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44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车辆。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设置有可开启和扣合的护盖,该电子设备将不具备防水性能的连接器设置于壳体内部,外部线缆在壳体内部与连接器连接,然后从壳体内引入到壳体外。为便于线缆引出,壳体与护盖的扣合面具有至少一个线缆通道,并且出线口周围还设置了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等壳体密封部件。当护盖扣合时,壳体和护盖能够压紧第一密封胶条,在壳体和护盖之间形成密封,同时,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能够压紧线缆,在线缆与壳体和护盖之间形成密封,这样壳体外部的液体和灰尘等不会进入到壳体内部,使得电子设备在使用不具备防水性能的连接器时也能具备防水防尘能力。能的连接器时也能具备防水防尘能力。能的连接器时也能具备防水防尘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和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防水防尘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水能力的电子设备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系统,尤其是高等级的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系统一般包括车载计算模块(或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例如移动数据中心(mobile data center,MDC)。车载计算模块能够通过摄像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等车载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的环境,依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决策判断,由适当的工作模型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如预测本车与其他车辆、行人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并进行避免碰撞路径规划。
[0003]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车辆的自动驾驶等级不断提高,车载计算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所需的算力也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尺寸也越来越大。由于车辆中控台空间有限,大尺寸的计算模块只能安装在乘客舱的作为下方或者发动机的前舱内,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因此要求车载计算模块的整机防水等级要达到IPX7以上。
[0004]在高等级的自动驾驶车辆中,各传感器与车载计算模块之间的通信速率和带宽需求越来越高,低速连接器已经无法满足传感器与车载计算模块之间的通信需求,因此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计算模块需要配备高速连接器。对于高速连接器与车载计算模块壳体之间、以及高速连接器公头端子和母头端子之间的满足IPX7等级的防水设计,目前尚无成熟的实现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车辆,以解决配备高速连接器的车载计算模块等电子设备的防水问题。/>[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设备主板;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邻设置;所述设备主板设置于第一腔室内,所述设备主板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线缆连接的一端从所述第一腔室延伸到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壳体包括第二腔室边框和护盖,所述护盖用于扣合在所述第二腔室边框之上;所述第二腔室边框面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条;所述护盖包括护盖边框,所述护盖边框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所述第一密封胶条和所述第二密封胶条对接形成用于外部线缆从所述第二腔室内引出的线缆通道;当所述护盖扣合时,所述第二腔室边框和所述护盖边框压紧所述第一密封胶条,实现所述第二腔室边框与所述护盖边框之间的防水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胶条和所述第二密封胶条压紧所述线缆通道内的外部线缆,实现外部线缆与所述第二腔室边框和所述护盖边框之间的防水密封。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壳体上设置有可开启和扣合的护盖,该电子设备将不具备防水性能的连接器设置于壳体内部,外部线缆在壳体内部与连接器连接,然后从壳体内引入到壳体外。为便于线缆引出,壳体与护盖的扣合面具有至少一个线缆通道,并且出线口周围还设置了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等壳体密封部件。当护盖扣合时,壳体
和护盖能够压紧第一密封胶条,在壳体和护盖之间形成密封,同时,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能够压紧线缆,在线缆与壳体和护盖之间形成密封,这样壳体外部的液体和灰尘等不会进入到壳体内部,使得电子设备在使用不具备防水性能的连接器时也能具备防水防尘能力。
[0008]在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腔室边框包括面向所述护盖的第一边框顶面,所述第一边框顶面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围绕所述第二腔室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路径上,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这样,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第一边框顶面形成了连续封闭的环形结构,可以设置连续封闭的第一密封胶条,以利于壳体边框与护盖之间的密封。
[0009]在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密封胶条为环形结构,包括第一线缆密封部,所述第一线缆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结构相匹配,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0]在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密封胶条还包括壳体密封部,所述壳体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结构相匹配,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0011]在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护盖边框包括面向所述第二腔室边框的第二边框顶面,所述第二边框顶面包括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
[0012]在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密封胶条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线缆密封部对接的第二线缆密封部,所述第二线缆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结构相匹配,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0013]这样,由于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相对应设置,因此在护盖扣合之后,第一线缆密封部和第二线缆密封部可以相互对接,以利于壳体边框与护盖之间的密封并且对外部线缆形成夹持。
