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538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下游临时围堰修筑;步骤二:上游施工围堰填筑;步骤三:封堵段入口拦水和排水;步骤四: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引流;步骤五:预埋回填、固结灌浆管;步骤六:导流洞封堵段模板安装;步骤七:导流洞洞身段混凝土封堵;步骤八: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封堵;步骤九:导流洞堵头上游灌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在无需封堵闸门的条件下,对导流洞进行分阶段封堵,以达到经济、有效且安全的导流洞封堵,降低施工成本投入,同时能够提高导流洞封堵施工进度,高效完成导流洞封堵作业的优点。高效完成导流洞封堵作业的优点。高效完成导流洞封堵作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及水利工程中导流洞封堵施工领域,为水利工程中导流洞与输水洞存在共用洞身段的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水利工程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的导流洞封堵施工中常规采用临时围堰挡水、简易闸门下闸的方式进行导流洞封堵,即在导流洞上游设置挡水围堰,在围堰的保护下,对导流洞创造干地施工条件,然后在导流洞进口进行临时钢闸门的闸室混凝土、埋件、门槽、制安、灌浆等施工作业。待临时钢闸门满足蓄水条件后下闸蓄水,利用输水兼泄洪洞过流,并在导流洞出口(导流洞与输水兼泄洪洞的交叉口部位)设置下游围堰,在上、下游围堰同时围护下,进行导流洞封堵施工。
[0003]该设置封堵闸门的封堵施工方法较为常见,施工难度较大,且该方法需要经过混凝土闸室作业、闸门定制、安装、检测、验收等工作,时间周期长,延缓了下闸蓄水时间,另外安装闸门还须作导截流工作,增加了施工成本,不经济。
[0004]现有公开号为CN10327670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过程水下混凝土浇筑方案,设置了过水钢管但未解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渗水问题,该方案中浇筑混凝土自始至终将直接面对过流水,造成水泥流失或混凝土含水量较大进而影响封堵混凝土强度和封堵的完整性,且水流冲击影响封堵效率及封堵效果。
[0005]因此,开发一种降低施工成本投入,同时能够提高导流洞封堵施工进度,高效完成导流洞封堵作业的水利工程的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水利工程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为一种无封堵闸门、分阶段封堵的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针对导流洞封堵过程中存在的上游围堰渗水、施工过程中降水以及导流洞与输水洞交叉口处较大水流等问题,采取措施对导流洞内水流进行针对性控制,在无需封堵闸门的条件下,对导流洞进行分阶段封堵,以达到经济、有效且安全的导流洞封堵,降低施工成本投入,同时能够提高导流洞封堵施工进度,高效完成导流洞封堵作业。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利工程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一:下游临时围堰修筑;
[0009]步骤二:上游施工围堰填筑;
[0010]步骤三:封堵段入口拦水和排水;
[0011]步骤四: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引流;
[0012]步骤五:预埋回填、固结灌浆管;
[0013]步骤六:导流洞封堵段模板安装;
[0014]步骤七:导流洞洞身段混凝土封堵;
[0015]步骤八: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封堵;
[0016]步骤九:导流洞堵头上游灌浆。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一中,下游临时围堰修筑的具体方法为:
[0018]在输水洞与导流洞交叉口部位(隧洞内)设置土编织袋沿水流方向布设下游弧形围堰,用于临时挡水,下游弧形围堰内设土工膜,以形成挡水条件,使输水洞过流后,主水流沿下游弧形围堰避开导流洞封堵口。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二中,上游施工围堰填筑的具体方法为:
[0020]在导流洞入口上游填筑上游横向围堰与原纵向围堰合围对导流洞形成上游入水阻断,使主要上游来水进入输水洞,利用输水洞过流;
[0021]上游横向围堰采用开挖土石料填筑,上游横向围堰堰身布设防渗土工膜。
[0022]本专利技术在进行导流洞封堵施工时,通过分流进行无水的混凝土浇筑(即通过上下游围堰使水流经由输水洞进行过流,从而导流洞封堵过程中不形成过流情况,导流洞内不形成拦截水结构)。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三中,封堵段入口拦水和排水的具体方法为:
[0024]上游围堰合龙闭气后原导流洞过流段内存在积水,且由于上游围堰阻断上游水后堰身存在一定渗水情况等,需进行基坑排水。
[0025]排水时于导流洞入口附近使用土编织袋堆成临时拦水堤以拦截水流,使渗水水流于临时拦水堤前汇集,并在临时拦水堤前设置水泵抽水,水泵接水管将水引至输水洞入口。排水过程中,对基坑水位下降速度应加以控制,以每昼夜不超过1.0m为宜,以免影响围堰边坡稳定。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引导水流,形成下部管道过水,为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上方区域混凝土浇筑提供了完全干地施工条件,极大减少了施工难度并大大降低渗水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渗水可造成水泥流失或混凝土含水量较大进而影响封堵混凝土强度和封堵的完整性);待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上方区域封堵完成后,进行导流管道封堵;
