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32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泵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其通过逃生管和逃出管的快速逃生,安全性高;包括泵站、污水池、泵组、控制台和爬梯,泵站的底部设置污水池,泵站的中部安装有泵组,泵站的上部设置有平台,平台上安装有控制台,爬梯安装在泵站的内壁上,爬梯的上端伸出泵站的顶部;还包括逃生管、逃生梯、逃出管、逃生盖、铰链、多个压把、和多个楔形块,泵站内安装有逃生管,逃生梯安装在逃生管内,逃出管安装在泵站的上端面,逃出管与逃生管连通,逃生盖通过铰链转动安装在逃出管上,逃生盖的内侧转动安装有多个压把,压把均设置有把手和压板,多个楔形块安装在逃出管的上端口内壁上,多个楔形块与多个压把的压板配合。压板配合。压板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泵站的
,特别是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

技术介绍

[0002]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是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的辅助装置,其在泵站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包括泵站、污水池、泵组、控制台和爬梯,泵站的底部设置污水池,泵站的中部安装有泵组,泵组的吸入管伸入污水池底部,泵组的出水管伸出泵站的顶部,泵站的上部设置有平台,平台上安装有控制台,爬梯安装在泵站的内壁上,爬梯的上端伸出泵站的顶部;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通过爬梯进入泵站上部的平台上,之后操作控制台控制泵组工作,工作结束后操作控制台关闭泵组,最后通过爬梯离开泵站即可;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使用中发现,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一般位于地下,最近几年强降雨频发城市内涝严重,极易造成极短时间内大量雨水进入泵站,超过泵站的最大排水流量,造成泵站被淹没,工作人员不能及时通过爬梯逃生,导致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逃生管和逃出管的快速逃生,安全性高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
[0004]本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包括泵站、污水池、泵组、控制台和爬梯,泵站的底部设置污水池,泵站的中部安装有泵组,泵组的吸入管伸入污水池底部,泵组的出水管伸出泵站的顶部,泵站的上部设置有平台,平台上安装有控制台,爬梯安装在泵站的内壁上,爬梯的上端伸出泵站的顶部;还包括逃生管、逃生梯、逃出管、逃生盖、铰链、多个压把、和多个楔形块,泵站的内侧壁上安装有逃生管,逃生管的下端设置有下端口,逃生管的上端穿过泵站的顶壁与外界连通,逃生梯安装在逃生管的内侧壁上,逃出管安装在泵站的上端面,逃出管的下端口与逃生管的上端口连通,逃生盖通过铰链转动安装在逃出管的上端,逃生盖密封覆盖逃出管的上端口,逃生盖的内侧壁转动安装有多个压把,多个压把均设置有把手和压板,多个楔形块安装在逃出管的上端口内壁上,多个楔形块与多个压把的压板配合;当泵站内部水位快速上升,工作人员无法通过爬梯及时逃生时,工作人员通过逃生管的下端口进入逃生管内部,通过逃生梯向上攀登,由于逃生盖严密覆盖逃出管的上端口,逃出管和逃生管内部形成密闭空间,外界雨水不能通过逃生管的下端口进入逃生管内部,工作人员攀登到逃生梯的顶部时,快速转动多个压把的把手,使多个压把的压板与楔形块脱离,推动逃生盖沿铰链翻转打开逃生盖,工作人员通过逃出管的上端口逃生,提高安全性。
[0005]优选的,还包括气弹簧,气弹簧的固定端通过安装耳板与泵站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气弹簧的移动端通过安装板与逃生盖转动连接;通过气弹簧辅助逃生盖开启和关闭,使工作人员翻转逃生盖更加省力,加快逃生速度,同时增加逃生盖关闭时密封性,提高逃生几
率。
[0006]优选的,还包括挡水板、拉索和辅助梯,挡水板的上端与逃生管的下端口侧壁转动连接,拉索的下端通过吊环与挡水板连接,拉索的上端通过多个导向环与逃生管的内侧壁连接,辅助梯安装在挡水板的内侧壁上;工作人员通过辅助梯攀爬进入逃生管内部,降低逃生难度,工作人员攀登至逃生梯顶部时,向上拉动拉索,使挡水板翻转,挡水板将逃生管的下端口密封堵住,随着水位上升,水压不断增大,挡水板被挤压在逃生管的下端口,防止逃生盖打开时,雨水快速涌入逃生管和逃出管内部造成危险,提高逃生几率。
[0007]优选的,还包括多个应急灯和多个指示贴,多个应急灯安装在逃生管的内侧壁上,多个应急灯内部设置有冷光源,多个指示贴安装在泵站的内侧壁上,多个指示贴内部设置有荧光材料;泵站内部断电时,工作人员通过多个指示贴引导进入逃生管内部,逃生时,工作人员操作多个应急灯对逃生管和逃出管内进行应急照明,提高逃生几率。
