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转子、压缩机和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07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杆转子、压缩机和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级双螺杆压缩机高压级转子和低压级转子需要通过联轴器连接,导致传动功率损失,降低了压缩机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螺杆转子,包括第一级转子、第二级转子和连接段,连接段位于第一级转子和第二级转子之间,并且第一级转子、连接段和第二级转子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螺杆转子的第一级转子和第二级转子之间无需联轴器连接,可简化螺杆转子结构,提高传动效率,降低传动功率损失,降低损耗,从而可提高压缩机效率。高压缩机效率。高压缩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杆转子、压缩机和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螺杆转子、包括该螺杆转子的压缩机和包括该压缩机的空调。

技术介绍

[0002]两级双螺杆压缩机对比于一级螺杆压缩机,由于其具有压比大,工况范围广等优势,因而两级螺杆压缩机是今后压缩机的发展方向。目前的两级双螺杆压缩机中包含两对单独加工的转子,其中两级转子的驱动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并且两级转子单独配备轴承承载轴向力与径向力。两级双螺杆压缩机由于上述结构限制,其相对于单级压缩机,至少存在如下缺陷:(1)两对转子需要单独加工,成本较高;(2)高压级转子和低压级转子的驱动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存在传动功率损失,损耗增加,导致压缩机效率降低;(3)高压级转子和低压级转子的吸气端和排气端均需要配备轴承,多套轴承导致摩擦损耗大,进一步降低了压缩机效率。
[0003]此外,考虑到压缩机结构紧凑性,两级双螺杆压缩机通常只在高压级转子中设置滑阀,通过滑阀调节高压级VI(VI为压缩机高压级吸气容积流量与压缩机高压级排气容积流量的比值),但滑阀不能对低压级转子进行容量调节。若需要调节压缩机流量,只能通过调节转速的方法实现,但降低转子转速,也会降低压缩机的效率。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也有压缩机分别在其低压级转子设计容量调节滑阀、在高压级转子设计VI调节滑阀,但一个压缩机内设置两个调节滑阀,不仅导致压缩机结构和控制逻辑复杂,而且增加成本。
[0004]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半封闭式单机双级螺杆压缩机。该半封闭式单机双级螺杆压缩机包括壳体、控制系统、第一转子、联轴器和第二转子,控制系统、第一转子、联轴器和第二转子设置于壳体内,壳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壳体的另一端设有排气口,第一转子、联轴器和第二转子沿进气口至排气口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转子包括第一阴转子和第一阳转子,第一阴转子与第一阳转子啮合,第二转子包括第二阴转子和第二阳转子,第二阴转子与第二阳转子啮合,第一阳转子与第二阳转子通过联轴器连接,控制系统与第一转子电连接并驱动第一转子转动。该技术方案中的压缩机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不仅增加了损耗,而且还增加了压缩机整体长度。
[0005]另一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气体止推轴承的自平衡轴向力四螺杆机械装置。该机械装置采用对称设置的螺纹旋向相反的四个螺杆,同一个壳体内的螺杆两两啮合,不同壳体上的在同一轴上的螺杆螺纹旋向相反,使得机械装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两个转子上的轴向力基本抵消,实现轴向力的自平衡;每一个轴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止推轴承,使得每个轴上剩余的轴向力能够通过两个对称的止推轴承承受,承担绝对值较小的未能完全自平衡的轴向力,实现了四螺杆机械排气端轴承的双向止推,且能有效降低摩擦损耗,但该技术方案为了轴向力平衡,无法实现双级压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螺杆转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级双螺杆压缩机高压级转子和低压级转子需要通过联轴器连接,导致传动功率损失,降低了压缩机效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的螺杆转子,包括第一级转子、第二级转子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级转子和所述第二级转子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级转子、所述连接段和所述第二级转子为一体式结构。
[000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级转子包括第一级阳转子和第一级阴转子,所述第一级阳转子和所述第一级阴转子彼此啮合,所述第二级转子包括第二级阳转子和第二级阴转子,所述第二级阳转子和所述第二级阴转子彼此啮合,并且所述第一级阳转子与所述第二级阳转子的导程和型线均相同,所述第一级阴转子与所述第二级阴转子的导程和型线均相同。
[00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螺杆转子还包括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多个轴承,并且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级转子的吸气端和所述第二级转子的排气端。
[00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置于第一级阳转子和第一级阴转子的吸气端;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分别设置于第二级阳转子和第二级阴转子的排气端。
[00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级转子的长径比为1~1.7,所述第二级转子的长径比为1~1.4,并且所述第一级转子的长径比大于所述第二级转子的长径比0.3~0.4。
