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564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38
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100),其具备:旋转电机(MG),其配置于第一轴(A1)上;差动齿轮机构(DF),其配置于第二轴(A2)上;输出部件(OUT),其配置于第二轴(A2)上;逆变器装置(INV);以及壳体(1)。壳体(1)一体形成并在内部具有收纳旋转电机(MG)的第一收纳室(5)、和收纳逆变器装置(INV)并与第一收纳室(5)之间由隔壁(70)划分的第二收纳室(3)。在输出部件(OUT)内,至少在第一收纳室(5)收纳有特定部(SP),该特定部(SP)是旋转电机(MG)与轴向(L)的配置区域重叠的部分,隔壁(70)设置于特定部(SP)与逆变器装置(INV)之间。置(INV)之间。置(INV)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驱动装置
[0001]本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22年3月2日、申请号为202080062029.6、专利技术名称为“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旋转电机、输出部件、传递机构、逆变器装置以及壳体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3]在日本特开2017-229174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旋转电机(3)、减速机(11)以及逆变器装置(4)的机电一体型单元(1)(在
技术介绍
中括弧内的附图标记是所参照的文献的附图标记。)。旋转电机(3)以及逆变器装置(4)收纳于一体地具有旋转电机外壳部(21)和逆变器外壳部 (22)的共用外壳(2)。逆变器装置(4)收纳于逆变器外壳部(22),该逆变器外壳部(22)配置于收纳旋转电机(3)的旋转电机外壳部(21) 的上方处。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29174号公报
[0005]在上述机电一体型单元中,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逆变器装置配置于与旋转电机重叠的区域。因此,逆变器装置的在水平方向上的搭载区域有限,从而存在产生在上下方向上扩大逆变器装置的搭载空间的需要的可能性。因此,存在车辆用驱动装置大型化的可能性。
[0006]鉴于上述课题,希望提供抑制装置整体大型化的同时,也将逆变器装置收纳于壳体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作为一个方式,鉴于上述说明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旋转电机,其配置于第一轴上;传递机构,其传递来自上述旋转电机的驱动力;差动齿轮机构,其配置于作为与上述第一轴相互平行的另外的轴的第二轴上,并将来自上述旋转电机并经由上述传递机构的驱动力分配至车轮;输出部件,其配置于上述第二轴上,并将上述差动齿轮机构与上述车轮驱动连结;逆变器装置,其驱动控制上述旋转电机;以及壳体,其一体形成并在内部具有收纳上述旋转电机的第一收纳室、和收纳上述逆变器装置的第二收纳室,在上述输出部件内,至少在上述第一收纳室收纳有特定部,上述特定部是作为沿着上述第一轴的方向的轴向的配置区域与上述旋转电机重叠的部分,上述一体形成的壳体具有划分上述第一收纳室和上述第二收纳室的隔壁,上述隔壁设置于上述特定部与上述逆变器装置之间。
[0008]根据该结构,壳体一体形成并在内部具有第一收纳室和第二收纳室,因此与组装独立形成的第一收纳室和第二收纳室而构成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壳体具有高刚性。另外,与独立形成有两个收纳室的情况相比,能够共用划分第一收纳室和第二收纳室的隔壁,因此能够使壳体轻型化。另外,在第一收纳室一起收纳有驱动力源的旋转电机和与车轮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因此也能够将第一轴和第二轴接近配置。其结果是,也能够使车辆用驱
动装置小型化。另外,根据本结构,隔壁设置于特定部与逆变器装置之间。因此,容易使向一体化的壳体配置的逆变器装置的在径向上的配置区域与输出部件重叠。因此,容易抑制收纳有逆变器装置的第二收纳室在上下方向上扩大。即,根据本结构,能够提供抑制装置整体大型化的同时,也将逆变器装置收纳于壳体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0009]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进行说明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记载而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2是沿轴向观察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0012]图3是逆变器收纳室的示意放大俯视图。
[0013]图4是表示在沿轴向观察时的旋转电机收纳部与逆变器收纳室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0014]图5是表示在沿轴向观察时的旋转电机收纳部与逆变器收纳室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0015]图6是驱动旋转电机的电气系统的示意电路框图。
