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737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包括桶体和束带,所述桶体的上端设置有上盖,且桶体的外侧设置有衔接环,所述衔接环的内壁安置有无痕胶带,所述桶体的左侧安装有连接框,且连接框的内部安置有沥干筒,所述沥干筒的内壁安装有加热棒,所述连接框的底端设置有底框,且底框的内部安置有集水盒,所述沥干筒的左侧设置有手柄,所述束带设置于衔接环的上端,所述上盖的侧面设置有槽口,且槽口的内部安置有活性炭盒。该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采用杀菌结构,可以全面取出垃圾中的细菌,同时具有去味结构,有效防止异味溢出,并且具有拆装结构,方便清理装置内部的零件,保证零件内部的整洁和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餐厨垃圾
,具体为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在清理厨余垃圾需要垃圾处理机来清除垃圾,垃圾处理机内部有刀盘,通过旋转可方便地将菜头菜尾、剩菜剩饭等食物性厨房垃圾粉碎,再通过除味干燥等一系列工作,将垃圾化为有机肥料。
[0003]市场上的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会存在无法清除桶体内部的异味,在工作的时候会散发异味,影响周边环境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包括桶体和束带,所述桶体的上端设置有上盖,且桶体的外侧设置有衔接环,所述衔接环的内壁安置有无痕胶带,所述桶体的左侧安装有连接框,且连接框的内部安置有沥干筒,所述沥干筒的内壁安装有加热棒,所述连接框的底端设置有底框,且底框的内部安置有集水盒,所述沥干筒的左侧设置有手柄,所述束带设置于衔接环的上端,所述上盖的侧面设置有槽口,且槽口的内部安置有活性炭盒,所述桶体的上端表面安置有缓冲垫。
[0006]进一步的,所述沥干筒与连接框卡接连接,且加热棒关于沥干筒的内部呈等距离分布。
[0007]进一步的,所述束带的形状结构与上盖的形状结构相吻合,且束带关于上盖的中心位置对称设有两组。
[0008]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与桶体紧密贴合,且缓冲垫的面积占桶体上表面面积的二分之一。
[0009]进一步的,所述桶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粉碎垃圾的处理组件,且处理组件包括内腔、放置筒和刀片,所述内腔的内部安置有放置筒,且放置筒的内部底端安装有内腔。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筒的外直径小于内腔的内直径,且内腔与放置筒套接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消毒的辅助组件,且辅助组件包括密封圈和UV灯,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安装有UV灯。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与上盖紧密贴合,且密封圈关于UV灯的中心呈环形状分布。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家
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采用杀菌结构,可以全面取出垃圾中的细菌,同时具有去味结构,有效防止异味溢出,保证了周边的环境,并且具有拆装结构,方便清理装置内部的零件,保证零件内部的整洁和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0014]1、本技术通过利用沥干筒地面镂空的设置方便将垃圾放到其的内部,通过底面的镂空,使得固液分离,将液体集中收集在集水盒的内部,加热棒在沥干筒的四周,沥干后,通过加热棒对垃圾进行加热,去除垃圾中残余的水分子,保证垃圾的干燥,无痕胶带的设置便于将衔接环的内壁与桶体的外壁贴合固定,同时也方便拆卸,并且衔接环的上方有束带,可以将两端的束带连接起来,即可将上盖与桶体限位固定,提高二者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有缝隙,防止异味露出。
[0015]2、本技术通过缓冲垫对桶体的上端表面进行保护,缓冲垫具有很好的弹性,在上盖闭合的时候,可以缓冲上盖对桶体上端表面的冲击力,不会对桶体的上端造成损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桶体的完整,延长了桶体的使用寿命,内腔的设计便于将放置筒与桶体的内部限位固定,同时放置筒底面有刀片,通过刀片的转动,将大块食物垃圾磨碎呈颗粒状肥料。
