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30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属于流体输送设备领域,该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包括撬装架、气液分离器、内部设置有液位变送器的储液罐、控制器和气液混输泵,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储液罐、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气液混输泵均设置在所述撬装架上;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端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端与所述储液罐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储液罐的出液端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外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液混输泵和所述液位变送器电连接,可以实现同时接入并收集多跟管线的油水气混合,以及节省了运输能源的使用和机器的长期启动,节省能源。节省能源。节省能源。

A multifunctional mixed transportation skid for oil and gas fiel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


[0001]本技术属于流体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

技术介绍

[0002]在油气田及天然气生产集输环节,通常会产生凝析油气液混合液,由于普通泵通常难以将富含饱和气的凝析油气液混合液稳定输送,例如隔膜泵及真空泵,伴生天然气压缩机分离出的凝析液体通常是人工排放(某些站场装有机械疏水阀)。
[0003]考虑到现有智能排液疏水装置,在进行排液外输时,由于压缩机为多级压缩,各级压缩分离器压力不一样,无法同时并到一个进液管里将凝析液通过智能排液疏水装置进行闭环回收,只能在每一级分离器后面安装一台智能排液疏水装置处理凝析液。这样从表层上虽然能解决,但是多台设备价格成本高,并且多级进出液管线安装麻烦,且现场管线繁多凌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解决了多级分离器压差汇集问题,并且解决了富含饱和气的油水气混合液闭环回收,增压外输,并且增加了外输流量计量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包括
[0007]撬装架、气液分离器、内部设置有液位变送器的储液罐、控制器和气液混输泵,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储液罐、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气液混输泵均设置在所述撬装架上;
[0008]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端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端与所述储液罐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储液罐的出液端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外部连接;
[0009]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液混输泵和所述液位变送器电连接。
[0010]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用于持续获取液位变送器的测量值,并在所述测量值大于第一值时启动气液混输泵,在所述测量值小于第一值时关闭气液混输泵。
[0011]所述气液混输泵出液端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液压力的单向阀。
[0012]气液混输泵出液端尾部接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3]所述气液混输泵具体为凝析油气液混输装置,所述凝析油气液混输装置包括:
[0014]液缸,所述液缸内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
[0015]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容纳腔内壁活塞式配合的液缸活塞,所述液缸活塞上设置有用于允许流体从流体进口流向流体出口的单向过流通道,所述流体进口通过所述单向过流通道与所述流体出口连接;
[0016]与所述液缸活塞的运动方向同向的往复动力机构,所述往复动力机构与所述液缸
活塞连接。
[0017]所述流体进口低于所述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位于所述单向过流通道的进液口下方,所述流体出口位于所述单向过流通道的出液口上方。
[0018]所述流体出口设置有第一单流阀,所述第一单流阀用于允许流体通过所述流体出口单向流出,所述流体进口设置有第二单流阀,所述第二单流阀用于允许流体通过所述流体进口单向流入。
[0019]所述单向过流通道包括穿过所述液缸活塞的过流通道和单向阀,所述过流通道一端与所述流体进口连通,所述过流通道另一端通过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
[0020]所述单向阀包括单流阀挡板、滑动轴、与液缸活塞连接的滑动块和弹性部,所述单流阀挡板中部具有第一导向通孔,所述滑动块中部具有第二导向通孔,所述滑动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和所述第二导向通孔,所述滑动轴与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和所述第二导向通孔滑动连接;
[0021]所述滑动轴两端分别固设有直径大于滑动轴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滑动轴的所述单流阀挡板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滑动轴的另一端,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滑动块一端,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滑动块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0022]所述往复动力机构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液缸进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液缸活塞传动连接;
[0023]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端和所述液缸活塞之间设置有电磁换向阀,所述液压油缸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磁换向阀与所述液缸活塞连接。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中,通过撬装架的使用,避免了多级进出液管线的安装,使整个装置便于运输、使用及简化了现场的管线,通过气液分离器、内部设置有液位变送器的储液罐、控制器和气液混输泵将气液混和的流体暂存于储液罐,直至到达一定量后一次性运输,其可以实现同时接入并收集多跟管线的油水气混合,以及节省了运输能源的使用和机器的长期启动,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凝析油气液混输装置将气液混合液输出完毕时刻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凝析油气液混输装置吸入气液混合液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中一种凝析油气液混输装置吸入气液混合液完毕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液压盖;2、第六密封圈;3、液缸;4、第一限位部;5、单流阀挡板;6、液缸活塞;7、尼龙环;8、第二密封圈;9、螺堵;10、分隔块;11、V型夹布组合密封圈;12、垫片;13、上紧块;14、油缸堵块;15、油缸;16、第三密封圈;17、活塞连杆;18、第一密封圈;19、耐磨环;20、第四密封圈;21、第五密封圈;22、弹簧垫圈;23、第二限位部;24、滑动轴;25、弹性部;26、滑动块;27、流体出口;28、流体进口;29、翻板液位计;30、过滤器;31、气液分离器;32、液
压油缸;33、撬装架;34、泵;35、显示屏;36、调节按键;37、流量传感器;38、压力传感器;39、液位变送器;40、储液罐;41、往复动力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32]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技术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包括
[0033]撬装架33、气液分离器31、内部设置有液位变送器39的储液罐40、控制器和气液混输泵,所述气液分离器31、所述储液罐40、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气液混输泵均设置在所述撬装架33上;
[0034]所述气液分离器31的进液端设置有过滤器30,所述气液分离器31的出液端与所述储液罐40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储液罐40的出液端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31与外部连接;
[0035]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液混输泵和所述液位变送器39电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其特征在于,包括撬装架、气液分离器、内部设置有液位变送器的储液罐、控制器和气液混输泵,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储液罐、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气液混输泵均设置在所述撬装架上;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端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端与所述储液罐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储液罐的出液端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外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液混输泵和所述液位变送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用于持续获取液位变送器的测量值,并在所述测量值大于第一值时启动气液混输泵,在所述测量值小于第一值时关闭气液混输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输泵出液端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液压力的单向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其特征在于,气液混输泵出液端尾部接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输泵具体为凝析油气液混输装置,所述凝析油气液混输装置包括:液缸,所述液缸内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容纳腔内壁活塞式配合的液缸活塞,所述液缸活塞上设置有用于允许流体从流体进口流向流体出口的单向过流通道,所述流体进口通过所述单向过流通道与所述流体出口连接;与所述液缸活塞的运动方向同向的往复动力机构,所述往复动力机构与所述液缸活塞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气田用多功能混输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进口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建国李俊成薛延林沈席伟韩森张鹏超安会云马健赵晓辉陈鹏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赛克思德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