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及其支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845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涉及隧道临时支护技术领域。它包括弧形段、支撑顶力段和支撑腿,弧形段紧贴顶拱,弧形段与支撑腿连接;支撑顶力段与支撑腿连接,支撑顶力段顶紧隧道的边墙;支撑腿底部抵住边墙与渣堆的结合处。隧道常规开挖循环中隧道掌子面爆破后,碎块石渣堆一般形成三角堆积体,渣堆长度一般超过本循环爆破进深,掌子面处渣堆高度一般不超过一半洞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可多点施力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和渣堆,将循环调整为掌子面爆破—通风除尘—排险+支护—钻探炮眼+出渣,可节省掌子面施工台车搬运时间,有利于减少围岩松弛卸荷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这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的支护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临时支护,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的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当代隧道工程中,特别是盾构机等大型设备不便运输、安装的山区,新奥法施工依然是隧道成型的主要工作方法;成洞过程需要及时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金属网、钢拱架等手段减少围岩松弛变形,使围岩连接在支护物体上,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

2、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存在几个问题:

3、1)支护手段一般需要在洞室出渣环节之后方实施,几个小时的时间差会使软岩或破碎岩体的拱顶和边墙上部在重力作用下持续变形,导致松弛圈增大甚至塌方造成超挖;

4、2)支护之前需要排除松动岩块,存在安全隐患及增加超挖;

5、3)锚杆支护在成孔时需要使用水循环及产生震动,易使松动岩体垮塌;

6、4)常用拱架是提前加工而成的固定尺寸设备,与软弱或破碎岩体形成的洞壁难以紧密贴合,而拱架外侧的空腔回填存在滞后问题,导致拱架支护效果不理想。

7、因此,研发一种对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ⅲ—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段(1)、支撑顶力段(2)和支撑腿(3),所述弧形段(1)上表面紧贴隧道(5)的顶拱(51),弧形段(1)的左右两端均通过支撑顶力段(2)与支撑腿(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螺旋顶力杆(4);所述螺旋顶力杆(4)依次贯穿弧形段(1)的下表面、弧形段(1)的上表面,通过矩形顶板(41)顶紧隧道(5)的顶拱(51);多个所述螺旋顶力杆(4)均匀分布在弧形段(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段(1)、支撑顶力段(2)和支撑腿(3),所述弧形段(1)上表面紧贴隧道(5)的顶拱(51),弧形段(1)的左右两端均通过支撑顶力段(2)与支撑腿(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螺旋顶力杆(4);所述螺旋顶力杆(4)依次贯穿弧形段(1)的下表面、弧形段(1)的上表面,通过矩形顶板(41)顶紧隧道(5)的顶拱(51);多个所述螺旋顶力杆(4)均匀分布在弧形段(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力段(2)包括加固框架(21)、受力框架(22)、竖置千斤顶(23)和横置千斤顶(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受力板(221)底部间隔安装有两个竖置千斤顶(23),其中一个竖置千斤顶(23)平行于掌子面、另一个竖置千斤顶(23)向隧道(5)洞门一侧倾斜,两个竖置千斤顶(23)之间的夹角为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1)包括槽钢(11)和厚钢板(12);所述槽钢(11)为弧形,槽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忠高志林黄振伟张丙先雷明刘红生王锐梁钰旺梁俊涛南江涛马艺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