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82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其包括:引导壳体,所述引导壳体的左端口采用引导管与磨粒流设备的出料口相连通,所述引导壳体的右端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穿过所述引导壳体的右端面并与位于所述引导壳体内的出料引导组件固定连接;出料壳体,所述出料壳体的左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脚座,且每个所述安装脚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磨粒流设备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中设置有引导壳体,引导壳体内设置有由第一电机进行驱动的出料引导组件,以对引导壳体内的磨料进行疏导,防止发生堵塞,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采用第二电机驱动下筒体内的绞轴、绞叶进行旋转,使得磨料均匀落下。得磨料均匀落下。得磨料均匀落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磨粒流设备的出料
,具体是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磨粒流设备主要采用挤压方法对工件进行研磨,其所运用的磨料具有流动性,其磨料颗粒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对工件表面进行研磨,从而完成抛光和去毛刺加工;然而,在大多数的磨粒流设备对工件的加工完成后,磨料并不能均匀流出,从而导致磨料在出料过程中容易发生磨料散落一地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其包括:
[0005]引导壳体,所述引导壳体的左端口采用引导管与磨粒流设备的出料口相连通,所述引导壳体的右端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穿过所述引导壳体的右端面并与位于所述引导壳体内的出料引导组件固定连接;
[0006]出料壳体,所述出料壳体的左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脚座,且每个所述安装脚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磨粒流设备上,所述出料壳体的顶端口处固定安装有与引导壳体的内腔相连通的接入管,所述出料壳体的底端口处固定安装有出料管;
[0007]以及匀出料组件,所述匀出料组件固定安装于出料壳体内,且所述匀出料组件连通于接入管和出料管之间。
[0008]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引导组件包括引导叶、固定套以及转动柱,所述转动柱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上,所述转动柱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所述固定套,且所述固定套的外侧壁上圆周阵列有多个“U”型引导叶。
[0009]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引导叶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限制凸块。
[0010]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匀出料组件包括上筒体、下筒体、绞叶、绞轴以及第二电机,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的内腔均中空设置,所述上筒体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料壳体的内顶面上,所述上筒体的底端口与所述下筒体的顶端口相密封连通,所述下筒体的底端口与所述出料管相连通;
[0011]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上筒体内腔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于电机减震座内,且所述电机减震座采用多个支撑臂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筒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驱动连接有绞轴的一端,所述绞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筒体内腔的底部,所述绞轴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绞叶。
[0012]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上筒体的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
[0013]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上筒体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振荡组件,每个所述振荡组件均驱动连接于线性振荡器的驱动端,且每个所述线性振荡器均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筒体的外壁上。
[0014]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振荡组件包括移动座、附着座以及耐磨块,所述移动座驱动连接于所述线性振荡器的驱动端,所述移动座的左、右两侧对称且固定设置有所述附着座,每个所述附着座的顶端面上均固定设置有所述耐磨块。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装置中设置有引导壳体,引导壳体内设置有由第一电机进行驱动的出料引导组件,以对引导壳体内的磨料进行疏导,防止发生堵塞,且本专利技术还采用第二电机驱动下筒体内的绞轴、绞叶进行旋转,使得磨料均匀落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中引导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中出料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引导管;2、引导壳体;3、第一电机;4、出料壳体;5、安装脚座;6、引导叶;7、限制凸块;8、固定套;9、转动柱;10、接入管;11、上筒体;12、下筒体;13、出料管;14、绞叶;15、绞轴;16、支撑臂;17、线性振荡器;18、;19、;20、耐磨块;21、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请参阅附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其包括:
[0023]引导壳体2,引导壳体2的左端口采用引导管1与磨粒流设备的出料口相连通,引导壳体2的右端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驱动端穿过引导壳体2的右端面并与位于引导壳体2内的出料引导组件固定连接;
[0024]出料壳体4,出料壳体4的左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脚座5,且每个安装脚座5均固定安装在磨粒流设备上,出料壳体4的顶端口处固定安装有与引导壳体2的内腔相连通的接入管10,出料壳体4的底端口处固定安装有出料管13;
[0025]以及匀出料组件,匀出料组件固定安装于出料壳体4内,且匀出料组件连通于接入管10和出料管13之间。
[0026]本实施例中,出料引导组件包括引导叶6、固定套8以及转动柱9,转动柱9驱动连接于第一电机3的驱动端上,转动柱9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固定套8,且固定套8的外侧壁上圆周阵列有多个“U”型引导叶6。
[0027]本实施例中,引导叶6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限制凸块7。
[0028]本实施例中,匀出料组件包括上筒体11、下筒体12、绞叶14、绞轴15以及第二电机21,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的内腔均中空设置,上筒体1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出料壳体4的内顶面上,上筒体11的底端口与下筒体12的顶端口相密封连通,下筒体12的底端口与出料管13相连通;
[0029]第二电机21设置于上筒体11内腔的底部,第二电机21固定安装于电机减震座内,且电机减震座采用多个支撑臂16固定连接于上筒体11的内壁上,第二电机21的驱动端驱动连接有绞轴15的一端,绞轴15的另一端延伸至下筒体12内腔的底部,绞轴15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绞叶14。
[0030]本实施例中,上筒体11的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
[0031]本实施例中,上筒体11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振荡组件,每个振荡组件均驱动连接于线性振荡器17的驱动端,且每个线性振荡器17均固定安装于上筒体11的外壁上。
[0032]本实施例中,振荡组件包括移动座19、附着座18以及耐磨块20,移动座19驱动连接于线性振荡器17的驱动端,移动座19的左、右两侧对称且固定设置有附着座18,每个附着座18的顶端面上均固定设置有耐磨块20。
[0033]本专利技术装置中设置有引导壳体2,引导壳体2内设置有由第一电机3进行驱动的出料引导组件,以对引导壳体2内的磨料进行疏导,防止发生堵塞,且本专利技术还采用第二电机21驱动下筒体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引导壳体(2),所述引导壳体(2)的左端口采用引导管(1)与磨粒流设备的出料口相连通,所述引导壳体(2)的右端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驱动端穿过所述引导壳体(2)的右端面并与位于所述引导壳体(2)内的出料引导组件固定连接;出料壳体(4),所述出料壳体(4)的左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脚座(5),且每个所述安装脚座(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磨粒流设备上,所述出料壳体(4)的顶端口处固定安装有与引导壳体(2)的内腔相连通的接入管(10),所述出料壳体(4)的底端口处固定安装有出料管(13);以及匀出料组件,所述匀出料组件固定安装于出料壳体(4)内,且所述匀出料组件连通于接入管(10)和出料管(1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引导组件包括引导叶(6)、固定套(8)以及转动柱(9),所述转动柱(9)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3)的驱动端上,所述转动柱(9)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所述固定套(8),且所述固定套(8)的外侧壁上圆周阵列有多个“U”型引导叶(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叶(6)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限制凸块(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粒流设备用均匀出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出料组件包括上筒体(11)、下筒体(12)、绞叶(14)、绞轴(15)以及第二电机(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传琳徐南朱运安宁姜延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长春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