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544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增压系统、液压站,其中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接收来自油套环空的环空伴生气,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液压站的油口均通过管线接入增压系统;增压系统的出口通过管线输送增压后的伴生气至下游回收利用,且增压系统主要利用液压活塞双向往复移动做功增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智能控制自吸增压缸体对套管环空伴生气进行全封闭回收生产,利用液压活塞式缸体将套管伴生气增压,通过输油管线回收,满足了碳综合排放要求,达到安全环保生产,减少轻烃的浪费提高产量;同时通过油套环空压力控制,降低环空回压,释放地层产能,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单井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伴生气回收领域,具体涉及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生产环节,石油在地层压力的驱动下流入井底,在井底压力作用下又沿井筒向上流动,随着流动压力的逐步降低,溶解在石油中的天然气在低于饱和压力下伴生,分离出来,进入套管和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形成油套环空伴生气。
[0003]油套环空伴生气和井下作业措施都会挥发轻烃组分,伴生气及轻烃组分在环空内不断聚集形成回压,如果不及时排气泄压,会降低抽油机泵效,影响采油效率。
[0004]因此,在生产环节根据井口油管压力以及井组压力,需让油套环空伴生气保持一定的压力值,以降低环空回压,释放地层产能提高产量。目前各油田采取以下方式处理伴生气:
[0005](1)采用火炬燃烧方式泄压处理。
[0006](2)部分站点因为周边条件无法火炬燃烧,只能采用人工排放泄压。
[0007](3)采用井组憋压方式,人工定时回排:
[0008]此操作方式稳定性不高,极易造成后端设备故障。
[0009]然而,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油套环空伴生气含量高的井组日产出量高达500

2000方,如果采用上述燃烧或者外排方式处理伴生气,不仅会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还会污染周边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增压系统、液压站,其中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接收来自油套环空的环空伴生气,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液压站的油口均通过管线接入增压系统;
[0012]增压系统的出口通过管线输送增压后的伴生气至下游回收利用。
[0013]进一步地,增压系统包括第一增压缸体、第二液压缸体和第三增压缸体,三个中空缸体沿横向紧贴相连排布,每个缸体具有封闭腔室且互不相通;
[0014]三个封闭腔室分别是第一增压腔室、第二液压腔室、第三增压腔室;
[0015]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线接入两个增压腔室;
[0016]液压站的油口通过管线接入第二液压腔室。
[0017]进一步地,增压系统包括密闭中空壳体,密闭中空壳体的空腔被两块立板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三个封闭腔室,分别是第一增压腔室、第二液压腔室、第三增压腔室;
[0018]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线接入两个增压腔室;
[0019]液压站的油口通过管线接入第二液压腔室。
[0020]进一步地,增压系统还包括活塞杆及三个活塞,三个活塞依次固接在活塞杆的一
端部、中段、另一端部,分别是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
[0021]活塞杆横跨三个封闭腔室并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往复移动,其中第一活塞始终位于第一增压腔室、第二活塞始终位于第二液压腔室、第三活塞始终位于第三增压腔室。
[0022]进一步地,第二液压腔室开设有油口M和油口N,液压站的液压油通过电磁换向阀接入油口M和油口N;
[0023]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经两个增压腔室增压后输送至下游回收利用。
[0024]进一步地,第一增压腔室开设有两个入口、两个出口,两个入口分别安装有入口单流阀a1、入口单流阀b1,两个出口分别安装有出口单流阀A1、出口单流阀B1,其中出口单流阀A1和入口单流阀a1正对、出口单流阀B1和入口单流阀b1正对,且第二液压腔室充油驱动第一活塞往复移动以改变第一增压腔室压力;
[0025]第三增压腔室开设有两个入口、两个出口,两个入口分别安装有入口单流阀c1、入口单流阀d1,两个出口分别安装有出口单流阀C1、出口单流阀D1,其中出口单流阀C1和入口单流阀c1正对、出口单流阀D1和入口单流阀d1正对,且第二液压腔室充油驱动第三活塞往复移动以改变第三增压腔室压力;
[0026]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通过四根并联管线分别接入所有入口单流阀;
[0027]两个增压腔室的所有出口单流阀通过管线输送增压后的伴生气至下游回收利用。
[0028]进一步地,液压站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油泵、溢流阀,其中液压油箱接入液压油泵的吸油口,液压油泵的排油口通过管线接入电磁换向阀;
