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学义专利>正文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319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调节器,属于汽车电机电器技术领域。一种三相永磁交流发电机的整流、充电电子调节器的电路设计。将三相永磁交流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通过移相、削波、整流,变为电压稳定的直流电。该电路设计包括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回路、电压信号取样回路和移相触发回路。其特征在于:电阻R↓[1]、R↓[2]、R↓[3]、电容C↓[1]、电阻R↓[4]、稳压管D↓[W1]、三极管T↓[1]、电阻R↓[5]、R↓[6]、二极管D↓[1]、D↓[2]、D↓[3]等元件组成的取样回路直接从三相永磁交流发电机电压输出端取样。可用作各种中小型发动机带有的三相永磁交流发电机的整流、充电稳压器,可直接驱动需用直流电的用电设施工作,或给蓄电池充电。该电子调节器具有电路设计简单、工作可靠、稳压性能良好、具有节能稳压等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调节器,属于汽车电机电器

技术介绍
永磁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是随转速变化而变化的,转速低时输出电压低,转速高时输出电压高,为使输出电压相对稳定,在已有的技术中,采用机械电阻法、电子短路法、电子串联法、并联可控外电阻能量随机泄放法等稳压措施。如中国专利公报1988年12月7日公告的专利技术专利:永磁交流发电机电子稳压器,中请号:88 1 05250.8,主要用于无电瓶车辆永磁交流发电机输出电压的自动稳定。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并联可控外电阻能量随机泄放原理,主要由负载电流检测电路、控制开关、门限电压控制电路、功率开关、功率电阻等五部分组成。这种稳压方法采用并联可控外电阻能量随机泄放法,浪费能量,电子稳压器温升高,其使用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电路设计简单、工作可靠、稳压性能良好、具有节能稳压作用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调节器。具体是:该电子调节器包括由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回路、电压信号取样回路和移相触发回路等组成。所述的一种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调节器,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回路由线圈绕组JF1、JF2、JF3和可控硅SCR1、SCR2、SCR3组成。线圈绕组JF1、JF2、JF3为完全相同的三个线圈绕组,其相位相差120°,线圈绕组JF1的首端为B,JF2的首端为D,JF3的首端为F,按“Y”型接法,三点接于一点,亦即电子调节器的输出正极端;可控硅SCR1、SCR2、SCR3的阳极接在一起,亦即电子稳压器的输出负极端。二极管D1的负极、可控硅SCR1的阴极、线圈绕组JF1的尾端C接在一起;二极管D2的负极、可控硅SCR2的阴极、线圈绕组JF2的尾端E接在一起;二极管D3的负极、可控硅SCR3的阴极、线圈绕组JF3的尾端G接在一起。所述的一种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调节器,电压信号取样回路由电阻R1、R2、R3、电容C1、电阻R4、稳压管DW1、三极管T1、电阻R5、R6、二极管D1、D2、D3组成。所述的一种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调节器,移相触发回路由三极管T2、电阻R7、二极管D4、D5、D6组成,二极管D4的负极接可控硅SCR1的栅极,二极管D5的负极接可控硅SCR2的栅极,二极管D6的负极接可控硅SCR3的栅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电路设计简单,可控硅通过移相、削波、整流,使输出电压稳定在14±0.5V之间,既可直接驱动需用直流电的用电设施工作,又可给蓄电池充电,工作可靠、稳压性能良好、具有节能稳压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中、小型发动机带有的各类三相永磁交流发电机的整流、充电稳压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中:RL可调电阻;R1、R2、R3、R4、R5、R6、R7电阻;C1、C2电容;D1、D2、D3、D4、D5、D6二极管;Dw1、Dw2稳压管;T1、T2三极管;SCR1、SCR2、SCR3可控硅;JF1、JF2、JF3三相交流永磁发电机完全相同的三个线圈绕组;A点为电阻RL、R1、R2、R3接在一起的点;B为线圈绕组JF1的首端,C为尾端;D为线圈绕组JF2的首端,E为尾端;F为线圈绕组JF3的首端,G为尾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通过调节可调电阻RL的阻值,可改变A点的电势,从而设置电子调节器的输出目标稳压值U0=14V。JF1、JF2、JF3为三相交流永磁发电机完全相同的三个绕组,其相位相差120°,线圈绕组JF1的首端为B,JF2的首端为D,JF3的首端为F,按“Y”型接法,三点接于一点,亦即电子调节器的输出正极端。当发电机开始转动时,由于转速低,输出电压也低,小于目标稳压值U0,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A点的电压小于稳压管DW1的击穿电压U1,三极管T1处于截止状态。而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的电压大于0.7V,因此三极管T2导通。当线圈绕组JF1的首端B为正极,尾端C为负极,并且线圈绕组JF1首端B的电位高于JF2的首端D的电位和JF3的首端F的电位时,移相触发回路电流由B→T2→R7→D4,给可控硅SCR1的栅极提供触发电流,使可控硅SCR1导通,负载电流由B→负载→SCR1→C,形成闭合回路,输出直流电;当线圈绕组JF2的首端D为正极,尾端E为负极,并且线圈绕组JF2首端D的电位高于JF1的首端B的电位和JF3的首端F的电位时,移相触发回路电流由D→T2→R7→D5,给可控硅SCR2的栅极提供触发电流,使可控硅SCR2导通,负载电流由D→负载→SCR2→E,形成闭合回路,输出直流电;当线圈绕组JF3的首端F为正极,尾端G为负极,并且线圈绕组JF3首端F的电位高于JF1的首端B的电位和JF2的首端D的电位时,移相触发回路电流由F→T2→R7→D6,给可控硅SCR3的栅极提供触发电流,使可控硅SCR3导通,负载电流由F→负载→SCR3→G,形成闭合回路,输出直流电,周而复始。-->当发电机转速进一步升高,输出电压升高,三极管T1发射极与A点的电压也升高。当输出电压U大于目标稳压值U0时,三极管T1发射极与A点的电压大于稳压管DW1的击穿电压U1,三极管T1由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三极管T1导通后,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压为0.2V~0.3V,小于三极管T2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的门槛电压0.7V,三极管T2由导通变为截止。由于三极管T2截止,不再向可控硅SCR1、SCR2、SCR3的栅极提供触发电流,可控硅SCR1、SCR2、SCR3延时到无正向电压时截止,这样使发电机输出电压迅速下降,三极管T1发射极与A点的电压也下降。当输出电压低于目标稳压值U0时,三极管T1截止,T2导通,可控硅SCR1、SCR2、SCR3再次导通,输出直流电。当输出电压再升高,大于目标稳压值U0时,稳压管DW1再击穿,三极管T1导通,T2再截止,周而复始,三极管T1、T2反复处于通断状态。通过可控硅的移相、削波、整流,从而保证了发电机电子调节器输出电压稳定的直流电,给用电设施提供直流电源或给蓄电池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调节器包括由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回路、电压信号取样回路和移相触发回路等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调节器包括由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回路、电压信号取样回路和移相触发回路等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回路由线圈绕组JF1、JF2、JF3和可控硅SCR1、SCR2、SCR3组成。线圈绕组JF1、JF2、JF3为完全相同的三个线圈绕组,其相位相差120°,线圈绕组JF1的首端为B,JF2的首端为D,JF3的首端为F,按“Y”型接法,三点接于一点,亦即电子调节器的输出正极端;三只可控硅SCR1、SCR2、SCR3的阳极接在一起,亦即电子调节器的输出负极端。二极管D1的负极、可控硅SCR1的阴极、线圈绕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义
申请(专利权)人:张学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