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及其热管传热支撑翅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51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管,所述集热管包括翅片、热管和真空集热管,所述热管设置在真空集热管内,传热支撑翅片包括中心空槽、外展翅片、弹性弯折、内收翅片和末端凹槽。翅片与太阳能真空玻璃管及导热热管紧密连接,通过翅片自身弹性力,向外卡住真空玻璃管,中心空槽通过向内压力固定热管,翅片末端凹槽与中心空槽形成自固定。翅片采用铝合金为制作材料,与普通支撑翅片相比,其热阻大幅降低,太阳能利率显著提高。率显著提高。率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及其热管传热支撑翅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中热管的传热与支撑装置,属于太阳能高效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太阳能因其可再生性且在使用过不会产生污染物的特性,成为能源利用的焦点。相关测量表明,晴朗天气的太阳辐射量在500W/m2,如何将更加高效的利用太阳能,在减少能源浪费中显得尤为重要。
[0003]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目前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种为依靠真空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加热管内工质,依靠工质上下温差进行自然对流换热;另一种为将真空集热管吸收的太阳能通过翅片传导至内置热管中,通过热管拥有高等效导热系数的特性,将热量传导至集热器上端的集水器中与工质进行换热。
[0004]热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具有效率高、质量轻、抗冻性强、无漏水漏电等优势,但为提高太阳能吸收量,一般真空玻璃管与热管直径差别较大,需要翅片维持热管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位置固定,同时金属翅片也可将热量由真空玻璃管内表面传导至热管表面上,例如图3所示的翅片。除了图3所示的翅片结构,现有技术中也存在类似的翅片结构,例如CN207317282U,CN201497233U,上述的翅片结构存如下问题:CN207317282U中传热翅片与支撑装置未分体式,在装配时操作难度较高,且传热翅片形状复杂,制作较为困难,成本较高;CN201497233U中形状与图3略有不同,但其传热原理与图3相同,因此热阻值较大,不利于热管对于太阳能的吸收。为实现翅片的批量生产,翅片一般要求仅采用弯折或冲压的方式进行制造,因此设计一种拥有良好导热吸能的热管支撑翅片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者相关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导热能力强的热管式太阳能内热管支撑装置的太阳能集热管及其内翅片。
[000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太阳能集热管,所述集热管包括翅片、热管和真空集热管,所述热管设置在真空集热管内,翅片设置在热管和真空集热管之间,所述翅片包括中心空槽、左侧外展翅片、右侧外展翅片、左侧弹性弯折、右侧弹性弯折、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左侧末端凹槽和右侧末端凹槽,中心空槽下部开口,开口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左侧外展翅片、右侧外展翅片的一端,左侧外展翅片、右侧外展翅片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弹性弯折、右侧弹性弯折的一端,左侧弹性弯折、右侧弹性弯折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的一端,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末端凹槽和右侧末端凹槽;所述中心空槽包覆在热管外壁,中心空槽贴紧真空集热管内壁,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贴紧并且位于热管上方,所述左侧末端凹槽和右侧末端凹槽包覆在中心空槽外部。
[0007]作为优选,左侧外展翅片、右侧外展翅片形成夹角20
°
~60
°

[0008]作为优选,中心空槽直径与所配合使用热管直径比为0.85~0.95。
[0009]作为优选,左侧弹性弯折与右侧弹性弯折为圆弧结构。
[0010]作为优选,左侧弹性弯折与右侧弹性弯折长度相同且其数值与所配合真空集热管半径比为1.1~1.2。
[0011]作为优选,左侧弹性弯折与右侧弹性弯折弧度相同,其弧度值与二分之一中心空槽弧度的比值和真空玻璃管半径与其半径比值相同。
[0012]作为优选,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分别与左侧弹性弯折、右侧弹性弯折切线垂直,且长度相同,其数值为真空玻璃管与热管半径的差值。
[0013]太阳能集热管的安装方法,将热管表面涂抹润滑油后插入中心空槽中,进一步将传热支撑翅片一端捏紧使左侧弹性弯折与右侧弹性弯折相触碰,插入真空玻璃管入口,进一步将整根传热支撑翅片与热管一起推入真空玻璃管中,左侧末端凹槽和右侧末端凹槽将自动贴合中心空槽,安装完毕。
