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弧门交通洞布置的生态流量泄放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468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4 11:22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合弧门交通洞布置的生态流量泄放管结构,生态流量泄放管的取水口设置在事故闸门井门槽上游侧边墙上,生态流量泄放管在事故闸门井门槽上游侧边墙上取水,生态流量泄放管途经弧门室,生态流量泄放管的出水口对应于弧门交通洞的排水沟,将生态流量流入弧门交通洞的排水沟内,弧门交通洞排水沟与边坡上预埋的排水管涵连通,生态流量沿弧门交通洞排水沟流入所述排水管涵,最终流入下游河道;弧门室有一个工作平台,生态流量泄放管在弧门室中,途径工作平台上方。既可以保证事故闸门在紧急落下之后生态流量泄放管不会断流,又可以保证弧门室结构的完整性,进一步地,此布置方案还能利用原有的排水沟和排水管涵可以节省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合弧门交通洞布置的生态流量泄放管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介绍

1、生态流量是指水流区域内保持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流流量,是维持下游生物生存生态平衡的最小水流量。由于在原有河道上拦河筑坝,原有河道的水流被大坝阻断,大坝下游出现了断流的情况,为保证河道不断流,需要对下游河道进行水量补充,常规的做法是单独设置生态放水洞,和其他的建筑物相互独立布置,运行互不影响。但是为了较小的生态流量进行单体水工建筑物的布置明显是不经济的。因此近些年来将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和泄放洞或者导流洞结合布置的方案就应运而生。

2、对于需要布置弧门室的导流泄放洞,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与之结合设计的工程案例较少。目前来看,绝大部分方案就是在弧门室前面的边墙或者顶拱上布置生态流量泄放管取水口,生态流量泄放管在混凝土内预埋,经过弧门后在弧门下游侧的底坎上出露。这样的方案在布置上较为简单,但存在以下问题:(1)弧门下游侧的底坎很薄,在此处布置生态流量泄放管会削弱结构的完整性,降低结构的安全系数。(2)生态流量泄放管取水口位于弧门室前面的边墙或者顶拱,如此布置会使得弧门上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弧门交通洞布置的生态流量泄放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生态流量泄放管(1)的取水口设置在事故闸门井(6)门槽上游侧边墙上,生态流量泄放管(1)在事故闸门井(6)门槽上游侧边墙上取水,生态流量泄放管(1)途经弧门室(5),生态流量泄放管(1)的出水口对应于弧门交通洞的排水沟(2),将生态流量流入弧门交通洞的排水沟(2)内,弧门交通洞排水沟(2)与边坡上预埋的排水管涵(3)连通,生态流量沿弧门交通洞排水沟(2)流入所述排水管涵(3),最终流入下游河道(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弧门交通洞布置的生态流量泄放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生态流量泄放管(1)由多组支撑(7)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弧门交通洞布置的生态流量泄放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生态流量泄放管(1)的取水口设置在事故闸门井(6)门槽上游侧边墙上,生态流量泄放管(1)在事故闸门井(6)门槽上游侧边墙上取水,生态流量泄放管(1)途经弧门室(5),生态流量泄放管(1)的出水口对应于弧门交通洞的排水沟(2),将生态流量流入弧门交通洞的排水沟(2)内,弧门交通洞排水沟(2)与边坡上预埋的排水管涵(3)连通,生态流量沿弧门交通洞排水沟(2)流入所述排水管涵(3),最终流入下游河道(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弧门交通洞布置的生态流量泄放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生态流量泄放管(1)由多组支撑(7)固定于事故闸门井(6)门槽上游侧边墙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弧门交通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都李高会赵瑞存倪春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