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618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镶块,所述动模还包括顶针板、旋转抽芯块和导向块,所述旋转抽芯块与所述顶针板相连接并能相对于所述顶针板旋转,所述导向块套设在所述旋转抽芯块上并与所述动模固定,所述导向块的侧面制有导槽,所述导槽包括斜导槽,所述旋转抽芯块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端部位于所述导槽内并能沿着所述导槽上下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旋转抽芯块在顶出的同时旋转完成抽芯,结构简单,运动过程精简稳定,减少机构占用的空间,减少模具成本;既能防止产品粘住动模镶块,又能防止产品粘住旋转抽芯块,保证脱模稳定,提高产品的成品率。产品的成品率。产品的成品率。

Rotary ejection mechanism of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属于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时,经常遇到产品上存在倒扣的情况。部分倒扣结构特殊,脱模时需要同时完成顶出和抽芯。现有技术中的顶出机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运动过程繁琐不稳定;并且脱模时该倒扣容易出现粘住顶出机构的情况,导致脱模失败,产品成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实现产品倒扣顺利脱模的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
[0004]为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镶块,所述动模还包括顶针板、旋转抽芯块和导向块,所述旋转抽芯块与所述顶针板相连接并能相对于所述顶针板旋转,所述导向块套设在所述旋转抽芯块上并与所述动模固定,所述导向块的侧面制有导槽,所述导槽包括斜导槽,所述旋转抽芯块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端部位于所述导槽内并能沿着所述导槽上下移动。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合模时,所述旋转抽芯块的顶部和所述动模镶块共同构成部分模腔。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抽芯块包括互相连接的旋转头和连接杆,所述动模镶块内制有旋转抽芯槽,所述旋转头位于所述旋转抽芯槽内,所述旋转头上制有使产品倒扣成型的成型凸块,所述动模内制有顶出孔,所述旋转抽芯槽与所述顶出孔连通,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顶出孔内,所述顶出孔上连接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导向块呈中空的圆柱型,所述导向块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槽还包括位于所述斜导槽上方的直导槽。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顶针板内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制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内设有轴承和安装块,第一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块并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底部,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安装块上,所述轴承与所述固定座相固定。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块的中部制有向两侧凸出的定位块,所述安装块上套设有两个所述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块的上下两侧并与所述定位块相接触。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制有配合凸块,所述连接杆的底部相应制有配合槽,所述配合凸块卡入所述配合槽内。
[00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头的顶部制有固定槽,所述旋转头的底部制有卡槽,所述固定槽和所述卡槽之间连接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槽内设有固定块,所
述连接杆的顶部制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固定块上制有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内设有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的帽头位于所述固定凹槽的槽底,所述第二螺钉的杆部穿过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孔并固定在所述安装凸起上,以此将所述旋转头与所述连接杆固定。
[001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向块的底部还设有第一环形凸块,第三螺钉穿过所述第一环形凸块并将所述导向块固定在所述动模内,合模时,所述卡块位于所述斜导槽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块相接触。
[001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杆上还套设有导套,所述顶出孔上还连接有凸出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所述旋转抽芯槽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上方,所述导套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动模固定,所述连接杆能相对于所述导套上下移动。
