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身结构及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975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9
本公开涉及一种前车身结构及车身,其中前车身结构包括:下本体;上本体,联接到下本体;前罩,设置在上本体的前部;以及罩支撑单元,通过上本体的前柱和前侧构件连接到前罩。一种罩支撑单元,包括:罩下部横向构件,沿车辆宽度方向连接到前侧构件的前部;罩下部支撑件,连接到罩下部横向构件和前罩;以及罩上侧支撑件,连接前柱的上部和前罩。连接前柱的上部和前罩。连接前柱的上部和前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车身结构及车身
[0001]相关应用的交叉引证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2月1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20

0177100号的权益,该申请通过引证结合于此。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

技术介绍

[0004]最近,车辆行业已经引入了新概念的未来出行愿景,以实现一个动态的以人为中心的未来城市。这些未来出行方式之一是基于目的来出行的特殊用途车辆(PBV)。
[0005]PBV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出行解决方案,其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行进时间期间为乘员提供所需的定制服务,并且可以使用基于电动车辆的人工智能针对每种情况执行最佳路径预定和集群驾驶(cluster driving)。
[0006]例如,PBV为具有大的内部空间的箱式设计车辆,挡风玻璃被配置在车身前部处以提供大的内部空间。
[0007]该PBV的车身包括下本体和上本体,下本体在本行业中也称为滚动底盘或滑板式底盘,上本体安装在下本体上。这里,电池组件安装在下本体上。此外,上本体可以是由钢板或管材焊接而成的构架形成的空间框架。
[0008]然而,这种PBV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前车身设计为箱形,前框架强度可能较弱,并且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的冲击吸收性能可能较弱。
[0009]在本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的理解,并且因此,这些信息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具体实施方式涉及PBV(特殊用途车辆)的前车身结构。
[001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前车身结构,该前车身结构能够增加车身前侧处的构架强度并且增加正面碰撞性能。
[0012]该前车身结构包括下本体和联接到下本体的上本体,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可包括设置在上本体的前部中的前罩以及通过上本体的前柱和前侧构件连接到前罩的罩支撑单元。
[0013]罩支撑单元可包括下部载荷通道、上部载荷通道和顶部载荷通道,以将载荷输入从前部传递到前柱。
[0014]罩支撑单元可包括:罩下部横向构件,沿车辆宽度方向连接到前侧构件的前部;罩下部支撑件,连接到罩下部横向构件和前罩;以及罩上侧支撑件,连接前柱的上部和前罩。
[0015]罩支撑单元还可包括:罩下侧支撑件,连接到罩上侧支撑件的下部和前柱;以及保护板(fender apron,挡泥板)上部构件,连接到罩下部支撑件和前柱。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还可包括:前地板面板,安装在上本体上;地板上部件,联接到前地板面板;以及至少一个地板加强框架,沿前后方向组合在地板上部件上。
[0017]罩支撑单元还可包括罩横向杆组件,该罩横向杆组件沿车辆宽度方向联接到地板加强框架。
[0018]罩横向杆组件可包括:加强构件,连接到保护板上部构件和前柱;以及一对罩横向杆,这对罩横向杆通过两端连接到加强构件。
[0019]罩横向杆组件还可包括间隔构件,该间隔构件在保护板上部构件和加强构件之间与保护板上部构件和加强构件接合。
[0020]罩横向杆组件还可包括罩横向杆延伸部,该罩横向杆延伸部与地板加强框架连接并且与一对罩横向杆联接。
[0021]一对罩横向杆可包括不同形状的闭合截面。
[0022]加强构件可连接到本体安装支撑件和上本体的轮罩,该本体安装支撑件联接到前侧构件。
[0023]在前侧构件的前端处,在对应于罩下部横向构件和罩下部支撑件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一安装点,并且所述第一安装点安装有第一接合部分。
[0024]第一接合部分可接合在下本体的第一安装部分中,并且第一安装部分可被设置在前横梁组件的前吸能盒中。
[0025]在前侧构件的前端和后端之间形成有位于对应于本体安装支撑件的位置处第二安装点,其中本体安装支撑件联接到上本体的轮罩;并且第二安装点安装有第二接合部分。
[0026]第二接合部分可接合在下本体的第二安装部分中,并且第二安装部分可被设置在位于前横梁组件的后侧处的前底盘框架上。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增加下本体和上本体的前侧构架的强度并且改善车辆的正面碰撞性能。
[0028]此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获得或预测的效果将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中直接或隐含地公开。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预测的各种效果将在稍后描述的详细描述中公开。
