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633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汽车的阻燃海绵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聚醚多元醇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阻燃海绵制作
,具体为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防火海绵又称阻燃海绵,防火棉,阻燃棉,一般就是各种聚氨酯类添加阻燃剂合成的防火材料,主要应用于家具制造,按摩器材制造,婴儿车制造,装饰装修,汽车饰品,墙体吸音,保温管,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等方面。
[0003]现有的汽车的阻燃海绵大多为燃烧后呈积炭状态,对海绵进行阻燃,防止海绵继续燃烧,但燃烧后的海绵依旧存在高温,容易引发二次起火,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发泡的汽车内饰海绵中加入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水合硼酸锌液化溶液,使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水合硼酸锌与发泡中的汽车内饰海绵相互融合,形成复合型汽车内饰海绵,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其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
[0008]聚醚多元醇70

85份、氢氧化铝30

45份、氢氧化镁30

45份、水合硼酸锌30

45份、磷酸酯8
r/>16份、硅油25

40份、水20

35份、发泡剂5

8份、沉淀剂5

8份、稳定剂2

8份、催化剂1

4份、抗氧剂2

8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
[0010]聚醚多元醇70份、氢氧化铝30份、氢氧化镁30份、水合硼酸锌30份、磷酸酯8份、硅油25份、水20份、发泡剂5份、沉淀剂5份、稳定剂2份、催化剂1份、抗氧剂2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
[0012]聚醚多元醇75份、氢氧化铝35份、氢氧化镁35份、水合硼酸锌35份、磷酸酯10份、硅油30份、水25份、发泡剂6份、沉淀剂6份、稳定剂4份、催化剂2份、抗氧剂4份。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
[0014]聚醚多元醇80份、氢氧化铝40份、氢氧化镁40份、水合硼酸锌40份、磷酸酯14份、硅油35份、水30份、发泡剂7份、沉淀剂7份、稳定剂6份、催化剂3份、抗氧剂6份。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
[0016]聚醚多元醇85份、氢氧化铝45份、氢氧化镁45份、水合硼酸锌45份、磷酸酯16份、硅油40份、水35份、发泡剂8份、沉淀剂8份、稳定剂8份、催化剂4份、抗氧剂8份。
[0017]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18]S1:将适量的聚醚多元醇和磷酸酯混合搅拌,将搅拌均匀后的混合料放入冷冻室静置备用;
[0019]S2:将冷冻后的聚醚多元醇和磷酸酯混合料取出,并放入器皿中,在器皿内加入适量的水和稳定剂进行混合;
[0020]S3:将混合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进行搅拌混合,再将混合溶液进行静置放置;
[0021]S4:取静置放置后溶液的下层沉淀物,将沉淀物放入搅拌机中,再向搅拌机内加入硅油、发泡剂、稳定剂、催化剂和抗氧剂进行搅拌发泡;
[0022]S5:再将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水合硼酸锌液化,倒入发泡的搅拌机中进行混合;
[0023]S6:将发泡好后的混合料取出,放入模具中,并对模具中的混合料进行加压和干燥,使发泡料成型;
[0024]S7:将干燥后的模具取出,得到汽车内饰海绵。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S1中静置时间设置为45分钟。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S3中静置时间设置为30分钟。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S4中搅拌机转速设置为6000转/分钟。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S6中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水合硼酸锌液化的液体与发泡溶液充分混合。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发泡的汽车内饰海绵中加入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水合硼酸锌液化溶液,使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水合硼酸锌与发泡中的汽车内饰海绵相互融合,形成复合型汽车内饰海绵,当进行燃烧时,水合硼酸锌能够有效的阻止燃烧的进一步扩散,且内部的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在燃烧时产出白色固体,覆盖在汽车内饰海绵表面,从而对汽车内饰海绵进行隔热和阻燃,能够有效的防止汽车内饰海绵因燃烧聚集大量热量,导致二次引火的危害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1]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
[0032]聚醚多元醇70份、氢氧化铝30份、氢氧化镁30份、水合硼酸锌30份、磷酸酯8份、硅油25份、水20份、发泡剂5份、沉淀剂5份、稳定剂2份、催化剂1份、抗氧剂2份;
[0033]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34]S1:将适量的聚醚多元醇和磷酸酯混合搅拌,将搅拌均匀后的混合料放入冷冻室静置备用,静置时间设置为45分钟;
[0035]S2:将冷冻后的聚醚多元醇和磷酸酯混合料取出,并放入器皿中,在器皿内加入适量的水和稳定剂进行混合;
[0036]S3:将混合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进行搅拌混合,再将混合溶液进行静置放置,静置时间设置为30分钟;
[0037]S4:取静置放置后溶液的下层沉淀物,将沉淀物放入搅拌机中,再向搅拌机内加入硅油、发泡剂、稳定剂、催化剂和抗氧剂进行搅拌发泡,搅拌机转速设置为6000转/分钟;
[0038]S5:再将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水合硼酸锌液化,倒入发泡的搅拌机中进行混合;
[0039]S6:将发泡好后的混合料取出,放入模具中,并对模具中的混合料进行加压和干燥,使发泡料成型,其中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水合硼酸锌液化的液体与发泡溶液充分混合;
[0040]S7:将干燥后的模具取出,得到汽车内饰海绵;
[00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聚醚多元醇70

85份、氢氧化铝30

45份、氢氧化镁30

45份、水合硼酸锌30

45份、磷酸酯8

16份、硅油25

40份、水20

35份、发泡剂5

8份、沉淀剂5

8份、稳定剂2

8份、催化剂1

4份、抗氧剂2

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聚醚多元醇70份、氢氧化铝30份、氢氧化镁30份、水合硼酸锌30份、磷酸酯8份、硅油25份、水20份、发泡剂5份、沉淀剂5份、稳定剂2份、催化剂1份、抗氧剂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聚醚多元醇75份、氢氧化铝35份、氢氧化镁35份、水合硼酸锌35份、磷酸酯10份、硅油30份、水25份、发泡剂6份、沉淀剂6份、稳定剂4份、催化剂2份、抗氧剂4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汽车内饰海绵,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聚醚多元醇80份、氢氧化铝40份、氢氧化镁40份、水合硼酸锌40份、磷酸酯14份、硅油35份、水30份、发泡剂7份、沉淀剂7份、稳定剂6份、催化剂3份、抗氧剂6份。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宾富贵宾元谷刘少中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涵洋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