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气座、燃烧器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618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气座、燃烧器及燃气灶,涉及厨房器具的技术领域,分气座内设置有分气腔室,分气腔室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保火结构,保火结构包括保火槽和第一保火孔,保火槽和第一保火孔均贯通在分气腔室与分气座的内侧壁的内壁面之间,保火槽的进口和第一保火孔的进口均与分气腔室连通,保火槽的出口和第一保火孔的出口均用于对应保火感应元件设置;保火槽和第一保火孔连通,保火槽沿分气座的轴向延伸。保火槽形成沿分气座的轴向延伸的平面火焰,第一保火孔形成柱形火焰,通过第一保火孔和保火槽的连通,将平面火焰和柱形火焰进行结合形成保火火焰,提高了保火火焰适应不同锅具进行保火的能力,保证了燃烧火焰的稳定性。保证了燃烧火焰的稳定性。保证了燃烧火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气座、燃烧器及燃气灶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气座、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灶是烹饪过程常用的厨房设备,其核心部件是灶具燃烧器。灶具燃烧器的燃烧原理大致时,火盖的盖腔体内的燃气在电极针的打火作用下引燃,并通过火盖的火孔喷出,形成烹饪火焰;在灶具燃烧器的过程中,热电偶实时感测通过火盖的保火孔的火焰温度,实现保火。
[0003]目前市面上的燃烧器的出火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外焰火,另一种为内焰火,其中外焰火方式的燃烧器的铜芯、铜盖均为外焰火,火焰温度普遍较低,能效不高。内焰火方式的燃烧器的能耗相比外焰火方式的燃烧器得以提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内焰火方式的燃烧器的热电偶通常设置在火盖的内侧,使用内焰火方式的燃烧器时,火焰的稳定性受锅具的底部形状影响较大。例如,在使用尖底锅具时,因燃气的燃烧空间相对于平底锅减少很多,热电偶很可能难以感应的保火孔的火焰,导致内焰火的火焰状态因燃烧空间的减少而变的不太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气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焰火方式的燃烧器的火焰的稳定性受锅具的底部形状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的分气座,所述分气座内设置有分气腔室,所述分气腔室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保火结构,所述保火结构包括保火槽和第一保火孔,所述保火槽和第一保火孔均贯通在所述分气腔室与所述分气座的内侧壁的内壁面之间,所述保火槽的进口和所述第一保火孔的进口均与所述分气腔室连通,所述保火槽的出口和所述第一保火孔的出口均用于对应保火感应元件设置;
[0006]所述保火槽和所述第一保火孔连通,所述保火槽沿所述分气座的轴向延伸。
[0007]进一步地,所述保火槽沿所述分气座的周向相对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凹陷部,两所述凹陷部贯通所述保火槽的进口和出口,且两所述凹陷部相对设置,以在两所述凹陷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保火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火孔设置在所述保火槽的下端;
[0009]和/或,所述凹陷部的横截面呈圆弧形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保火结构还包括第二保火孔,所述第二保火孔与所述保火槽和所述第一保火孔均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保火孔贯通在所述分气腔室与所述分气座的内侧壁的内壁面之间,且所述第二保火孔的进口与所述分气腔室连通,所述第二保火孔的出口用于对应保火感应元件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火孔与所述第一保火孔在所述分气座的轴向上的设置高度相同;
[0012]和/或;
[0013]所述第二保火孔为圆形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火孔包括沿所述分气座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0015]和/或;
[0016]所述保火槽包括沿所述分气座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保火孔与所述保火槽一一对应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火孔包括两个,所述保火槽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保火孔均位于两个所述保火槽之间。
[0018]进一步地,所述保火槽和/或第一保火孔和/或所述第二保火孔沿所述分气腔室指向所述分气座的内侧壁的内壁面的方向与所述分气座的轴向呈锐角设置,且所述保火槽和/或第一保火孔和/或所述第二保火孔沿所述分气腔室指向所述分气座的内侧壁的内壁面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设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分气腔室包括用于与外环火盖的外环盖腔体连通的分气外腔和用于与内环火盖的内环盖腔体连通的分气内腔,所述分气外腔环设在所述分气内腔的外侧,所述第一保火孔的进口、所述第二保火孔的进口和所述保火槽的进口均与所述分气内腔连通。
[0020]进一步地,所述分气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保火感应元件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保火孔和/或保火槽和/或第二保火孔的出口连通。
[0021]本技术提供的燃烧器,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分气座。
[0022]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和所述外环火盖均安装在所述分气座上,所述外环火盖间隔套设在所述内环火盖的外侧,所述内环火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主火孔,所述外环火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外主火孔;
[0023]所述内主火孔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向所述内环火盖的中心倾斜,形成内聚结构;和/或,所述外主火孔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向所述外环火盖的中心倾斜,形成内聚结构。
[0024]进一步地,所述内主火孔沿所述内环火盖的周向倾斜,以使内主火孔形成的火焰沿所述内环火盖的周向旋转;
[0025]和/或;
[0026]所述外主火孔沿所述外环火盖的周向倾斜,以使外主火孔形成的火焰沿所述外环火盖的周向旋转。
[0027]进一步地,所述内主火孔沿所述内环火盖的周向倾斜,所述外主火孔沿所述外环火盖的周向倾斜,且所述内主火孔沿所述内环火盖的周向的朝向与所述外主火孔沿所述外环火盖的周向的朝向相反。
