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黄芩苷增强碘-125粒子放射敏感性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25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了一种野黄芩苷作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野黄芩苷增强碘

125粒子放射敏感性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野黄芩苷增强肝细胞癌对
125
I放射性粒子的辐射敏感性的新应用。

技术介绍

[0002]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晚期肝细胞癌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与其他化疗药物(如洛铂)和中药制剂联合使用时,预后明显改善。然而,
125
I放射性粒子对肝细胞癌细胞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有待研究。此外,中药制剂是否能增强肝细胞癌对
125
I放射性粒子的辐射敏感性尚不清楚,探讨
125
I放射性粒子的作用机制和新靶点,将有助于
125
I放射性粒子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并为肝细胞癌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0003]近年来,天然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技的进步使中医辨证从方剂深入中药有效成分的探究,深入到细胞、基因层面。许多传统中药具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副作用较小。野黄芩苷(Scutellarin, SCU)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又名灯盏花乙素,可从黄芩、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传统中药内提取,是其有效作用成分。SCU在多项实验研究中被证实对包括胃癌、肠癌、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但其是否可能增加放疗的敏感性,特别是增加碘125粒子治疗肝癌的疗效,二者通过何种途径起作用,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野黄芩苷的新应用,能够增强肝细胞癌对
125
I放射性粒子的辐射敏感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野黄芩苷作为
125
I放射治疗恶性肿瘤增敏剂的应用。
[0007]所述恶性肿瘤选自胃癌、肠癌、肺癌或肝癌。
[000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野黄芩苷作为
125
I放射治疗增敏剂的用途,通过试验验证了相比于
125
I放射性粒子单一作用,野黄芩苷与
125
I放射性粒子联合作用能够有效增强对靶细胞增殖的抑制,增强其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在临床应用中,对于存在
125
I放射抵抗的患者,联合使用野黄芩苷可以增强
125
I的治疗效果;并且
125
I放射治疗增敏剂的使用,可以降低
125
I的使用活度和临床治疗剂量,从而降低放射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附图说明
[0009]图1野黄芩苷浓度对数

HCC细胞抑制率曲线;图2为不同处理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图3为不同处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图4为不同处理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其中,*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0011]实施例1野黄芩苷对
125
I的体外增敏试验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和HepG2购自中乔新舟生物技术公司。SMMC7721细胞在RPMI1640(Corning,Inc.)中培养,补充有10%胎牛血清(FBS)和1%青霉素

链霉素。HepG2细胞在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Corning,Inc.)中培养,补充有10%的FBS和1%的青霉素

链霉素,细胞在37℃和5%的二氧化碳中培养。
[0012]1.野黄芩苷致敏浓度的筛选采用CCK

8试剂盒(Dojindo,Kumamoto)评估HepG2细胞对野黄芩苷(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细胞毒性的敏感性:在96孔板中培养的细胞用浓度为0

5μg/mL的野黄芩苷处理72小时。使用GraphPadPrism9.0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
50
),选择IC
50
的10%作为野黄芩苷致敏浓度。不同野黄芩苷对2种HCC细胞的浓度对数

抑制率曲线如图1所示,经计算,针对HepG2细胞的增敏浓度为0.02μg/mL。
[0013]2.野黄芩苷对
125
I抗增殖的影响采用HepG2细胞系的增敏浓度的野黄芩苷,联合
125
I粒子体外照射模型共同处理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单SCU处理组、单
125
I处理组、SCU联合
125
I处理组。增敏浓度的SCU是由细胞的培养基配制而成,当把细胞的正常培养基更换为含有SCU的培养基后,随即将细胞放入
125
I粒子体外照射开始照射,照射时间为72h,初始活性水平为3.0mCi,剂量率为3.412cGy/h。
[0014]在6孔板中培养HepG2细胞(2
×
105个/孔),分别用增敏浓度的SCU、
125
I粒子以及两者的联合处理细胞后,收集细胞并使用预冷的70%乙醇固定1小时,然后用PI和RNaseA(BDBiosciences)染色,然后使用流式细胞仪(Beckman)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SCU和
125
I放射性粒子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的程度大于单独使用
125
I放射性粒子或SCU的处理组。
[0015]3.野黄芩苷对
125
I促进细胞凋亡的影响在6孔板中培养HepG2细胞(2
×
105个/孔),分别用增敏浓度的SCU、
125
I粒子以及两者的联合处理细胞后收集。使用bindingbuffer重悬细胞,再加入5μL碘化丙啶(PI)和AnnexinV

APC(Elabscience)或AnnexinV

FITC(BDBiosciences)进行染色,避光20min后使用流式细胞仪(Beckman)检测。AnnexinV

FITC/PI检测用于评估野黄芩苷对
125
I放射性粒子诱导的HCC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野黄芩苷或
125
I放射性粒子单一治疗组。这说明,野黄芩苷促进了
125
I放射性粒子诱导的细胞凋亡。
[0016]4.野黄芩苷对
125
I抑制细胞增殖的影响在6孔板中培养HepG2细胞(2
×
105个/孔),分别用增敏浓度的SCU、
125
I粒子以及两
者的联合处理细胞后收集,通过EdU实验检测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黄芩苷作为
125
I放射治疗恶性肿瘤增敏剂的用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李玉亮贺光辉金蝶王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