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能回收系统、具备冷能回收系统的船舶以及冷能回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具有构成为贮存液状的液化气的液化气贮存装置的船舶的冷能回收系统、具备该冷能回收系统的船舶以及利用该冷能回收系统的冷能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陆用的LNG(液化天然气)基地,接受并储存LNG船所输送的液化天然气。然后,在向城市用气、火力发电站等液化天然气的供给目的地进行供给时,通过海水等加热液化天然气而使其变回气体。在使液化天然气气化时,有时不向海水丢弃低温能量,而是进行将低温能量作为电力回收的冷能发电(例如专利文献1)。
[0003]由于在土地的确保等上耗费费用,因此设置与液化天然气的供给目的地分别对应的陆用的LNG基地很困难。因此,有时使具备储存液化天然气的LNG储存设备、将液化天然气再气体化的再气体化设备的船舶停留在海上,通过该船舶将再气体化后的液化天然气经由管路向陆上的供给目的地、海上的功率计(浮体式的发电站)等输送。
[0004]船舶与陆上设备相比缺乏扩张性,因此,为了搭载冷能发电设备,冷能发电系统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冷能回收系统,设置于具有液化气贮存装置的船舶,该液化气贮存装置构成为贮存液状的液化气,其特征在于,具备:工作流体循环线路,该工作流体循环线路构成为供凝固点比水低的工作流体循环;冷能回收装置,该冷能回收装置包含涡轮,该涡轮构成为由流动于所述工作流体循环线路的所述工作流体驱动;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构成为在所述液化气与流动于所述工作流体循环线路的所述工作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中间热介质循环线路,该中间热介质循环线路构成为供凝固点比水低的中间热介质循环;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相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工作流体循环线路的下游侧,并且该第二热交换器构成为在流动于所述工作流体循环线路的所述工作流体与流动于所述中间热介质循环线路的所述中间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第三热交换器,该第三热交换器构成为在流动于所述中间热介质循环线路的所述中间热介质与从所述冷能回收系统的外部导入的加热水之间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液化气供给线路,该液化气供给线路构成为从所述液化气贮存装置输送所述液化气;以及辅助热交换器,该辅助热交换器相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液化气供给线路的下游侧,并且该辅助热交换器构成为在流动于所述液化气供给线路的所述液化气与循环于所述冷能回收系统的内部的加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介质由通过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加热后的流动于所述中间热介质循环线路的所述中间热介质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热介质循环线路包含旁路流路,该旁路流路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下游侧分支而绕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并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上游侧连接,所述辅助热交换器构成为在流动于所述液化气供给线路的所述液化气与流动于所述旁路流路的所述中间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中间热介质循环线路,该第二中间热介质循环线路构成为供凝固点比水低的第二中间热介质循环,所述加热介质由流动于所述第二中间热介质循环线路的所述第二中间热介质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辅助热交换器,该第二辅助热交换器构成为在流动于所述第二中间热介质循环线路的所述第二中间热介质与从所述冷能回收系统的外部导入的加热水之间进行热交换。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亮,川波晃,斋藤英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船用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