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656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包括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两侧均设置有夹板,位于所述电池盒上部盖合有顶盖,顶盖两侧中部设置有挤压拉杆,两块所述夹板相反的一侧中部均固定有螺纹丝杆,挤压拉杆配合两根所述螺纹丝杆配合进而对电池盒夹持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在顶盖的两侧设置挤压拉杆,将顶盖盖合在电池盒上,顶盖两侧的挤压拉杆将两块夹板紧密的挤压贴合在电池盒侧端,旋转固定螺母套在螺纹丝杆上旋转,直至固定螺母套拧合套接固定住挤压拉杆的下端,从而避免挤压拉杆与螺纹丝杆发生脱离的情况,整个安装过程紧紧需要固定两根螺母即可将整个电池装置进行组合,方便快捷。快捷。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电动汽车的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在仅装备蓄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中,蓄电池的作用是汽车驱动系统的唯一动力源,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的时候,需要对独立的电池进行组装,就会用到电池组装夹具。比如,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装夹具,其包括装夹壳体,所述装夹壳体有两个,所述装夹壳体内侧安装有装夹螺杆,所述装夹螺杆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螺栓,两个所述装夹壳体的内侧均安装有绝缘胶套,两个所述绝缘胶套之间均匀排列有电池盒。类似的电池生产组装技术存在很多的缺陷:比如现有的技术在进行组合安装电池组时,为了将两块夹板对电池盒进行固定,一般使用四根螺纹丝杆进行贯穿电池箱,并使用螺母进行组合固定,操作比较繁琐,并且四根螺纹丝杆贯穿电池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容易出现电池板脱离或电池脱离的问题,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电池与外部接触板之间摩擦力很难做到最佳的配置,而且因为电池不能承受太大压强的挤压,电池接受接触外物的外应力也会存在不安全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包括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两侧均设置有夹板,位于所述电池盒上部盖合有顶盖,顶盖两侧中部设置有挤压拉杆,两块所述夹板相反的一侧中部均固定有螺纹丝杆,挤压拉杆配合两根所述螺纹丝杆配合进而对电池盒夹持固定。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块所述夹板的相向的一侧下部垂直固定有定位插块,两块所述定位插块均活动插接在所述电池盒的侧壁下部。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夹板和电池盒之间夹持有绝缘垫板,且定位插块活动贯穿于绝缘垫板。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挤压拉杆的下端搭接在所述螺纹丝杆上半部,挤压拉杆与螺纹丝杆之间通过固定螺母套固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池盒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电板,位于两块所述导电板之间夹持有多根电池,顶盖两侧底部均垂直固定有通电插块,两根所述通电插块分别活动插接贴合在两块所述导电板的上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导电板,绝缘垫板以及夹板上用于与绝缘垫板接触的面均为软质结构,所述的挤压拉杆为硬质结构,所述的挤压拉杆与夹板接触面为曲面。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挤压拉杆与夹板接触面的曲面f1的具体
结构配置如下:首先将挤压拉杆与夹板接触面的曲面f1在截面上的波动变化轨迹抽象为一条界面曲线f2,然后将界面曲线f2对应的轨迹图像量化地表征在距离l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像坐标上,形成一基准的函数f3;该基准的函数f3包括若干个交替的波峰与波谷;然后计算导电板、绝缘垫板、夹板共同作用下对与电池接触的各个点的应力f4,将应力f4也量化地表征在距离l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像坐标上形成应力函数f5,然后计算导电板对与电池接触的各个点的摩擦力f6,将摩擦力f6也量化地表征在距离l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像坐标上形成摩擦力函数f7,计算应力函数f5与基准的函数f3在基准的函数f3上任意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卷积数值获取第一类判别数g1并且判断该第一类判别数g1是否满足阈值的;如果不满足则修改基准的函数f3的参数,直到第一类判别数g1满足阈值;计算摩擦力函数f7与基准的函数f3在基准的函数f3上任意一个波峰与其相邻的波谷之间的卷积数值并且获取第二类判别数g2并且判断该第二类判别数g2是否满足阈值的;如果不满足则修改基准的函数f3的参数,直到第二类判别数g2满足阈值的;然后根据修改之后的基准的函数f3反向确定对应界面曲线f2,然后根据界面曲线f2反向确定对应“挤压拉杆与夹板接触面的曲面f1”,以该确定的“挤压拉杆与夹板接触面的曲面f1”配置挤压拉杆与夹板接触面的具体的结构。
[0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在顶盖的两侧设置挤压拉杆,将顶盖盖合在电池盒上,此时顶盖底部的两根通电插块分别活动插接在两块导电板的上部,从而形成电池的正负两极,并且顶盖可延伸出于通电插块所电性连接的导线连接端,便于对电池装置进行串联使用,此时顶盖两侧的挤压拉杆将两块夹板紧密的挤压贴合在电池盒侧端,旋转固定螺母套在螺纹丝杆上旋转,直至固定螺母套拧合套接固定住挤压拉杆的下端,从而避免挤压拉杆与螺纹丝杆发生脱离的情况,整个安装过程紧紧需要固定两根螺母即可将整个电池装置进行组合,方便快捷;本专利技术挤压拉杆与夹板接触面为曲面可以有效确保电池在接受挤压时候的挤压面为曲面,可以给电池与导电板之间更大的摩擦力以稳定电池,并且还可以让电池与导电板之间因为导电板等外部结构的外应力接触更加紧密,导电性能更好,比如导电的电阻值更小等。另外本申请可以做到电池接受外应力以及电池与导电板之间摩擦力同时得到最优的配置。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定位插板在夹板侧壁分布位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绝缘垫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螺纹丝杆在夹板侧壁分布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导电板、绝缘垫板、夹板、挤压拉杆接触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挤压拉杆与夹板接触面的曲面配置相关函数图。
[0015]图中:1

