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有源滤波装置的变频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变频器应用
,具体是一种带有有源滤波装置的变频器。
技术介绍
:变频调速是一项效益高、性能好、应用广泛的电动机控制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中,然而变频器(PWM)在使用中会产生有危害性的高频共模电压,高频共模电压会在电动机铁心叠片中激励出涡流引起热损耗,致使效率降低;当高频共模电压的频率与电动机零部件的固有振荡频率相近时,会诱使其发生机械共振和噪声,加速部件的损坏;又因电源线路、电动机内部都存在寄生电容,将产生充放电现象,使转子与定子之间产生的电压差击穿润滑油膜,而损坏轴承、引起保护电路误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有源滤波装置的变频器。本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变频器在使用中产生有危害性的高频共模电压的问题。它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3、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4、第五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5、第六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6,它还包括DSP控制单元2、第七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7、第八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8、第九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9、第十 ...
【技术保护点】
带有有源滤波装置的变频器,它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3)、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4)、第五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5)、第六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6),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DSP控制单元(2)、第七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7)、第八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8)、第九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9)、第十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0)、五绕组共模变压器(1)、电阻(R)、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3)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并接电源(+V ...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有源滤波装置的变频器,它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3)、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4)、第五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5)、第六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6),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DSP控制单元(2)、第七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7)、第八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8)、第九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9)、第十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0)、五绕组共模变压器(1)、电阻(R)、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3)的集电极相互连接并接电源(+Vcc)端,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第五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5)的发射极与第六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6)的发射极相互连接并接电源(-Vcc)端,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4)的集电极连接并接五绕组共模变压器(1)中的初级第一线圈(L1)的首端,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第五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5)的集电极连接并接五绕组共模变压器(1)中的初级第二线圈(L2)的首端,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3)的发射极与第六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6)的集电极连接并接五绕组共模变压器(1)中的初级第三线圈(L3)的首端,DSP控制单元(2)的六个逆变控制输出端脚1、脚2、脚3、脚4、脚5、脚6分别连接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基极、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的基极、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3)的基极、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4)的基极、第五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5)的基极、第六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6)的基极;第七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7)的集电极、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八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8)的集电极并接电源(+Vcc)端,第九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9)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艳姝,徐殿国,刘宇,赵洪,高俊山,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