、第二密封段及第三密封段,所述第二密封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密封段及所述第三密封段的外径,以形成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二密封段位于所述注液口中且与所述注液口的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一密封段及所述第三密封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注液口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段位于所述注液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密封段位于所述注液口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段沿轴向的压缩值为0.2mm-1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段沿轴向的压缩值为0.1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段远离所述第一密封段的一端的边缘处构造为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段与所述注液口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成马永贵周杰沈良军贡伟红李俭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