[0016]3、本技术通过密封圈的设置可以增强上盖与桶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储存的时候产生缝隙,散发出异味,同时随着刀片的转动,可以带动放置筒内部垃圾转动,UV灯可以对初步处理的垃圾进行全面二次杀菌,保证深层杀菌效果,独立的活性炭盒方便取出更换活性炭,可有效清除异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的桶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的桶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的盖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桶体;2、上盖;3、衔接环;4、无痕胶带;5、连接框;6、沥干筒;7、加热棒;8、底框;9、集水盒;10、手柄;11、束带;12、槽口;13、活性炭盒;14、缓冲垫;15、处理组件;1501、内腔;1502、放置筒;1503、刀片;16、辅助组件;1601、密封圈;1602、UV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

2所示,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包括桶体1和束带11,桶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盖2,且桶体1的外侧设置有衔接环3,衔接环3的内壁安置有无痕胶带4,桶体1的左侧安装有连接框5,且连接框5的内部安置有沥干筒6,沥干筒6的内壁安装有加热棒7,沥干筒6与连接框5卡接连接,且加热棒7关于沥干筒6的内部呈等距离分布,利用沥干筒6地面镂空的设置方便将垃圾放到其的内部,通过底面的镂空,使得固液分离,将液体集中收集在集水盒9的内部,加热棒7在沥干筒6的四周,沥干后,通过加热棒7对垃圾进行加热,去除垃圾中残余的水分子,保证垃圾的干燥;连接框5的底端设置有底框8,且底框8的内部安置有集水盒9,沥干筒6的左侧设置有手柄10,束带11设置于衔接环3的上端,上盖2的侧面设置有槽口12,且槽口12的内部安置有活性炭盒13,独立的活性炭盒13方便取出更换活性炭,可有效清除异味;束带11的形状结构与上盖2的形状结构相吻合,且束带11关于上盖2的中心
位置对称设有两组,无痕胶带4的设置便于将衔接环3的内壁与桶体1的外壁贴合固定,同时也方便拆卸,并且衔接环3的上方有束带11,可以将两端的束带11连接起来,即可将上盖2与桶体1限位固定,提高二者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有缝隙,防止异味露出。
[0023]如图3所示,桶体1的上端表面安置有缓冲垫14,缓冲垫14与桶体1紧密贴合,且缓冲垫14的面积占桶体1上表面面积的二分之一,缓冲垫14对桶体1的上端表面进行保护,缓冲垫14具有很好的弹性,在上盖2闭合的时候,可以缓冲上盖2对桶体1上端表面的冲击力,不会对桶体1的上端造成损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桶体1的完整,延长了桶体1的使用寿命;桶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粉碎垃圾的处理组件15,且处理组件15包括内腔1501、放置筒1502和刀片1503,内腔1501的内部安置有放置筒1502,且放置筒1502的内部底端安装有内腔1501,放置筒1502的外直径小于内腔1501的内直径,且内腔1501与放置筒1502套接连接,内腔15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包括桶体(1)和束带(11),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盖(2),且桶体(1)的外侧设置有衔接环(3),所述衔接环(3)的内壁安置有无痕胶带(4),所述桶体(1)的左侧安装有连接框(5),且连接框(5)的内部安置有沥干筒(6),所述沥干筒(6)的内壁安装有加热棒(7),所述连接框(5)的底端设置有底框(8),且底框(8)的内部安置有集水盒(9),所述沥干筒(6)的左侧设置有手柄(10),所述束带(11)设置于衔接环(3)的上端,所述上盖(2)的侧面设置有槽口(12),且槽口(12)的内部安置有活性炭盒(13),所述桶体(1)的上端表面安置有缓冲垫(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筒(6)与连接框(5)卡接连接,且加热棒(7)关于沥干筒(6)的内部呈等距离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11)的形状结构与上盖(2)的形状结构相吻合,且束带(11)关于上盖(2)的中心位置对称设有两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的小型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陈士龙任友龙张煌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派力克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