附图说明
[0029]由于所参考的附图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不应被理解为受限于附图。
[0030]图1是示出了可设置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车辆的视图。
[0031]图2、图3和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视图。
[0032]图5、图6、图7A、图7B和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所应用的罩支撑单元的罩横向杆组件的视图。
[0033]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安装部分的视图。
[0034]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身结构的效果的视图。
[0035]结合附图可以使用以下元件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0036]1:车辆
[0037]3:电池组件
[0038]10:下本体
[0039]11:前底盘框架
[0040]12:中底盘框架
[0041]13:后底盘框架
[0042]14:前横梁组件
[0043]15:后横梁组件
[0044]16:前吸能盒
[0045]17:前横梁
[0046]20:上本体
[0047]21:前侧构件
[0048]22:侧面组件
[0049]23:前柱
[0050]24:后柱
[0051]25:中柱
[0052]26:前侧围部
[0053]27:轮罩
[0054]28:前地板面板
[0055]29:保护板
[0056]30:前罩
[0057]40:罩支撑单元
[0058]41:罩下部横向构件
[0059]43:罩下部支撑件
[0060]45:罩上侧支撑件
[0061]47:罩下侧支撑件
[0062]49:保护板上部构件
[0063]51:地板上部件
[0064]53:地板加强框架
[0065]61:罩横向杆组件
[0066]63:加强构件
[0067]64:本体安装支撑件
[0068]65:间隔构件
[0069]66a、73:螺栓
[0070]66b:螺母
[0071]67:前罩横向杆
[0072]67a、69a:闭合截面
[0073]6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车身结构,包括:下本体;上本体,联接到所述下本体;前罩,设置在所述上本体的前部中;以及罩支撑单元,通过所述上本体的前柱和前侧构件连接到所述前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罩支撑单元包括下部载荷通道、上部载荷通道和顶部载荷通道,所述下部载荷通道、所述上部载荷通道和所述顶部载荷通道被配置为将载荷输入从所述前罩传递到所述前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在所述前侧构件的前端和后端之间形成有位于对应于本体安装支撑件的位置处的第二安装点,其中所述本体安装支撑件联接到所述上本体的轮罩;并且所述第二安装点安装有第二接合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分接合在所述下本体的第二安装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二安装部分被设置在位于前横梁组件的后侧处的前底盘框架上。5.一种前车身结构,包括:下本体;上本体,联接到所述下本体;前罩,设置在所述上本体的前部中;以及罩支撑单元,通过所述上本体的前柱和前侧构件连接到所述前罩,其中,所述罩支撑单元包括:罩下部横向构件,沿车辆宽度方向连接到所述前侧构件的前部;罩下部支撑件,连接到所述罩下部横向构件和所述前罩;以及罩上侧支撑件,连接所述前柱的上部和所述前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罩支撑单元还包括:罩下侧支撑件,连接到所述罩上侧支撑件的下部和所述前柱;以及保护板上部构件,连接到所述罩下部支撑件和所述前柱。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车身结构,还包括:前地板面板,安装在所述上本体上;地板上部件,联接到所述前地板面板;以及地板加强框架,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地板上部件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罩支撑单元还包括罩横向杆组件,所述罩横向杆组件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联接到所述地板加强框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罩横向杆组件包括:加强构件,连接到所述保护板上部构件和所述前柱;以及一对罩横向杆,所述一对罩横向杆在两端处连接到所述加强构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罩横向杆组件还包括间隔构件,所述间隔构件设置在所述保护板上部构件和所述加强构件之间并且与所述保护板上部构件和所述加强构件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罩横向杆组件还包括罩横向杆延伸部,所述罩横向杆延伸部与所述地板加强框架连接并且与所述一对罩横向杆联接。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一对罩横向杆包括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元基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