[0014]在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线缆通道包括上下对接设置的下部线缆通道和上部线缆通道;所述下部线缆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顶面和所述第一线缆密封部的面向所述护盖的表面;所述上部线缆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顶面和所述第二线缆密封部的面向所述第二腔室边框的表面。由此,在第一线缆密封部和第二线缆密封部相互对接之后,下部线缆通道和上部线缆通道能够形成完整的线缆通道,以压紧线缆,在线缆与壳体和护盖之间形成密封。
[0015]在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下部线缆通道沿外部线缆的引出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内部出线口、第一线槽和第一外部出线口;所述第一内部出线口和所述第一外部出线口设置于第一边框顶面,所述第一内部出线口从所述第二腔室边框的内壁延伸到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外部出线口从所述第一凹槽延伸到所述第二腔室边框的外壁;所述第一线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线缆密封部的面向所述护盖的表面,从所述第一内部出线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外部出线口。
[0016]在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上部线缆通道沿外部线缆的引出方向依次包括第二内部出线口、第二线槽和第二外部出线口;所述第二内部出线口和所述第二外部出线口设置于第二边框顶面,所述第二内部出线口从所述护盖边框的内壁延伸到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外部出线口从所述护盖边框的外壁延伸到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线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线缆密封部的面向所述第二腔室边框的表面,从所述第二内部出线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外部出线口。
[0017]在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槽的槽面和所述第二线槽的槽面均为半圆柱面。这样,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对接之后,能够形成完成的圆柱形槽面,该圆柱形槽面可以与外部线缆的形状相匹配,使其与外部线缆紧密贴合,不留缝隙,提高密封效果。
[0018]在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槽的槽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槽筋,所述第二线槽的槽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槽筋,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槽筋与外部线缆的引出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槽筋与所述第二槽筋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设置,具有对应关系的所述第一槽筋与所述第二槽筋位于同一平面内,用于从上下两个方向压紧外部线缆。这样,每一组具有对应关系的第一槽筋和第二槽筋都能够从两个方向压紧外部线缆而形成一道密封,由此形成多道密封,增强阻止液体从外部线缆和第一线槽、第二线槽之间进入到壳体内部的能力。
[0019]在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槽在靠近所述第一内部出线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外部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和设备主板(200);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腔室(110)和第二腔室(120),所述第一腔室(110)和所述第二腔室(120)相邻设置;所述设备主板(200)设置于第一腔室(110)内,所述设备主板(200)设置有连接器(510),所述连接器(510)用于与外部线缆连接的一端从所述第一腔室(110)延伸到所述第二腔室(120)内;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二腔室边框(150)和护盖(160),所述护盖(160)用于扣合在所述第二腔室边框(150)之上;所述第二腔室边框(150)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条(170);所述护盖(160)包括护盖边框(162),所述护盖边框(162)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190);所述第一密封胶条(170)和所述第二密封胶条(190)对接形成用于外部线缆从所述第二腔室(120)内引出的线缆通道;当所述护盖(160)扣合时,所述第二腔室边框(150)和所述护盖边框(162)压紧所述第一密封胶条(170),实现所述第二腔室边框(150)与所述护盖边框(162)之间的防水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胶条(170)和所述第二密封胶条(190)压紧所述线缆通道内的外部线缆,实现外部线缆与所述第二腔室边框(150)和所述护盖边框(162)之间的防水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边框(150)包括面向所述护盖(160)的第一边框顶面(151),所述第一边框顶面(151)设置有第一凹槽(152)和第二凹槽(153),所述第一凹槽(152)围绕所述第二腔室(120)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凹槽(153)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52)的路径上,与所述第二凹槽(15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胶条(170)为环形结构,包括第一线缆密封部(172),所述第一线缆密封部(172)与所述第二凹槽(153)的结构相匹配,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15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胶条(170)还包括壳体密封部(171),所述壳体密封部(171)与所述第一凹槽(152)的结构相匹配,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52)内。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边框(162)包括面向所述第二腔室边框(150)的第二边框顶面(163),所述第二边框顶面(163)包括第三凹槽(164),所述第三凹槽(164)与所述第二凹槽(153)对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胶条(190)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线缆密封部(172)对接的第二线缆密封部(191),所述第二线缆密封部(191)与所述第二凹槽(153)的结构相匹配,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164)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通道包括上下对接设置的下部线缆通道(180)和上部线缆通道(210);所述下部线缆通道(180)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顶面(151)和所述第一线缆密封部(172)的面向所述护盖(160)的表面;所述上部线缆通道(210)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顶面(163)和所述第二线缆密封部(191)的面向所述第二腔室边框(150)的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线缆通道(180)沿外部线缆的引出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内部出线口(154)、第一线槽(173)和第一外部出线口(155);所述第一内部出线口(154)和所述第一外部出线口(155)设置于第一边框顶面(151),所述第一
内部出线口(154)从所述第二腔室边框(150)的内壁延伸到所述第二凹槽(153),所述第一外部出线口(155)从所述第一凹槽(152)延伸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