[0027]在步骤四中,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引流的具体方法为:
[0028]1)横向围堰填筑合龙(即步骤二中的在导流洞入口上游填筑横向围堰与原纵向围堰合围、对导流洞形成上游入水阻断)后,主要水流进入输水洞,但围堰无法完全阻断水流进入导流洞,此时,在导流洞底板布设一排过水管道,使主要未阻断水流经由过水管道引流至输水洞段;
[0029]2)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即布设在导流洞底板的一排过水管道)设置完成后,于导流管上方设置钢管架作业平台,为人员、设备、材料提供作业面。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五中,预埋回填、固结灌浆管的具体方法为:
[0031]于导流洞封堵段布设回填、固结灌浆钢管。
[00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六中,导流洞封堵段模板安装的具体方法为:
[0033]结合导流洞内已设置的钢管架(即步骤四中,架设在导流管上方的钢管架作业平台),于导流洞进出口两处布设模板,采用钢模板进行封堵,每两块模板间使用U型扣件扣牢,钢模板与钢管架、锚杆焊接牢固,尤其在输水洞与导流洞交叉口部位的迎水面模板内侧
设置多排钢管斜撑于基岩面与模板之间,以防止施工过程中由于输水洞内较大水流冲击造成的模板破坏;顶拱及边缘不规则部位采用木模板现场拼装,模板安装时根据实际情况预留施工进出口,方便施工人员进出仓。模板加固时进行模板测量检查,及时调整模板位置。
[00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七中,导流洞洞身段混凝土封堵的具体方法为:
[0035]堵头封堵分为导流洞上部洞身段封堵和底板导流管道封堵两个阶段。
[0036]堵头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要求微膨胀混凝土的膨胀量为120~150微应变,其中防裂需要的最小膨胀量为70~80微应变,其余膨胀量在堵头周边约束面上产生约0.6~0.7MPa的预压应力,相应提高堵头混凝土与导流洞洞壁粘结强度,使结合面的抗剪强度得到提高;必要时根据现场原材料进行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试配,以确定物理力学性质和配合比参数。
[0037]封堵时首先对导流洞上部洞身段浇筑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入仓,入仓前对导流洞封堵段壁面进行润湿,底部均匀铺盖一层砂浆;混凝土入仓浇筑时分层摊铺,每层厚度控制在30至50厘米,以确保混凝土与导流洞壁面结合良好,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插入振捣,浇筑时平仓和振捣工作应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下游临时围堰修筑;步骤二:上游施工围堰填筑;步骤三:封堵段入口拦水和排水;步骤四: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引流;步骤五:预埋回填、固结灌浆管;步骤六:导流洞封堵段模板安装;步骤七:导流洞洞身段混凝土封堵;步骤八: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封堵;步骤九:导流洞堵头上游灌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下游临时围堰修筑的具体方法为:在输水洞与导流洞交叉口部位设置土编织袋沿水流方向布设下游弧形围堰(5),下游弧形围堰(5)内设土工膜,以形成挡水条件,使输水洞过流后,主水流沿下游弧形围堰(5)避开导流洞封堵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工程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上游施工围堰填筑的具体方法为:在导流洞入口上游填筑上游横向围堰(1)与原纵向围堰合围对导流洞形成上游入水阻断,使主要上游来水进入输水洞,利用输水洞过流;上游横向围堰(1)采用开挖土石料填筑,上游横向围堰(1)堰身布设防渗土工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工程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封堵段入口拦水和排水的具体方法为:排水时于导流洞入口附近使用土编织袋堆成临时拦水堤(3)以拦截水流,使渗水水流于临时拦水堤(3)前汇集,并在临时拦水堤前(3)设置抽水泵(2)抽水,抽水泵(2)接水管将水引至输水洞入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工程导流洞封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引流的具体方法为:1)在导流洞底板布设一排过水用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4),使主要未阻断水流经由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4)引流至输水洞段;2)导流洞底板导流管道(4)设置完成后,于导流洞底板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晔周治刚夏骏任永佳曾立新雷世兵刘润方苏传洋王黄荣陈建斌王林安赵清伟祝小鹏桑高明付长春付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