电池盒;2

夹板;3

顶盖;4

导电板;5

电池;6

通电插块;7

绝缘垫板;8

定位插板;9

电池;10

螺纹丝杆;11

固定螺母套;12

挤压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包括电池盒1,电池盒1的两侧均设置有夹板2,位于电池盒1上部盖合有顶盖3,顶盖3两侧中部设置有挤压拉杆12,两块夹板2相反的一侧中部均固定有螺纹丝杆10,挤压拉杆12配合两根螺纹丝杆10配合进而对电池盒1夹持固定。
[0018]如图1至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两块夹板2的相向的一侧下部垂直固定有定位插块8,两块定位插块8均活动插接在电池盒1的侧壁下部;位于夹板2和电池盒1之间夹持有绝缘垫板7,且定位插块8活动贯穿于绝缘垫板7,挤压拉杆12的下端搭接在螺纹丝杆10上半部,挤压拉杆12与螺纹丝杆10之间通过固定螺母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盒(1),所述电池盒(1)的两侧均设置有夹板(2),位于所述电池盒(1)上部盖合有顶盖(3),顶盖(3)两侧中部设置有挤压拉杆(12),两块所述夹板(2)相反的一侧中部均固定有螺纹丝杆(10),挤压拉杆(12)配合两根所述螺纹丝杆(10)配合进而对电池盒(1)夹持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夹板(2)的相向的一侧下部垂直固定有定位插块(8),两块所述定位插块(8)均活动插接在所述电池盒(1)的侧壁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夹板(2)和电池盒(1)之间夹持有绝缘垫板(7),且定位插块(8)活动贯穿于绝缘垫板(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拉杆(12)的下端搭接在所述螺纹丝杆(10)上半部,挤压拉杆(12)与螺纹丝杆(10)之间通过固定螺母套(11)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1)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电板(4),位于两块所述导电板(4)之间夹持有多根电池(9),顶盖(3)两侧底部均垂直固定有通电插块(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通电插块(6)分别活动插接贴合在两块所述导电板(4)的上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生产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板(4),绝缘垫板(7)以及夹板(2)上用于与绝缘垫板(7)接触的面均为软质结构,所述的挤压拉杆(12)为硬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新伟黄亚萍郭羽丰刘广进李邱荔王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