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源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785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能源供电系统,属于多能源发电和多路供电技术领域。目前石油价格上升,电力价格也上升,促使科学家开发其他电力(发电系统)太阳能,氢气发电,燃料电池,海水发电,风力发电,原子电池发电,纳米发电机等等。因为发电方法及环境要求不同,目前都是独自发电使用。纳米发电机,原子电池发电,太阳能发电能够方便的结合共同发电。为了解决发(供)电/可再生电源系统整合难,效率低,价格高,发电不稳定的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太阳能发电,原子电池发电,纳米发电机,温差发电模块及纳米电源发电模块整合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一个供电系统多种发电电源,结构简单,电力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能源供电系统,属于多能源发电和多路供电
(二)
技术介绍
-目前石油价格上升,电力价格也上升,促使科学家开发其他电力(发电系统)太阳能,氢 气发电,燃料电池,风力发电,原子电池发电,纳米发电机等等。因为发电方法及环境要求不 同,目前都是独自发电使用,结合2种以上发电的以太阳能加上风力发电为主。最近的纳米发 电机,原子电池发电,太阳能发电,发热/温度变化发电及纳米电源具有同样类似的材料及环 境要求(大面积要求,半导体结构,封装),能够方便的结合共同发电,而且能够降低成本, 提供稳定的电力。原子电池发电由厦门大学开发,能够使电池使用数十年之久。利用p射线 得到电能,使用了和利用光线得到能量的太阳能电池相同的PN结元件。釆用了pn二极管与 Ni63薄膜相层叠的结构,能得到nW级的电力。纳米发电机由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王中林 开发,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利用收集机械能,震动能,流体能量,并将这 些能量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纳米器件。太阳能发电的专利CN200610038071.6, CN200510033342.4,,高效太阳能光电效应玻璃,CN200510019798.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纤维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以上专利都是针对太阳能发电的材料,结构,追踪等改变,进行太阳能转化电力提高。纳米电源日本开发出万倍增强光传导作用的纳米电源n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纳米级电流传导材质,光照时可高效通电。开发出一种纳米级微管,它是将联结两种 物质的分子在室温下溶于溶剂形成溶液,低电位区把高电位区包裹起来而形成的。这种微管直径仅16 纳米,长度为几微米。没有光照时不通电,而当受到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时,电流能产生比现有技术 强劲一万倍的"光传导作用"。原子电池发电的专利原子供电系统,多功能原子供电系统,挥 发性存储器原子供电系统。纳米发电机的专利流体供电系统,200610027385.6。 (=-)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发(供)电/可再生电源系统整合难,效率低,价格高,发电不稳定的缺点,本 专利技术将多种小型供电装置纳米发电机,原子电池发电,太阳能发电,发热/温度变化发电及纳 米电源整合一起。本专利技术具有一个供电系统多种发电电源,结构简单,电力稳定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整合太阳能发电,原子电池发电、纳米发电机、温差(发热/温度变 化)发电及纳米电源其中的2种或3种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个目的是A动/远程控制系统选择多种供电,充电,开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完成的本专利技术将太阳能发电,原子电池发电、纳米发电机、温差(发热/温度变化)发电及纳米电源其中的2种或3种整合为一体对外提供电力,采用粘贴,溅射,蒸镀结合。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能源供电系统可实施的结构图,包括1为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模块, 2为原子电池模块,3为纳米发电机模块,4为导电层(或电极),5为固定层(隔离层),6为 外壳。