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锰硫比风电用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530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锰硫比风电用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锰硫比风电用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0.12%≤C≤0.17%,0.20%≤Si≤0.50%,1.30%≤Mn≤1.65,0≤S≤0.012%,0≤P≤0.018%,0.010%≤Nb≤0.045%,0.010%≤Ti≤0.020%,0.020%≤Alt≤0.04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Alt为全铝,锰硫比>100。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锰硫比风电用钢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炼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锰硫比风电用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锰硫比是指钢中锰和硫两种元素重量百分含量的比值。硫是一种有害元素,它在钢中以FeS和MnS的形态存在。当钢水凝固时,FeS和Fe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如果钢液中有氧,则硫的氧化物共晶会使其熔点更低。在连铸钢水冷却过程中,这种共晶体最后凝固、并呈网状薄膜在晶界处析出。这时由于坯壳外部的收缩力、钢水凝固过程的热应力以及坯壳受到的钢水静压力等作用,极易使晶界处出现裂纹缺陷,称为铸坯的“热裂”。由于锰和硫的亲和力较大,高熔点MnS的生成可取代FeS。这种取代是随着钢中Mn/S值的增大而增加。因此,为减少裂纹,保证铸坯质量,尽量消除FeS共晶体的影响,通常规定钢中锰硫比应大于20。
[0003]目前并未发现有高锰硫比风电用钢及其制备方法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锰硫比风电用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解决铸坯热脆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锰硫比的风电用钢板,以及采用添加和控制各种合金元素,通过两阶段轧制+正火工艺,性能合格率达到100%且厚度规格为8mm

100mm的高锰硫比钢板,得到高锰硫比风电用钢。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锰硫比风电用钢,所述高锰硫比风电用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0.12%≤C≤0.17%,0.20%≤Si≤0.50%,1.30%≤Mn≤1.65,0≤S≤0.012%,0≤P≤0.018%,0.010%≤Nb≤0.045%,0.010%≤Ti≤0.020%,0.020%≤Alt≤0.04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Alt为全铝。
[0007]本专利技术中锰硫比值>100。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锰硫比风电用钢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1)预处理,将铁水脱硫;
[0010](2)冶炼,将预处理后的铁水进行冶炼;
[0011](3)精炼,分为LF精炼和RH精炼;
[0012](4)连铸,采用全程保护浇铸;
[0013](5)轧制,采用两阶段轧制;
[0014](6)冷却,采用层流冷却;
[0015](7)正火。
[0016]本专利技术步骤(1)中,将铁水中硫含量按质量百分比控制在0.010%以下,脱硫完毕扒净铁水表面的渣,直接兑入转炉。
[0017]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预处理后的铁水进入转炉进行冶炼;采用一次拉碳,控制枪位和加料时机,造渣料在铁水进入转炉的终点前3min内加完;采用单渣工艺冶炼,终渣碱度控制在R=3.0

4.0;采用“高拉碳法”,控制锰含量;出钢温度控制在1615℃

1645℃,采用铝锰铁脱氧,铝锰铁加入量为2.0kg/t

3.0kg/t,钢水出至1/4~2/5时,分批加入锰硅合金、中碳锰铁、铌铁,钢水出至3/5~3/4时加完。
[0018]锰硅合金为含重量百分比为65%

72%的锰和17%

20%的硅的铁合金,锰硅合金的加入量为15.5kg/t

19.0kg/t;
[0019]中碳锰铁为含重量百分比为0.25%

2%的碳和75%

82%的锰的铁合金,中碳锰铁的加入量为1.5kg/t

4.0kg/t;
[0020]铌铁为含重量百分比为60%

70%的铌的铁合金,铌铁的加入量为0.3kg/t

0.4kg/t。
[0021]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LF精炼采用全程底吹氩搅拌,氩气压力、流量以渣面轻微翻动不露钢水为宜;采用铝粒、碳化钙、碳化硅造渣,白渣保持时间10min

