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粒流精密加工阀套内表面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63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磨粒流精密加工阀套内表面的夹具,由模芯支撑板、模芯、支撑筒、上盖、左盖、右盖、底座、阀套、螺钉一、螺钉二和螺母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针对传统精密加工阀套内表面的工序复杂、效率低、可达性差的问题,利用磨粒流精密加工技术,配合仿形夹具,夹紧可靠,在对阀套内表面精密抛光的同时,还可以对阀套外壁的小孔进行加工,小孔的表面质量得到提高,并且附加产生倒圆角的效果,实现提高阀套喷油效率的实际工程需求。现提高阀套喷油效率的实际工程需求。现提高阀套喷油效率的实际工程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粒流精密加工阀套内表面的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磨粒流加工
,具体为一种磨粒流精密加工阀套内表面的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液压传动等领域中存在大量的液压控制阀、伺服控制阀等,阀套与阀芯属于高精密配合的耦件,液压系统中滑阀的阀芯是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压力、流量和流动路径通断的重要元件。随着航空航天、精密加工领域的不断发展,需要液压系统具有高稳定性、高协调性、高精度,这就需要高精密的控制阀耦件。液压控制阀在运行状态下,若阀套内的阀芯运动出现卡滞、漏液现象,将导致耦件损坏、油液控制不稳定、寿命降低等不良后果,这就要求阀套内孔、壁面必须具有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和较高的形状精度。阀套内孔一般属于细长孔,精密加工难度高,阀套油路孔与内孔相贯边缘极易产生毛刺,因此阀套的内表面质量对液体的流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0003]阀套零件的精密加工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手工研磨、珩磨等精密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复杂耗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即便满足这些条件也会因为人为因素导致产品的精度差别较大,可靠性降低。零件的尺寸、形状精度以及表面光洁度等表面质量大多是通过磨削、研磨、珩磨等精密和超精密加工(传统的精密加工方法)得以满足,传统的精密加工工艺仅限于加工基本形状(平面、圆柱、大圆孔等),对于具有复杂形状的零件却束手无策。近年来随着加工行业飞跃发展,一种流体加工方法可以很好地适应具有隐藏内孔、交叉孔、异形截面孔、异形曲面、复杂型腔等特点的零件,即磨粒流加工技术(Abrasive flow Machining,AFM)。磨粒流加工技术将具有切削功能的磨粒分散在流体中,在流道的约束下磨粒跟随流体运动,实现磨粒对流道表面的切削加工,流体可谓是无孔不入,只要流体能够到达待加工位置,磨粒必然会发生相应的行为,实现对零部件表面的精密加工,这项技术在航空航天及兵器制造中广泛应用,同时也在医疗、精密齿轮、轴承、模具制造等其它机械行业中得到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传统精密加工阀套内表面的工序复杂、效率低、可达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磨粒流精密加工阀套内表面的夹具,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磨粒流精密加工技术,配合仿形夹具,夹紧可靠,在对阀套内表面精密抛光的同时,还可以对阀套外壁的小孔进行加工,并且可以产生倒圆角的效果,实现提高喷油效率的实际工程需求。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磨粒流精密加工阀套内表面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夹具由模芯支撑板、模芯、支撑筒、上盖、左盖、右盖、底座、阀套、螺钉一、螺钉二和螺母组成。
[0006]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模芯支撑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一,与支撑筒相配合,用螺
钉一固定安装在上盖处。
[0007]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模芯为锥形结构,与螺母配合固定安装在模芯支撑板上。
[0008]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上盖设置有螺纹孔一、通孔和环形阶梯槽,所述通孔为磨粒流出口。
[0009]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左盖为阶梯结构,内部设置有仿形凹槽,外部设置有螺纹孔二,所述阶梯结构与上盖配合安装,所述仿形凹槽与阀套配合固定,所述螺纹孔二与螺钉二配合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右盖和左盖为相同结构,右盖和左盖配合夹紧固定阀套。
[0010]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底座设置有阶梯通孔和螺纹孔三,所述阶梯通孔为磨粒流入口,所述螺纹孔三用于安装固定左盖和右盖。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爆炸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装配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剖视示意图
[0014]图4为模芯示意图
[0015]图5为阀套示意图
[0016]图6为上盖示意图
[0017]图7为上盖剖视示意图
[0018]图8为左(右)盖示意图
[0019]图中:1、螺钉一,2、模芯支撑板,3、支撑筒,4、螺母,5、模芯,6、阀套,7、上盖,8、左(右)盖,9、螺钉二,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磨粒流精密加工阀套内表面的夹具,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本技术主要由螺钉一1、模芯支撑板2、支撑筒3、螺母4、模芯5、阀套6、上盖7、左(右)盖8、螺钉二9、底座10组成,安装按以下步骤进行:
[0022]步骤一:将底座10放置在水平面上;
[0023]步骤二:将阀套10与左(右)盖8配合,用螺钉二9固定安装在底座10上;
[0024]步骤三:将上盖7安装拧紧在左(右)盖8上;
[0025]步骤四:将模芯5与螺母4配合,安装在模芯支撑板2上,再将支撑筒3、模芯支撑板2与螺钉一1配合,固定安装在上盖7上,由此实现本技术的安装工作。
[0026]本夹具在运行时,按以下步骤操作:
[0027]将底座10朝上放置,使得磨粒流抛光液沿着底座10的阶梯通孔进入,再沿着上盖7的通孔流出,通过磨粒流抛光液与阀套6的内壁反复摩擦,实现阀套6的内表面抛光工作。
[00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粒流精密加工阀套内表面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夹具由模芯支撑板、模芯、支撑筒、上盖、左盖、右盖、底座、阀套、螺钉一、螺钉二和螺母组成,所述模芯支撑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一,与支撑筒相配合,用螺钉一固定安装在上盖处,所述模芯为锥形结构,与螺母配合固定安装在模芯支撑板上,所述上盖设置有螺纹孔一、通孔和环形阶梯槽,所述通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宝朱志宝王利雄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领智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