[0016]图7是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8是表示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其他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9是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0019]图10是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轴正交剖视图。
[0020]图11是从上下方向第一侧观察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12是其他构造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0022]图13是其他构造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轴正交剖视图。
[0023]图14是从上下方向第一侧观察其他构造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0024]图15是其他构造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6的电路框图、图7的示意图等所示,车辆用驱动装置100具备:旋转电机MG,其配置于第一轴A1上;一对输出部件OUT,其配置于第二轴 A2上并与一对车轮W驱动连结;传递机构TM,其在旋转电机MG与输出部件OUT之间传递驱动力;以及逆变器装置INV,其驱动控制旋转电机MG。另外,车辆用驱动装置100具备一体形成的壳体1,该壳体1在内部具有收纳输出部件OUT的至少局部以及旋转电机MG的设备收纳室 5(第一收纳室)、和收纳逆变器装置INV并且与设备收纳室5之间由隔壁70划分的逆变器收纳室3(第二收纳室)。这里,“一体形成”例如是指作为一个模具铸件(die casting)而由共用的材料形成的一体部件。
[0026]旋转电机MG是一对车轮W的驱动力源。传递机构TM可以包括反向齿轮机构CG和差动齿轮机构DF(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但在将差动齿轮机构DF和反向齿轮机构CG分开考虑的情况下,传递机构TM相当于反向齿轮机构CG,传递机构TM不包括差动齿轮机构DF。差动齿轮机构DF将从旋转电机MG传递的驱动力分配至一对车轮W。旋转电机MG 的轴心(第一轴A1)
与差动齿轮机构DF的轴心(第二轴A2)配置于相互平行的另外的轴。反向齿轮机构CG的轴心(第三轴A3)配置为与第一轴A1以及第二轴A2平行。即,第一轴A1、第二轴A2以及第三轴A3 是相互不同的假想轴,并配置为相互平行。在车辆用驱动装置100中的将作为动力产生装置的旋转电机MG与车轮W连结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从旋转电机MG那侧起按顺序设置有反向齿轮机构CG和差动齿轮机构DF 作为传递机构TM(动力传递装置)。
[0027]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上述轴(A1~A3)平行的方向设为车辆用驱动装置100的“轴向L”。而且,将轴向L上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相对于差动齿轮机构DF而配置有旋转电机MG那侧)设为“轴向第一侧 L1”,将其相反侧设为“轴向第二侧L2”。另外,将与上述的第一轴A1、第二轴A2以及第三轴A3分别正交的方向设为以各轴为基准的“径向R”。应予说明,在无需区别以哪个轴为基准的情况或以哪个轴为基准较明确的情况下,有时简称为“径向R”。另外,在车辆用驱动装置100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将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V”。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下方向V的一侧的上下方向第一侧V1为上方,作为上下方向V的另一侧的上下方向第二侧V2为下方。在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具备:旋转电机;传递机构,其传递来自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力;差动齿轮机构,其将经由所述传递机构的来自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力分配至车轮;逆变器装置,其驱动控制所述旋转电机;以及壳体,其一体形成并在内部具有收纳所述旋转电机的第一收纳室、和收纳所述逆变器装置的第二收纳室,将沿着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的方向设为轴向,将与上下方向以及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所述逆变器装置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配置区域与所述旋转电机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配置区域重叠,所述壳体具备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划分所述第一收纳室和所述第二收纳室的隔壁,所述第一收纳室具有收纳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电机收纳部和收纳多个所述齿轮的齿轮收纳部,所述壳体具备在所述轴向上划分所述旋转电机收纳部和所述齿轮收纳部的支承壁,所述隔壁隔着所述支承壁而形成于所述轴向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隔壁的在所述轴向上的配置区域与所述旋转电机的在所述轴向上的配置区域重叠并且与所述传递机构的在所述轴向上的配置区域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哲平高桥望井上亮平鸟居武史山冈大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