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预混燃烧器及其主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07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预混燃烧器及其主热交换器,该燃烧器包括安装座、分配筒及燃烧筒;安装座上设有与分配筒连通的进气孔,分配筒上设有多个分气孔;燃烧筒安装在分配筒的外侧,燃烧筒与分配筒之间具有通风间隙,燃烧筒上设有多个燃烧孔,燃烧孔通过通风间隙与分气孔连通。上述全预混燃烧器通过设置分配筒和燃烧筒,将预混合后的燃烧气体在分配筒内先进行分配,再通过通风间隙形成均匀分配,然后经过燃烧筒进行燃烧,通过合理的分气孔和燃烧孔布设,提高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和燃烧效率,使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更长,成本更低。成本更低。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预混燃烧器及其主热交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
,具体涉及一种全预混燃烧器及其主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0002]全预混冷凝炉的运行原理为:燃气通过燃气控制比例阀进入预混腔,空气通过平衡式烟囱外轴进入炉子内部的预混腔,燃气与空气在预混腔内混合后进入风机内部,风机通过转动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送至主换热器的燃烧室内燃烧,燃烧后产生高温烟气,在主换热器内完成热量交换,采暖通道把热量送到室内,烟气通过平衡式烟囱的内轴排至室外。
[0003]全预混燃烧器安装在主换热器内,在混合气体进行燃烧之前,实现燃气和空气按比例全部预混。全预混燃烧器燃烧速度不受混合时间和混合空间限制,具有燃烧速度快,混合气体离开燃烧器火孔后瞬间燃烧,燃烧充分,氮氧化合物排放少,噪音低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尤其是在冷凝式热水器和冷凝采暖炉上。但全预混冷凝炉在我国使用起步较晚,目前采暖炉市场使用的主流还是非全预混常规燃气采暖炉,全预混燃烧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
[0004]现有的燃烧器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现有燃烧器结构不合理,在燃气不足或燃烧器孔部分受到堵塞情况时,容易导致火焰燃烧不稳定,存在回火和脱火现象,导致燃烧不完全,影响燃烧器稳定工作,同时还会引发爆燃和噪音,甚至损坏燃烧器;2、现有技术主热交换器在燃烧过程中存在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碳固体颗粒,长时间使用,导致燃烧器火孔堵塞,热效率降低,进一步导致燃烧器损坏,降低燃烧器使用寿命;3、现有市场部分的全预混燃烧器采用的金属纤维材质,其工艺复杂,成本较高。<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全预混燃烧器,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其将预混合后的燃烧气体在燃烧器内部先进行均匀分配,再进行燃烧,通过合理的燃烧孔布设,提高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和燃烧效率,使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更长,成本更低。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全预混燃烧器的主热交换器。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全预混燃烧器,包括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分配筒及燃烧筒;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分配筒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分配筒上设有多个分气孔;所述燃烧筒安装在所述分配筒的外侧,所述燃烧筒与所述分配筒之间具有通风间隙,所述燃烧筒上设有多个燃烧孔,所述燃烧孔通过所述通风间隙与所述分气孔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分气孔包括第一分气孔及第二分气孔,各所述第一分气孔均匀分布形成第一分配孔组,各所述第二分气孔均匀分布形成第二分配孔组,所述第一分配孔组与第二分配孔组为交替布设。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气孔、第二分气孔均为通过冲压成型而成的圆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气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分气孔的直径。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气孔与所述第二分气孔在横向方向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分气孔与所述第二分气孔在纵向方向的间距。
[0013]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孔包括多个的主火孔、稳火孔及防回火孔;各所述主火孔均匀排列形成多列的纵向主火孔组,各所述纵向主火孔组以四组为单位形成多组的横向主火组;各所述稳火孔均匀排列形成多列的横向稳火孔组,所述横向稳火孔组设置在两组的所述横向主火组之间,各所述稳火孔以两两结合形成多个纵向均匀分布的纵向稳火孔组;所述防回火孔设置在两组的所述纵向稳火孔组之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主火孔为圆孔;所述稳火孔、防回火孔均呈长条状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座本体、自所述座本体延伸的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外径,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在所述座本体上依次弯折形成阶梯结构。
[0016]进一步地,该全预混燃烧器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分配筒、燃烧筒的顶部的密封盘,所述密封盘包括盘本体、自所述盘本体延伸的第一密封凸缘及第二密封凸缘,所述第一密封凸缘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密封凸缘的外径,所述第一密封凸缘、第二密封凸缘在所述盘本体上依次弯折形成阶梯结构,所述盘本体嵌于分配筒内,所述第一密封凸缘的外壁与分配筒的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二密封凸缘的外壁与所述燃烧筒的内壁相抵接。
[0017]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8]一种主热交换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全预混燃烧器。
[0019]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全预混燃烧器通过设置分配筒和燃烧筒,将预混合后的燃烧气体在分配筒内先进行分配,再通过通风间隙形成均匀分配,然后经过燃烧筒进行燃烧,通过合理的分气孔和燃烧孔布设,提高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和燃烧效率,使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更长,成本更低。
[0021]本专利技术的全预混燃烧器通过稳火孔、防回火孔与主火孔的配合,使全预混燃烧器在各个状态下能够维持火焰稳定运行,使燃烧更加充分,燃烧效率更高,能够解决目前全预混燃烧器燃烧不稳定,存在的回火和脱火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主热交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所示的全预混燃烧器在主热交换器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所示的全预混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所示的全预混燃烧器的分解图;
[0027]图6为图4所示的全预混燃烧器的侧视图;
[0028]图7为图6所示的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9]图8为图5所示的分配筒的展开状态图;
[0030]图9为图8所示的B处的放大图;
[0031]图10为图5所示的燃烧筒的展开状态图;
[0032]图11为图10所示的C处的放大图。
[0033]图中:100、全预混燃烧器;90、预混腔;80、风机;70、混合气体输送道;60、不锈钢盘管;50、集烟腔;40、密封盘;41、盘本体;42、第一密封凸缘;43、第二密封凸缘;30、燃烧筒;31、主火孔;32、稳火孔;33、防回火孔;34、第一导风区域;35、第二导风区域;20、分配筒;21、第一分气孔;22、第二分气孔;10、安装座;11、座本体;110、进气孔;111、固定孔;12、第一安装部;13、第二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分配筒及燃烧筒;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分配筒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分配筒上设有多个分气孔;所述燃烧筒安装在所述分配筒的外侧,所述燃烧筒与所述分配筒之间具有通风间隙,所述燃烧筒上设有多个燃烧孔,所述燃烧孔通过所述通风间隙与所述分气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孔包括第一分气孔及第二分气孔,各所述第一分气孔均匀分布形成第一分配孔组,各所述第二分气孔均匀分布形成第二分配孔组,所述第一分配孔组与第二分配孔组为交替布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气孔、第二分气孔均为通过冲压成型而成的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气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分气孔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气孔与所述第二分气孔在横向方向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分气孔与所述第二分气孔在纵向方向的间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孔包括多个的主火孔、稳火孔及防回火孔;各所述主火孔均匀排列形成多列的纵向主火孔组,各所述纵向主火孔组以四组为单位形成多组的横向主火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龙礼陈永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迪森家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