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能源供电系统可实施的方块图,包括21为控制模块,22为输出入模块, 23为显示模块,24为通讯模块,25为太阳能电池模块,26为原子电池模块,27为纳米发电 机模块,28为用电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多能源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光伏电 池)模块1,原了-电池模块2,纳米发电机模块3,导电层(或电极)4,同定层(隔离层) 5,外壳6;太阳能电池(发电/光伏电池)模块1及/或原子电池模块2及/或纳米发电机模块3—个以上, 一层以上,选择其中2种或3种及/或整合一起对对外供电。实施例2:太阳能电池模块1,原子电池模块2,纳米发电机模块3采用上下层叠方式整合, 一层太阳能电池模块1, 一层原子电池模块2, 一层纳米发电机模块3,当中安装导电层(或电极)4及/或固定层(隔离层)5及以上顺序按照要求排列;及/或实施例3:太阳能电池模块1,原子电池模块2,纳米发电机模块3釆用同平面隔行方式整合, 一排太阳能电池模块1,原子电池模块2,纳米发电机模块3当中安装导电层(或电极)4及/或固定层(隔离层)5及以上顺序按照要求排列;及/或实施例4:太阳能电池模块i,原子电池模块2,纳米发电机模块3采用来用上下层叠方式整合及同平面隔行方式整合或其他整合方式;及/或实施例5:太阳能电池模块l,原子电池模块2,纳米发电机模块3采用共用及/或各自(独立)的半导体结构,封装结构,电路结构。太阳能电池模块1,原子电池模块2,纳米发电机模块3为发电模块。导电层4连接各个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模块1,连接各个原子电池模块2,连接各个纳米发电机模块3;导电层4将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模块1,原子电池模块2,纳米发电机模块3产生的电压,电流传输到外部(充电电池。用电设备),采用导电材料,纳米线或其导电他材料。固定层(隔离层)5隔离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模块1及/或原子电池模块2及/或纳 米发电机模块3及/或导电层4的电压,电流,采用金属,玻璃,绝缘材料或其他材料。外壳6保护及固定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模块l及/或原子电池模块2及/或纳米发电 机模块3及/或导电层(或电极)4及/或固定层(隔离层)5采用金属,玻璃,纳米材料或 其他材料;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模块l及/或原子电池模块2及/或纳米发电机模块3整 合一体式及或分开式封装。实施例6:本专利技术的方块图如图2所示,包括控制模块21,输出入模块22,显示模块 23,通讯模块24,太阳能电池模块25,原子电池模块26,纳米发电机模块27,用电装置28;控制模块21连接太阳能电池模块25及/或原子电池模块26及/或纳米发电机模块27及用电 装置28及/或输出入模块22及/或显示模块23及/或通讯模块24,采用内嵌(整合)/外接 (连接线);或连接太阳能电池模块25及/或原子电池模块26及/或纳米发电机模块27直 接(有线/无线/超声波/电磁感应供电)连接用电装置28。控制模块21包含处理器,开关,控制电路,资料/程序储存器,供电程序,充电程序, 远程启动程序,;输出入模块22处理按键,语音,声音,供电/充电控制及供电/充电输出入; 显示模块23处理供电/充电电压,电流图像,文字的输出入及显示;通讯模块24处理与外部设备的有线/无线通讯功能包含MODEM,以太网络端口和 正EE802.11b,无线LAN端口,蓝牙,IPv6,红外线,Web服务器模块,超宽带,超宽频, WiMAX, GSM / GPRS / CDMA/PHS有线/无线射频网络;用电装置28包含发热及/或制泠及/或通信及/或发光及/或充电电池及/或处理器及/或显 示器及/或通信设备及/或输出入设备及/或用电接口及/或发光二极管及/或电子标签及/或电 子标签传感器及/或传感器及/或充电电池及/或及/或建筑物及/或汽车及/或其他用电设备。控制模块21由供电程序控制太阳能电池模块25及/或原子电池模块26及/或纳米发电 机模块27及/或使用外部电池及其他电源(充电电池)供电用电装置28;控制模块21由充 电程序控制太阳能电池模块25及/或原了-电池模块26及/或纳米发电机模块27及/或使用外 部电池对充电电池充电;控制模块21设定手动/远程/定时/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能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模块(1)及/或原子电池模块(2)及/或纳米发电机模块(3)及/或导电层(4)及/或固定层(5)及/或外壳(6);太阳能电池模块(1)及/或原子电池模块(2)及/或纳米发电机模块(3)一个以上,一层以上,选择其中2种或3种(整合一起)对外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策工贸有限公司林明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