[00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级转子的长径比为1.4,所述第二级转子的长径比为1。
[00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为0.1D~0.4D,其中,D为第一级阳转子的直径。
[001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杆转子的总长度为2.4D~3.5D,其中,D为第一级阳转子的直径。
[001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螺杆转子还包括滑阀组件,所述滑阀组件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级转子和第二级转子上,并且所述滑阀组件由所述第一级转子向所述第二级转子滑动的过程中,所述滑阀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级转子的VI和/或所述第一级转子的容积。
[001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滑阀组件至少具有吸气端完全遮挡所述第一级转子吸气端的第一状态,所述滑阀组件在第一状态滑动时,所述滑阀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级转子的VI;所述滑阀组件还具有吸气端部分遮挡所述第一级转子吸气端的第二状态,所述滑阀组件在第二状态滑动时,所述滑阀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级转子的VI和所述第一级转子的容积;所述滑阀组件还具有排气端与所述第二级转子径向排气口接触的第三状态,并且所述滑阀组件在第三状态滑动时,所述滑阀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级转子的容积。
[0018]本技术提供的螺杆转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的螺杆转子,包括第一级转子、第二级转子和连接段,连接段位于第一级转子和第二级转子之间,并且第一级转子、连接段和第二级转子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
本技术的螺杆转子,连接段位于第一级转子和第二级转子之间,可使螺杆转子形成两对转子,从而实现二级压缩;另一方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两级螺杆转子,本技术螺杆转子的第一级转子和第二级转子之间无需联轴器连接,可简化螺杆转子结构,提高传动效率,降低传动功率损失,降低损耗,从而可提高压缩机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级双螺杆压缩机高压级转子和低压级转子需要通过联轴器连接,导致传动功率损失,降低了压缩机效率的技术问题。
[0020]此外,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21]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的第一级转子、连接段和第二级转子为一体式结构,并且第一级阳转子与第二级阳转子的导程和型线均相同,第一级阴转子与第二级阴转子的导程和型线均相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两级螺杆转子,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的螺杆转子只需一次加工即可加工完成两级转子,加工效率高、成本低,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级双螺杆转子的两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杆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级转子、第二级转子和连接段(100),所述连接段(100)位于所述第一级转子和所述第二级转子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级转子、所述连接段(100)和所述第二级转子为一体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转子包括第一级阳转子(101)和第一级阴转子(102),所述第一级阳转子(101)和所述第一级阴转子(102)彼此啮合,所述第二级转子包括第二级阳转子(103)和第二级阴转子(104),所述第二级阳转子(103)和所述第二级阴转子(104)彼此啮合,并且所述第一级阳转子(101)与所述第二级阳转子(103)的导程和型线均相同,所述第一级阴转子(102)与所述第二级阴转子(104)的导程和型线均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转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多个轴承,并且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级转子的吸气端和所述第二级转子的排气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杆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105)、第二轴承(106)、第三轴承(107)和第四轴承(108),其中,所述第一轴承(105)和所述第二轴承(106)分别设置于第一级阳转子(101)和第一级阴转子(102)的吸气端;所述第三轴承(107)和所述第四轴承(108)分别设置于第二级阳转子(103)和第二级阴转子(104)的排气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转子的长径比为1~1.7,所述第二级转子的长径比为1~1.4,并且所述第一级转子的长径比大于所述第二级转子的长径比0.3~0.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杆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转子的长径比为1.4,所述第二级转子的长径比为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00)的长度为0.1D~0.4D,其中,D为第一级阳转子(101)的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晓昆张益钦龙忠铿张治平毕雨时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