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有压隧洞封堵体水化热温度的三维降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65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有压隧洞封堵体水化热温度的三维降温结构,所述三维降温结构包括埋设于封堵体内的多层第一冷却水管,每相邻两层所述第一冷却水管之间通过第二冷却水管连通;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水管顶层的第一进出水口和底层的第二进出水口,用于外接供水设备或用于向外界排水;所述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的进出水方向可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达到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目的,进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效果明显,布置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方便。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有压隧洞封堵体水化热温度的三维降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洞封堵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有压隧洞封堵体水化热温度的三维降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有压隧洞开挖完成后,需对其相连的施工支洞进行封堵。封堵材料一般采用二级配的泵送混凝土。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减小因热胀冷缩产生的混凝土表面裂缝,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混凝土拌合时加冰块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2、用草包等覆盖混凝土输送泵,专人浇水,降低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温升;3、在混凝土中掺加6%~7%的抗渗防裂剂,并适当降低混凝土单位加水量。但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仍可能因为聚集在封堵体内部的水化热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性能,进而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
[0003]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降低有压隧洞封堵体水化热温度的三维降温结构,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降低有压隧洞封堵体水化热温度的三维降温结构,通过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达到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目的,进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效果明显,布置简单,施工方便。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降低有压隧洞封堵体水化热温度的三维降温结构,所述三维降温结构包括埋设于封堵体内的多层第一冷却水管,每相邻两层所述第一冷却水管之间通过第二冷却水管连通;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水管顶层的第一进出水口和底层的第二进出水口,用于外接供水设备或用于向外界排水;所述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的进出水方向可切换。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各所述第二冷却水管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交错布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各层所述第一冷却水管均采用多段钢管拼接而成,各段钢管之间采用与之配套的接头进行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均需伸出封堵体结构面外一定长度。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各层所述第一冷却水管均采用“弓”型布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出水口和第二进出水口上均安装有用于调节流量的调节阀。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堵体内埋设有温度计。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层所述第一冷却水管上每间隔1.2m~1.8m布置一个止水钢板。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冷却水管的三维空间布置形式,不仅极大的降低了有压隧洞封堵体的水化热,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而且施工方便,布置简单。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典型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典型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c

c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d

d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中e

e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图1中f

f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

第一冷却水管;2

第二冷却水管;3

封堵体;4

止水钢板;11

第一进出水口;12

第二进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4]下面结合附图1~6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5]在封堵体实心段混凝土施工时埋设若干段冷却水管,本实施例以8.2m
×
9.3m的封堵体断面为例进行说明,冷却水管的布置及要求如下:
[0026]如图1至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有压隧洞封堵体水化热温度的三维降温结构,所述三维降温结构包括埋设于封堵体3内的第一冷却水管1、第二冷却水管2、调节阀和温度计。
[0027]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水管1分为4层布置,每层高度为2m,底层距离开挖面1m(具体布置层数和高度受结构面体型影响),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水管1顶层的第一进出水口11和位于底层的第二进出水口12,用于外接供水设备或用于向外界排水;所述第一进出水口11和第二进出水口12的进出水方向可切换。
[0028]本实施例中,各层所述第一冷却水管1均采用多段镀锌钢管拼接而成,各段镀锌钢管之间采用与之配套的接头进行连接。每相邻两层所述第一冷却水管1之间通过第二冷却水管2连通,各所述第二冷却水管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交错布置,且第一冷却水管1每一层采用“弓”型布置,以极大的增加镀锌钢管的接触面积。
[0029]本实施例中,每层所述第一冷却水管1上每间隔1.2m~1.8m布置一个止水钢板4,以防止钢管内水外渗,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出水口11和第二进出水口12均需伸出封堵体结构面外50cm,且所述第一进出水口11和第二进出水口12上均安装有用于调节流量的调节阀(图中
未示出,采用本领域常规选择即可)。
[0031]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和测量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在封堵体混凝土中埋设2~3只温度计(图中未示出,采用本领域常规选择即可)。
[0032]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三维降温结构的实施方法,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0033]1、在封堵体中心部位,从底至上布置4层“弓”型第一冷却水管1,并通过第二冷却水管2将各层第一冷却水管1串联,最底层距底板1m,每层高度为2m,利用支撑模板的对销螺栓,对冷却水管进行固定;
[0034]2、冷却水管安装完毕后,进行试通水,逐道检查接头及出水情况;
[0035]3、在第一进出水口11和第二进出水口12各安装一个调节阀,用于调节流量;
[0036]4、冷却水管安装绑扎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保护,经常检查,防止管道偏离设计位置或遭到损坏从而影响冷却效果;
[0037]5、混凝土浇筑结束时即开始通水;
[0038]6、根据预埋的温度计显示温度进行调节第一进出水口11和第二进出水口12上调节阀的开度;
[0039]7、停止通水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有压隧洞封堵体水化热温度的三维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降温结构包括埋设于封堵体(3)内的多层第一冷却水管(1),每相邻两层所述第一冷却水管(1)之间通过第二冷却水管(2)连通;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水管(1)顶层的第一进出水口(11)和底层的第二进出水口(12),用于外接供水设备或用于向外界排水;所述第一进出水口(11)和第二进出水口(12)的进出水方向可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有压隧洞封堵体水化热温度的三维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冷却水管(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有压隧洞封堵体水化热温度的三维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第一冷却水管(1)均采用多段钢管拼接而成,各段钢管之间采用与之配套的接头进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杭杰余雪松鲍利发吴都洪永招范振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