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组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295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7
本技术涉及电池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其上开设有注液孔;第一密封件,至少部分的塞入注液孔内,第一密封件与注液孔过盈配合;第二密封件,与盖板本体固定连接,第二密封件适于遮盖第一密封件的周向边缘;第一密封件包括塞入注液孔内的塞部,以及沿注液孔的轴线方向位于塞部第一侧的搭边部;塞部远离搭边部的一侧开设有开槽部,开槽部适于在第一密封件装入注液孔时,使塞部沿径向收缩,并在限位凸起部越过注液孔后,使塞部复位。本技术提供的盖板组件,通过设置开槽部,能够方便将第一密封件装入注液孔内,且通过塞部复位能够实现卡接,提高第一密封件与注液孔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


技术介绍

1、电池盖板上通常开设有注液孔,在注液完成后,注液孔需要密封,相关技术中,首先由密封胶钉放置于注液孔处,而后通过密封铝钉与光铝板焊接实现注液孔的二次密封。然而,该种密封方式由于密封胶钉塞入注液孔后,与注液孔压力量数值小,压缩比例小,在内部压力较大时,密封胶钉容易被顶出,导致密封胶钉的密封作用较小,主要靠密封铝钉与光铝板的焊接实现密封。当密封铝钉与光铝板焊缝质量出现问题时,由于此时内部压力较小,密封胶钉与注液孔在径向上存在一定过盈量,仍能保证密封,导致密封铝钉与光铝板的焊缝缺陷无法被检测出来。但在电池使用过程中,随着电池内部的压力增大,会存在漏液风险,从而导致电池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以解决注液孔的密封效果不佳在电池使用阶段容易漏液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盖板组件,包括:

3、盖板本体,其上开设有注液孔;

4、第一密封件,至少部分的塞入注液孔内,第一密封件与注液孔过盈配合;

5、第二密封件,与盖板本体固定连接,第二密封件适于遮盖第一密封件的周向边缘;

6、第一密封件包括塞入注液孔内的塞部,以及沿注液孔的轴线方向位于塞部第一侧的搭边部;

7、塞部沿第一密封件的径向凸起形成有限位凸起部;限位凸起部的直径大于注液孔的孔径;

8、塞部远离搭边部的一侧开设有开槽部,开槽部适于在第一密封件装入注液孔时,使塞部沿径向收缩,并在限位凸起部越过注液孔后,使塞部复位。

9、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开槽部,能够方便将第一密封件装入注液孔内,在第一密封件装入注液孔时,使塞部沿径向收缩,能够方便第一密封件的装入,在限位凸起部越过注液孔后,使塞部复位,能够通过塞部的复位实现卡接,提高第一密封件与注液孔的密封效果。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部与搭边部分别位于注液孔沿轴线方向的两侧,以将第一密封件卡接在注液孔内。

11、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通过在塞部沿第一密封件的径向凸起形成有限位凸起部,且限位凸起部的直径大于注液孔的孔径;从而在第一密封件卡入注液孔后,能够使限位凸起部起到限位作用,在电池内部的压力较大时,仍能够保证第一密封件卡接在注液孔内,不会被顶出,起到良好密封效果。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开槽部构造为一字型或十字型。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塞部远离搭边部的一侧的周向边缘形成有导向部,导向部适于使塞部的直径由远离搭边部的一侧朝向靠近搭边部的一侧逐渐增大。

14、有益效果:通过在塞部远离搭边部的一侧的周向边缘形成有导向部,从而在将第一密封件装入注液孔时,能够起到导向作用,方便装配。

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盖板本体环绕注液孔的周向边缘形成搭接面,搭边部与搭接面相抵接。

16、有益效果:第一密封件通过搭边部与搭接面相抵接,能够防止对第一密封件的过度挤压将第一密封件挤入电池内部。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具有朝向第二密封件的顶面,第二密封件具有朝向第一密封件的底面,顶面与底面之间形成间隙区。

18、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组件,通过在第一密封件外部设置第二密封件,起到双层密封的效果,同时,通过在第一密封件的顶面与第二密封件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区,能够保证第一密封件在装配完成后,不会对第二密封件的安装造成干涉,避免第二密封件放置在预定位置时受到第一密封件的反弹力,防止第二密封件在焊接过程中,被第一密封件弹起,降低整体装配难度。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盖板本体环绕于注液孔还形成有沉槽区,搭接面设置于沉槽区内,沉槽区适于容纳搭边部。

20、有益效果:通过在盖板本体环绕于注液孔的区域形成沉槽区,并将搭接面设置于沉槽区内,沉槽区适于容纳搭边部,从而可以使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错层设置,一方面能够保证顶面与底面之间形成间隙区,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之间的干涉,能够保证搭边部沿径向的尺寸,防止对第一密封件的过度挤压将第一密封件挤入电池内部。

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注液孔的轴线方向,间隙区的尺寸为h,其中,h满足0.05mm≤h≤2mm。

22、有益效果:通过限制间隙区的尺寸上限,能够保证第一密封件即使被电池内部压力挤出后,仍能够使第二密封件的底面对第一密封件的顶面进行限位,保证第一密封件对注液孔处于密封状态。此外,通过限制间隙区的尺寸上限,能够避免盖板本体占用高度过高,避免影响电池包整体的能量密度。通过限制间隙区的尺寸下限,从而保证第一密封件在装配完成后,不会对第二密封件的安装造成干涉,避免第二密封件放置在预定位置时受到第一密封件的反弹力,防止第二密封件在焊接过程中,被第一密封件弹起,降低整体装配难度。

2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的顶面凹陷形成有让位槽,第二密封件朝向让位槽突出形成有突出部,突出部容纳于让位槽内,且满足突出部与让位槽之间无挤压接触或留有间隙。

24、有益效果:通过突出部与让位槽的配合,能够防止第一密封件的晃动,更好的对第一密封件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密封件的松脱。

2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芯;以及盖设于壳体上的如上述的盖板组件。

26、因为电池包括盖板组件,具有与盖板组件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部与所述搭边部分别位于所述注液孔沿轴线方向的两侧,以将所述第一密封件卡接在所述注液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部构造为一字型或十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塞部远离所述搭边部的一侧的周向边缘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适于使所述塞部的直径由远离所述搭边部的一侧朝向靠近所述搭边部的一侧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环绕所述注液孔的周向边缘形成搭接面,所述搭边部与所述搭接面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环绕于所述注液孔还形成有沉槽区,所述搭接面设置于所述沉槽区内,所述沉槽区适于容纳所述搭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顶面,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面,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间隙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注液孔的轴线方向,所述间隙区的尺寸为H,其中,H满足0.05mm≤H≤2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所述顶面凹陷形成有让位槽,所述第二密封件朝向所述让位槽突出形成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容纳于所述让位槽内,且满足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让位槽之间无挤压接触或留有间隙。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以及盖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部与所述搭边部分别位于所述注液孔沿轴线方向的两侧,以将所述第一密封件卡接在所述注液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部构造为一字型或十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塞部远离所述搭边部的一侧的周向边缘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适于使所述塞部的直径由远离所述搭边部的一侧朝向靠近所述搭边部的一侧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环绕所述注液孔的周向边缘形成搭接面,所述搭边部与所述搭接面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环绕于所述注液孔还形成有沉槽区,所述搭接面设置于所述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成马永贵周杰闫怀雷刘友健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