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37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包括电极杆本体,所述电极杆本体外部包裹套设有风冷降温组件,所述风冷降温组件内部嵌设有水冷降温组件,且风冷降温组件与水冷降温组件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降温通道呈圆形分布在电极本体外部,实现了对电极本体的全面降温,在与风冷套筒的配合下,实现了对电极本体的多重降温处理,加强了降温精度,避免由于单一水冷管分布不均匀带来的降温死角较大的状况,且在换热部的配合下,散热板分布在降温通道内,经过散热件对热量进行吸收,经过导热板将热量传递散热鳍片上与风冷套筒内形成互通,增大了降温通道与气体的整体面积,加深了降温效果。加深了降温效果。加深了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


[0001]本技术涉及水冷电极相关
,具体为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

技术介绍

[0002]水冷电极杆大多运用在高温高电流的情况下,因此电极杆自身会聚集大量的热量,极易导致电极杆的损坏,因此电极杆上需要安装降温结构,用来对电极杆上热量的快速散发,延长电极杆的使用寿命。
[0003]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现有的电极杆降温效果不佳,不能对电极杆进行多重降温处理,往往采用单一的水冷降温,由于水冷管道的分布不均匀增大了降温死角的状况,无法对电极杆进行全面的降温工作,使用效果较差,降温效率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包括电极杆本体,所述电极杆本体外部包裹套设有风冷降温组件,所述风冷降温组件内部嵌设有水冷降温组件,且风冷降温组件与水冷降温组件对应设置。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风冷降温组件包括风冷套筒、进风管道、排风管道以及气泵,所述风冷套筒固定贴合套设在电极杆本体外部,所述进风管道穿设在风冷套筒顶部一侧,所述排风管道穿设在风冷套筒内底部一侧,且进风管道、排风管道两端分别与风冷套筒、外界降温风源互通,所述气泵安装在进风管道、排风管道端处。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风冷套筒采用铜材质压制而成,且风冷套筒与电极杆本体接触位置经过密封处理。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冷降温组件包括一号送水腔、二号送水腔、多组降温通道、进水管、排水管、水泵以及换热部,所述一号送水腔与二号送水腔平行设置,且一号送水腔、二号送水腔对称密封嵌设在风冷套筒内两侧,所述一号送水腔、二号送水腔尾部延伸出风冷套筒,多组降温通道均匀分布在一号送水腔、二号送水腔之间,所述进水管穿设在一号送水腔顶部,所述排水管穿设在二号送水腔顶部,所述水泵安装在进水管、排水管端处,所述换热部安装在降温通道上。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降温通道具体采用铝合金材质压制而成,且降温通道呈圆周分布在一号送水腔、二号送水腔之间。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换热部包括散热板、多组导热板、多组散热件以及多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板贴合安装在降温通道内壁,所述散热件均匀分布在散热板表面,所述散热鳍片均匀分布套设在降温通道外部,所述导热板两端分别与散热板、散热鳍片连接。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设有水冷降温组件,一号送水腔、二号送水腔对称嵌设在风冷套筒内两侧,多组降温通道呈圆周分布在一号送水腔、二号送水腔之间,之后经过进水管将冷却液输送至一号送水腔中,水源经过一号送水腔的导向传递至降温通道内,降温通道呈圆形分布在电极本体外部,实现了对电极本体的全面降温,在与风冷套筒的配合下,实现了对电极本体的多重降温处理,加强了降温精度,避免由于单一水冷管分布不均匀带来的降温死角较大的状况。
[0013](2)本技术通过设有风冷降温组件,利用风冷套筒贴合套设在电极本体外部,因此电极本体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吸收至风冷套筒内,经过气泵将外界降温风源输送至风冷套筒内,气体的流动对风冷套筒内部的热量气体带出,最终经过排风管道对气体排出实现单次闭环风冷降温工作,可对电极本体进行初步的降温处理,避免电极本体因局部热量过高导致损坏的状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风冷降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水冷降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