[001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套的顶部设有第二环形凸块,第四螺钉穿过所述第二环形凸块并固定在所述动模镶块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旋转抽芯块在顶出的同时旋转完成抽芯,结构简单,运动过程精简稳定,减少机构占用的空间,减少模具成本;既能防止产品粘住动模镶块,又能防止产品粘住旋转抽芯块,保证脱模稳定,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

4所示,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包括动模,动模包括动模镶块3、顶针板7、旋转抽芯块和导向块4。旋转抽芯块包括互相连接的旋转头1和连接杆2,动模镶块3内制有旋转抽芯槽34,旋转头1位于旋转抽芯槽34内,旋转头1上制有使产品倒扣成型的成型凸块10。合模时,旋转头1和动模镶块3共同构成部分模腔。动模内制有顶出孔31,旋转抽芯槽34与顶出孔31连通,连接杆2位于顶出孔31内。连接杆2的底部与顶针板7相连接并能相对于顶针板7旋转。顶出孔31上连接有第一安装槽32,导向块4位于第一安装槽32内。导向块4呈中空的圆柱型,导向块4套设在连接杆2上。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向块4的侧面制有导槽,导槽包括斜导槽41以及位于斜导槽41上方的直导槽42。旋转抽芯块上设有卡块8,卡块8的端部位于导槽内并能沿着导槽上下移动。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顶针板7内固定有固定座6,固定座6内制有轴承槽,轴承槽内设有安装块21和两个轴承5。安装块21的中部制有向两侧凸出的定位块22,两个轴承5均套设在安装块22上,两个轴承5分别位于定位块22的上下两侧并与定位块22相接触。轴承5与固定座6相固定,以此实现安装块21相对于固定座6旋转。安装块21的顶部制有配合凸块23,连
接杆2的底部相应制有配合槽24,配合凸块23卡入配合槽24内。第一螺钉25穿过安装块21、配合凸块23并固定在连接杆2的底部。配合凸块23卡入配合槽24内,对安装块21和连接杆2的固定起到定位的作用。实际生产时,安装块21和连接杆2之间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中,安装块21和连接杆2之间通过第一螺钉25连接,方便拆卸,方便零件的更换和维修。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头1的顶部制有固定槽11,旋转头1的底部制有卡槽12,固定槽11和卡槽12之间连接有固定孔13,固定槽11内设有固定块15,连接杆2的顶部制有安装凸起21,安装凸起21位于卡槽12内,固定块15上制有固定凹槽16,固定凹槽16内设有第二螺钉17,第二螺钉17的帽头位于固定凹槽16的槽底,第二螺钉17的杆部穿过固定块15、固定孔13并固定在安装凸起21上,以此将旋转头1与连接杆2固定。固定块15在不破坏成型凸块10以及不影响产品注塑的前提下,完成旋转头1和连接杆2之间的固定。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向块4的底部还设有第一环形凸块43,第三螺钉穿过第一环形凸块43并将导向块4固定在动模内,合模时,卡块8位于斜导槽41的底部并与第一环形凸块43相接触。第一环形凸块43和直导槽42的槽底对卡块8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限制了旋转抽芯块的移动。
[002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包括动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镶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还包括顶针板(7)、旋转抽芯块和导向块(4),所述旋转抽芯块与所述顶针板(7)相连接并能相对于所述顶针板(7)旋转,所述导向块(4)套设在所述旋转抽芯块上并与所述动模固定,所述导向块(4)的侧面制有导槽,所述导槽包括斜导槽(41),所述旋转抽芯块上设有卡块(8),所述卡块(8)的端部位于所述导槽内并能沿着所述导槽上下移动;合模时,所述旋转抽芯块的顶部和所述动模镶块(3)共同构成部分模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抽芯块包括互相连接的旋转头(1)和连接杆(2),所述动模镶块(3)内制有旋转抽芯槽(34),所述旋转头(1)位于所述旋转抽芯槽(34)内,所述旋转头(1)上制有使产品倒扣成型的成型凸块(10),所述动模内制有顶出孔(31),所述旋转抽芯槽(34)与所述顶出孔(31)连通,所述连接杆(2)位于所述顶出孔(31)内,所述顶出孔(31)上连接有第一安装槽(32),所述导向块(4)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所述导向块(4)呈中空的圆柱型,所述导向块(4)套设在所述连接杆(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还包括位于所述斜导槽(41)上方的直导槽(4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7)内设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内制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内设有轴承(5)和安装块(21),第一螺钉(25)穿过所述安装块(21)并固定在所述连接杆(2)的底部,所述轴承(5)套设在所述安装块(21)上,所述轴承(5)与所述固定座(6)相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21)的中部制有向两侧凸出的定位块(22),所述安装块(22)上套设有两个所述轴承(5),两个所述轴承(5)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块(22)的上下两侧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光华江志仁卢章仁杨炯汪明威罗凯史新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