[0028]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和所述内环火盖均安装在所述分气座上,且所述外环火盖间隔套设在所述内环火盖的外侧,所述分气座上设置有外环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和内环二次空气补给通道,所述外环二次空气补给通道与所述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之间的区域连通,所述内环二次空气补给通道与所述内环火盖的内侧区域连通。
[0029]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炉头,所述分气座安装在所述炉头上;
[0030]所述炉头内设置有内环空混腔和外环空混腔,所述炉头面向所述分气座一侧的侧
面凸出有多个内环出气结构和多个外环出气结构,多个所述内环出气结构沿所述炉头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炉头的中部,多个所述外环出气结构沿所述炉头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内环出气结构的外侧;
[0031]所述分气座在多个内环出气结构之间形成所述内环二次空气补给通道,所述分气座在所述内环出气结构的外侧形成所述外环二次空气补给通道。
[0032]进一步地,所述分气座靠近所述炉头的一端,对应两相邻的外环出气结构之间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内环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和所述外环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均连通。
[0033]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和炉头,所述分气座安装在所述炉头上,所述外环火盖和所述内环火盖均安装在所述分气座上;
[0034]所述炉头内设置有内环空混腔和外环空混腔,所述分气腔室包括分气内腔和分气外腔,所述外环火盖设置有外环盖腔体和外主火孔,所述内环火盖设置有内环盖腔体和内主火孔,所述内环空混腔、所述分气内腔和所述内环盖腔体依次连通,所述外环空混腔、所述分气外腔和所述外环盖腔体依次连通;
[0035]所述炉头上连接有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所述内环引射管与所述内环空混腔连通,且所述内环引射管的出口与内环空混腔的周向相切;所述外环引射管与所述外环空混腔连通,且所述外环引射管的出口与外环空混腔的周向相切。
[0036]进一步地,所述炉头上还设置有电极针和所述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气座,所述分气座(100)内设置有分气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腔室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保火结构,所述保火结构包括保火槽(110)和第一保火孔(120),所述保火槽(110)和第一保火孔(120)均贯通在所述分气腔室与所述分气座(100)的内侧壁的内壁面之间,所述保火槽(110)的进口和所述第一保火孔(120)的进口均与所述分气腔室连通,所述保火槽(110)的出口和所述第一保火孔(120)的出口均用于对应保火感应元件设置;所述保火槽(110)和所述第一保火孔(120)连通,所述保火槽(110)沿所述分气座(100)的轴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火槽(110)沿所述分气座(100)的周向相对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凹陷部(121),两所述凹陷部(121)贯通所述保火槽(110)的进口和出口,且两所述凹陷部(121)相对设置,以在两所述凹陷部(12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保火孔(1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火孔(120)设置在所述保火槽(110)的下端;和/或,所述凹陷部(121)的横截面呈圆弧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分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火结构还包括第二保火孔(130),所述保火槽(110)和所述第一保火孔(120)均与所述第二保火孔(130)均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保火孔(130)贯通在所述分气腔室与所述分气座(100)的内侧壁的内壁面之间,且所述第二保火孔(130)的进口与所述分气腔室连通,所述第二保火孔(130)的出口用于对应保火感应元件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火孔(130)与所述第一保火孔(120)在所述分气座(100)的轴向上的设置高度相同;和/或;所述第二保火孔(130)为圆形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火孔(130)包括沿所述分气座(10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和/或;所述保火槽(110)包括沿所述分气座(10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保火孔(120)与所述保火槽(110)一一对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火孔(130)包括两个,所述保火槽(110)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保火孔(130)均位于两个所述保火槽(110)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火槽(110)和/或所述第一保火孔(120)和/或所述第二保火孔(130)沿所述分气腔室指向所述分气座(100)的内侧壁的内壁面的方向与所述分气座(100)的轴向呈锐角设置,且所述保火槽(110)和/或所述第一保火孔(120)和/或所述第二保火孔(130)沿所述分气腔室指向所述分气座(100)的内侧壁的内壁面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腔室包括用于与外环火盖(300)的外环盖腔体(302)连通的分气外腔(102)和用于与内环火盖(200)的内环盖腔体(202)连通的分气内腔(101),所述分气外腔(102)环设在所述分气内腔(101)的外侧,所述第一保火孔(120)的进口、所述第二保火孔(130)的进口和所述保火槽(110)的进口均与所
述分气内腔(101)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座(10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保火感应元件安装的安装孔(103),所述安装孔(103)与所述第一保火孔(120)和/或所述保火槽(110)和/或所述第二保火孔(130)的出口连通。1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10任一项所述的分气座(100)。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内环火盖(200)和外环火盖(300),所述内环火盖(200)和所述外环火盖(300)均安装在所述分气座(100)上,所述外环火盖(300)间隔套设在所述内环火盖(200)的外侧,所述内环火盖(20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主火孔(201),所述外环火盖(30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外主火孔(301);所述内主火孔(201)从底部向顶部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曾庆中颜运宇吴蔚任有忠吴伟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