风冷套筒内部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换热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电极杆本体;2、风冷套筒;3、进风管道;4、排风管道;5、气泵;6、一号送水腔;7、二号送水腔;8、降温通道;9、进水管;10、排水管;11、水泵;12、散热板;13、导热板;14、散热件;15、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包括电极杆本体1,所述电极杆本体1外部包裹套设有风冷降温组件,所述风冷降温组件内部嵌设有水冷降温组件,且风冷降温组件与水冷降温组件对应设置。
[002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风冷降温组件包括风冷套筒2、进风管道3、排风管道4以及气泵5,所述风冷套筒2固定贴合套设在电极杆本体1外部,所述进风管道3穿设在风冷套筒2顶部一侧,所述排风管道4穿设在风冷套筒2内底部一侧,且进风管道3、排风管道4两端分别与风冷套筒2、外界降温风源互通,所述气泵5安装在进风管道3、排风管道4端处,利用风冷套筒2贴合套设在电极本体外部,因此电极本体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吸收至风冷套筒2内,经过气泵5将外界降温风源输送至风冷套筒2内,气体的流动对风冷套筒2内部的热量气体带出,最终经过排风管道4对气体排出实现单次闭环风冷降温工作,可对电极本体进行初步的降温处理。
[00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风冷套筒2采用铜材质压制而成,且风冷套筒2与电极杆本体1接触位置经过密封处理。
[002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水冷降温组件包括一号送水腔6、二号送水腔7、多组降温通道8、进水管9、排水管10、水泵11以及换热部,所述一号送水腔6与二号送水腔7平行设置,且一号送水腔6、二号送水腔7对称密封嵌设在风冷套筒2内两侧,所述一号送水腔6、二号送水腔7尾部延伸出风冷套筒2,多组降温通道8均匀分布在一号送水腔6、二号送水腔7之间,所述进水管9穿设在一号送水腔6顶部,所述排水管10穿设在二号送水腔7顶部,所述水泵11安装在进水管9、排水管10端处,所述换热部安装在降温通道8上,一号送水腔6、二号送水腔7对称嵌设在风冷套筒2内两侧,多组降温通道8呈圆周分布在一号送水腔6、二号送水腔7之间,之后经过进水管9将冷却液输送至一号送水腔6中,水源经过一号送水腔6的导向传递至降温通道8内,降温通道8呈圆形分布在电极本体外部,实现了对电极本体的全面降温。
[002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降温通道8具体采用铝合金材质压制而成,且降温通道8呈圆周分布在一号送水腔6、二号送水腔7之间。
[0027]实施例2
[0028]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有换热部,换热部包括散热板12、多组导热板13、多组散热件14以及多组散热鳍片15,所述散热板12贴合安装在降温通道8内壁,所述散热件14均匀分布在散热板12表面,所述散热鳍片15均匀分布套设在降温通道8外部,所述导热板13两端分别与散热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杆本体(1),所述电极杆本体(1)外部包裹套设有风冷降温组件,所述风冷降温组件内部嵌设有水冷降温组件,且风冷降温组件与水冷降温组件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降温组件包括风冷套筒(2)、进风管道(3)、排风管道(4)以及气泵(5),所述风冷套筒(2)固定贴合套设在电极杆本体(1)外部,所述进风管道(3)穿设在风冷套筒(2)顶部一侧,所述排风管道(4)穿设在风冷套筒(2)内底部一侧,且进风管道(3)、排风管道(4)两端分别与风冷套筒(2)、外界降温风源互通,所述气泵(5)安装在进风管道(3)、排风管道(4)端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套筒(2)采用铜材质压制而成,且风冷套筒(2)与电极杆本体(1)接触位置经过密封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电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降温组件包括一号送水腔(6)、二号送水腔(7)、多组降温通道(8)、进水管(9)、排水管(10)、水泵(11)以及换热部,所述一号送水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琴施栋强施泓成施苏珈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鑫浩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