[0029]溢流阀安装在液压油泵的旁通口。
[0030]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三活塞将所在增压腔室分隔为主仓和副仓,其中无活塞仓为主仓,活塞所在仓为副仓;
[0031]同一增压腔室,其主仓和副仓均有一对正对的入口单流阀、出口单流阀;
[0032]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线接通于不同增压腔室的主仓和副仓的入口单流阀,其他入口单流阀关闭;
[0033]或者,
[0034]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线接通于两个主仓的入口单流阀,其他入口单流阀关闭或空置;
[0035]或者,
[0036]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线接通于两个副仓的入口单流阀,其他入口单流阀关闭或空置。
[0037]进一步地,两个增压腔室的所有出口单流阀均接有输气支管线,四根输气支管线并联汇合至输气总管线,输气总管线上安装有后端压力传感器,后端压力传感器下游的输气总管线接有放空旁通管路;
[0038]输气总管线的出口接入下游缓冲罐。
[0039]进一步地,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端安装有前端压力传感器,电磁换向阀、前端压力传感器、后端压力传感器、液压站内电器均电连接于控制器。
[004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41]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采用智能控制自吸增压缸体对套管环空伴生气进行全封
闭回收生产,利用液压活塞式缸体将套管伴生气增压,通过输油管线回收,满足了碳综合排放要求,达到安全环保生产,减少轻烃的浪费提高产量;同时通过油套环空压力控制,降低环空回压,释放地层产能,提高单井产量。
[0042]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43]图1是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是增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说明:
[0046]1.气液分离器;
[0047]2.增压系统;200.第一增压缸体;210.第二液压缸体;220.第三增压缸体;
[0048]230.活塞杆;240.第一活塞;250.第二活塞;260.第三活塞;270.油口M;280.油口N;
[0049]3.液压站;300.液压油箱;310.液压油泵;320.溢流阀;
[0050]4.电磁换向阀;
[0051]5.前端压力传感器;
[0052]6.后端压力传感器;
[0053]7.输气总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离器(1)、增压系统(2)、液压站(3),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1)的入口接收来自油套环空的环空伴生气,气液分离器(1)的气体出口、液压站(3)的油口均通过管线接入增压系统(2);增压系统(2)的出口通过管线输送增压后的伴生气至下游回收利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系统(2)包括第一增压缸体(200)、第二液压缸体(210)和第三增压缸体(220),三个中空缸体沿横向紧贴相连排布,每个缸体具有封闭腔室且互不相通;三个封闭腔室分别是第一增压腔室、第二液压腔室、第三增压腔室;气液分离器(1)的气体出口通过管线接入两个增压腔室;液压站(3)的油口通过管线接入第二液压腔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系统(2)包括密闭中空壳体,密闭中空壳体的空腔被两块立板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三个封闭腔室,分别是第一增压腔室、第二液压腔室、第三增压腔室;气液分离器(1)的气体出口通过管线接入两个增压腔室;液压站(3)的油口通过管线接入第二液压腔室。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系统(2)还包括活塞杆(230)及三个活塞,三个活塞依次固接在活塞杆(230)的一端部、中段、另一端部,分别是第一活塞(240)、第二活塞(250)和第三活塞(260);活塞杆(230)横跨三个封闭腔室并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往复移动,其中第一活塞(240)始终位于第一增压腔室、第二活塞(250)始终位于第二液压腔室、第三活塞(260)始终位于第三增压腔室。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腔室开设有油口M(270)和油口N(280),液压站(3)的液压油通过电磁换向阀(4)接入油口M(270)和油口N(280);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的气体经两个增压腔室增压后输送至下游回收利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空智能控制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压腔室开设有两个入口、两个出口,两个入口分别安装有入口单流阀a1、入口单流阀b1,两个出口分别安装有出口单流阀A1、出口单流阀B1,其中出口单流阀A1和入口单流阀a1正对、出口单流阀B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兆昭韩森蒲建国陈鹏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赛克思德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