30min,终渣碱度控制在R=2.5

4.0,采用钛铁进行微合金化,加入量为0kg/t

0.6kg/t,铝线的加入量1.0m/t

2.6m/t,钛线的加入量为0m/t

1.1m/t;RH精炼过程中的真空度控制在10Pa

30Pa,真空时间为15min

25min,纯脱气时间≥5min,软吹时间≥10min,RH精炼的周期控制在45min

60min,处理结束后,喂纳米高钙线0.3m/t

0.8m/t。
[0022]本专利技术步骤(4)中,全程保护浇铸是指大包至中间包采用长水口并进行氩封保护;中间包采用覆盖剂结合碳化稻壳进行覆盖;中间包至结晶器采用浸入式水口并采用氩封保护;结晶器液面采用包晶钢保护渣;
[0023]按重量百分比,包晶钢保护渣的成分为21.0%≤SiO2≤31.0%、32.7%≤CaO≤42.7%、0≤MgO≤5%、6.5%≤Al2O3≤12.5%。拉速稳定到0.7m/min

1.40m/min,中间包温度控制在1525℃

1535℃,液相线温度控制在1510℃

1515℃,浇铸过热度控制在15℃

25℃。
[0024]本专利技术步骤(5)中,钢坯出炉温度控制在1150℃

1250℃,粗轧开轧温度1130℃

1195℃、粗轧终轧温度950℃

1130℃,粗轧总压缩比>50%,中间坯厚度与成品厚度比为1.45

5.0;精轧开轧温度为840℃

970℃、精轧终轧温度为800℃

885℃。
[0025]本专利技术步骤(6)中,冷却开始温度为770℃

820℃、冷却结束温度为610℃

670℃、冷却速度为5℃/s

8℃/s。
[0026]本专利技术步骤(7)中,正火温度825℃

835℃,保温时间5min

27min。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1)本专利技术钢的化学成分设计基于C、Si、Mn、P、S元素,辅助添加Nb、Ti合金元素,不添加其它贵重元素,从而降低合金成本。
[0029]2)本专利技术满足Mn/S>100。
[0030]3)该产品主要应用于风电塔筒制造领域,锰硫比高有效控制热脆现象且保证冷成型时无裂纹,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31]4)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锰硫比风电用钢板,以及采用添加和控制各种合金元素,通过两阶段轧制+正火工艺,性能合格率达到100%且厚度规格为8

100mm的高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锰硫比风电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锰硫比风电用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0.12%≤C≤0.17%,0.20%≤Si≤0.50%,1.30%≤Mn≤1.65,0≤S≤0.012%,0≤P≤0.018%,0.010%≤Nb≤0.045%,0.010%≤Ti≤0.020%,0.020%≤Alt≤0.04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Alt为全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锰硫比风电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锰硫比>100。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锰硫比风电用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铁水采用KR法脱硫;将铁水中硫含量按质量百分比控制在0.010%以下,脱硫完毕扒净铁水表面的渣;2)冶炼:将预处理后的铁水加入转炉中进行冶炼;采用一次拉碳,控制枪位和加料时机,造渣料在铁水进入转炉的终点前3min内加完;采用单渣工艺冶炼,终渣碱度控制在R=3.0

4.0;采用“高拉碳法”,控制锰含量;严格控制出钢温度,降低钢水氧化性;3)精炼:采用LF+RH双精炼;LF精炼时根据成分加入钛铁进行微合金化;铝含量不合时,喂铝线增铝;钛含量不合时,喂钛线增钛;RH精炼的周期控制在45min

60min,处理结束后,喂纳米高钙线0.3m/t

0.8m/t;4)连铸:采用全程保护浇铸;中间包平均温度控制在1525℃

1535℃,液相线温度控制在1510℃

1515℃,浇铸过热度控制在15℃

25℃;拉速控制在0.7m/min

1.4m/min;5)轧制:采用两阶段轧制;粗轧开轧温度1130℃

1195℃、粗轧终轧温度950℃

1130℃;粗轧总压缩比>50%,精轧开轧温度为840℃

970℃、精轧终轧温度为800℃

885℃;钢坯出炉温度控制在1150℃

1250℃;中间坯厚度与成品厚度比为1.45

5.0;6)冷却:采用层流冷却;7)正火:正火温度825℃

835℃,保温时间5min

27mi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出钢温度控制在16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麻衡王中学张佩倪凯霍孝新张长宏何康王腾飞李文强王磊刘俊宝刘超种法国吴秀军吕霞孙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