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76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涉及到建筑工程领域,包括地下室底板,所述地下室底板上设置有后浇带,所述后浇带的横截面设置为梯形,所述后浇带的底端沉降至地下室底板下方,所述后浇带的顶端内部设置有防水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沉降的后浇带,后浇带内部设置有防水底板和两个止水钢板,提高了防水效果,同时避免防水层破坏导致的渗漏水风险,通过设置有施工缝,降低施工缝位置打凿、清理不到位及止水钢板设置不符合要求导致的渗漏水风险,通过增加排水坡度及集水坑,基本保证了底坑的干燥,降低底板后浇带基坑积水及钢筋腐蚀的影响,减少砼浇筑过程带水作业,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底板后浇带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底板后浇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底板后浇带一般采用底板后浇带位置垫层局部加厚,设置防水及防水附加层,施工缝与底板垫层接触位置设置外贴止水条,施工缝中部设置中埋式止水带的做法,该做法在施工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难以避免的质量问题,缺少对防水层的保护,导致防水层长时间暴露在外部,影响防水效果,同时后期后浇带难以清理,影响施工效率,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底板后浇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包括地下室底板,所述地下室底板上设置有后浇带,所述后浇带的横截面设置为梯形,所述后浇带的底端沉降至地下室底板下方,所述后浇带的顶端内部设置有防水底板,所述防水底板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止水带,两个止水带分别位于两个止水钢板相互远离的一侧表面,所述地下室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两个所述止水钢板的顶端与顶板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施工缝,所述施工缝位于其中一个止水钢板的正上方,两个所述止水钢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浇筑有混凝土。
[0005]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位于防水底板的正上方。
[0006]优选的,两个所述后浇带的交接处设置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的两侧顶端与顶板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集水坑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卷材,所述施工缝的宽度为50mm,所述防水卷材为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0008]优选的,所述顶板具备一定的坡度,坡度的倾斜方向指向集水坑。
[000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0]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沉降的后浇带,后浇带内部设置有防水底板和两个止水钢板,提高了防水效果,同时避免防水层破坏导致的渗漏水风险,通过设置有施工缝,降低施工缝位置打凿、清理不到位及止水钢板设置不符合要求导致的渗漏水风险,通过增加排水坡度及集水坑,基本保证了底坑的干燥,降低底板后浇带基坑积水及钢筋腐蚀的影响,减少砼浇筑过程带水作业,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沉降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集水坑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集水坑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4]图中:1、地下室底板;2、后浇带;3、防水底板;4、止水钢板;5、止水带;6、顶板;7、施工缝;8、混凝土;9、防水卷材;10、集水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包括地下室底板1,地下室底板1上设置有后浇带2,后浇带2的横截面设置为梯形,后浇带2的底端沉降至地下室底板1下方,通过沉降时的做法使防水底板3和止水钢板4的防水层可以被混凝土保护起来,避免防水层损坏影响防水效果,后浇带2的顶端内部设置有防水底板3,防水底板3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止水钢板4,止水钢板4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止水带5,两个止水带5分别位于两个止水钢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表面,地下室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顶板6,两个止水钢板4的顶端与顶板6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防水底板3和止水钢板4新城连贯的防水保护,使防水效果提升,同时通过混凝土对止水带5进行保护,避免止水带5破坏导致的渗漏水风险,
[0017]其次,顶板6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施工缝7,施工缝7位于其中一个止水钢板4的正上方,通过设置有施工缝7,方便工作人员后期的打凿、清理,同时避免止水钢板4的外露长度过长影响止水效果,两个止水钢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浇筑有混凝土8,顶板6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卷材9,防水卷材9位于防水底板3的正上方,两个后浇带2的交接处设置有集水坑10,集水坑10的两侧顶端与顶板6固定连接,集水坑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卷材9,施工缝7的宽度为50mm,防水卷材9为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通过防水卷材9对顶板6进行防水保护,避免有水渗入,顶板6具备一定的坡度,坡度的倾斜方向指向集水坑10,通过一定的坡度使水可以被集水坑10收集起来,从而便于后期的清理和浇筑。
[0018]本技术工作原理:
[0019]本装置在使用时,采用下沉式后浇带做法,并通过防水底板3和两个止水钢板4的设置增加连贯式防水保护层,同时在后浇带位置预留50mm施工缝打凿宽度,方便后期施工缝打凿、清理,通过将止水钢板开口方向朝向背水面,对止水钢板的防水层进行保护,避免防水层受到损坏从而导致有水渗入,施工时使底板后浇带位置垫层及保护层同步降低50mm以上,并设置排水坡度,后浇带交接位置增加集水坑10,确保底板基坑保持干燥。
[002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中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包括地下室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1)上设置有后浇带(2),所述后浇带(2)的横截面设置为梯形,所述后浇带(2)的底端沉降至地下室底板(1)下方,所述后浇带(2)的顶端内部设置有防水底板(3),所述防水底板(3)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止水钢板(4),所述止水钢板(4)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止水带(5),两个止水带(5)分别位于两个止水钢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表面,所述地下室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顶板(6),所述两个所述止水钢板(4)的顶端与顶板(6)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6)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施工缝(7),所述施工缝(7)位于其中一个止水钢板(4)的正上方,两个所述止水钢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浇筑有混凝土(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超钟百灵邱芬康王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发人居生活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