[0008]优选的,还包括氧气箱和工具箱,氧气箱和工具箱均安装在逃生管的内侧壁上,氧气箱的内部装备有应急氧气瓶,工具箱的内部装备有消防斧、对讲机和保暖服应急工具;在逃生盖无法打开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通过释放应急氧气延长存活时间,通过对讲机呼叫救援,通过敲击逃生盖,吸引救援人员注意,提高获救几率。
[0009]优选的,还包括多个外压把和多个连接轴,多个外压把分别通过多个连接轴与压把连接,多个外压把均设置有外把手;救援人员转动多个外压把,多个外压把连同连接轴转动,多个连接轴分别带动多个压把转动,使多个压把与楔形块脱离,将逃生盖从外界打开,提高救援成功率。
[0010]优选的,逃生梯和辅助梯的踏板上均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为隔热材料;通过上述设置避免打滑,同时在被困时减少人体热量损失,提高逃生获救几率。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泵站内部水位快速上升,工作人员无法通过爬梯及时逃生时,工作人员通过逃生管的下端口进入逃生管内部,通过逃生梯向上攀登,由于逃生盖严密覆盖逃出管的上端口,逃出管和逃生管内部形成密闭空间,外界雨水不能通过逃生管的下端口进入逃生管内部,工作人员攀登到逃生梯的顶部时,快速转动多个压把的把手,使多个压把的压板与楔形块脱离,推动逃生盖沿铰链翻转打开逃生盖,工作人员通过逃出管的上端口逃生,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逃生盖和挡水板关闭状态额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逃生管、逃出管和逃生盖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逃出管和逃生盖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1、泵站;2、污水池;3、泵组;4、控制台;5、爬梯;6、逃生管;7、逃生梯;8、逃出管;9、逃生盖;10、铰链;11、压把;12、楔形块;13、气弹簧;14、挡水板;15、拉索;16、辅助梯;17、应急灯;18、指示贴;19、氧气箱;20、工具箱;21、外压把;22、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8]实施例1
[0019]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包括泵站1、污水池2、泵组3、控制台4和爬梯5,泵站1的底部设置污水池2,泵站1的中部安装有泵组 3,泵组3的吸入管伸入污水池2底部,泵组3的出水管伸出泵站1的顶部,泵站1的上部设置有平台,平台上安装有控制台4,爬梯5安装在泵站1的内壁上,爬梯5的上端伸出泵站1的顶部;还包括逃生管6、逃生梯7、逃出管8、逃生盖9、铰链10、多个压把11、和多个楔形块12,泵站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逃生管6,逃生管6的下端设置有下端口,逃生管6的上端穿过泵站1的顶壁与外界连通,逃生梯7安装在逃生管6的内侧壁上,逃出管8安装在泵站1的上端面,逃出管8的下端口与逃生管6的上端口连通,逃生盖9通过铰链10转动安装在逃出管8的上端,逃生盖9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包括泵站(1)、污水池(2)、泵组(3)、控制台(4)和爬梯(5),泵站(1)的底部设置污水池(2),泵站(1)的中部安装有泵组(3),泵组(3)的吸入管伸入污水池(2)底部,泵组(3)的出水管伸出泵站(1)的顶部,泵站(1)的上部设置有平台,平台上安装有控制台(4),爬梯(5)安装在泵站(1)的内壁上,爬梯(5)的上端伸出泵站(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逃生管(6)、逃生梯(7)、逃出管(8)、逃生盖(9)、铰链(10)、多个压把(11)、和多个楔形块(12),泵站(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逃生管(6),逃生管(6)的下端设置有下端口,逃生管(6)的上端穿过泵站(1)的顶壁与外界连通,逃生梯(7)安装在逃生管(6)的内侧壁上,逃出管(8)安装在泵站(1)的上端面,逃出管(8)的下端口与逃生管(6)的上端口连通,逃生盖(9)通过铰链(10)转动安装在逃出管(8)的上端,逃生盖(9)密封覆盖逃出管(8)的上端口,逃生盖(9)的内侧壁转动安装有多个压把(11),多个压把(11)均设置有把手和压板,多个楔形块(12)安装在逃出管(8)的上端口内壁上,多个楔形块(12)与多个压把(11)的压板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雨污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弹簧(13),气弹簧(13)的固定端通过安装耳板与泵站(1)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气弹簧(13)的移动端通过安装板与逃生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丁龙张宝晗耿福东
申请(专利权)人:伊弗莱泵业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