[0014]一种热管式太阳能传热支撑翅片,所述翅片包括中心空槽、左侧外展翅片、右侧外展翅片、左侧弹性弯折、右侧弹性弯折、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左侧末端凹槽和右侧末端凹槽,中心空槽下部开口,开口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左侧外展翅片、右侧外展翅片的一端,左侧外展翅片、右侧外展翅片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弹性弯折、右侧弹性弯折的一端,左侧弹性弯折、右侧弹性弯折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的一端,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末端凹槽和右侧末端凹槽。
[0015]作为优选,翅片为一层金属板弯折、冲压形成,无需焊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通过四根翅片从不同方向角度的固定,使重力热管在真空玻璃管中位置更加稳定;
[0018]2)翅片在安装过程中实现自卡功能,无需人工调整各翅片位置;
[0019]3)相较于CN207317282U此类翅片,在安装过程中无需调整翅片角度,翅片各方向向阳时吸热量基本相同;
[0020]4)金属导热系数较高,在未增加加工难度与安装难度的前提下,增加翅片数量,提高太阳辐射吸收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传热支撑翅片配合使用图;
[0022]图2为传热支撑翅片结构图;
[0023]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般结构翅片配合使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补充说明。
[0025]图1

2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集热管及其内翅片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热管式太阳能传热支撑翅片1,所述传热支撑翅片1包括中心空槽4、左侧外展翅片5、右侧外展翅片6、左侧弹性弯折7、右侧弹性弯折8、左侧内收翅片9、右侧内收翅片10、左侧末端凹槽11
和右侧末端凹槽12,中心空槽4下部开口,开口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左侧外展翅片5、右侧外展翅片6的一端,左侧外展翅片5、右侧外展翅片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弹性弯折7、右侧弹性弯折8的一端,左侧弹性弯折7、右侧弹性弯折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内收翅片9、右侧内收翅片10的一端,左侧内收翅片9、右侧内收翅片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末端凹槽11和右侧末端凹槽12。
[0026]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的翅片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左侧内收翅片9、右侧内收翅片10,同时增加了左侧末端凹槽11和右侧末端凹槽12,通过两侧末端凹槽的自卡功能,增加翅片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增加翅片数量,提高太阳辐射吸收量。
[0027]所述翅片1沿着太阳能集热管的纵向轴线延伸。
[0028]作为优选,翅片1为一层金属板弯折、冲压形成,无需焊接。所述翅片是一体化制造,制造工艺简单。
[0029]图1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集热管,所述集热管包括翅片1、热管2和真空集热管3,所述热管2设置在真空集热管3内,翅片1设置在热管2和真空集热管3之间,所述中心空槽4包覆在热管2外壁,左侧弹性弯折7、右侧弹性弯折8贴紧真空集热管3内壁,左侧内收翅片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集热管,所述集热管包括翅片、热管和真空集热管,所述热管设置在真空集热管内,翅片设置在热管和真空集热管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中心空槽、左侧外展翅片、右侧外展翅片、左侧弹性弯折、右侧弹性弯折、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左侧末端凹槽和右侧末端凹槽,中心空槽下部开口,开口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左侧外展翅片、右侧外展翅片的一端,左侧外展翅片、右侧外展翅片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弹性弯折、右侧弹性弯折的一端,左侧弹性弯折、右侧弹性弯折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的一端,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侧末端凹槽和右侧末端凹槽;所述中心空槽包覆在热管外壁,中心空槽贴紧真空集热管内壁,左侧内收翅片、右侧内收翅片贴紧并且位于热管上方,所述左侧末端凹槽和右侧末端凹槽包覆在中心空槽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左侧外展翅片、右侧外展翅片形成夹角20
°
~60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中心空槽的直径与所配合使用热管直径比为0.85~0.9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左侧弹性弯折与右侧弹性弯折为圆弧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左侧弹性弯折与右侧弹性弯折长度相同且其数值与所配合真空集热管半径比为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公明陈岩杜文静刘舫辰李成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