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春香专利>正文

正激-反激合并式DC/DC隔离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133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激-反激合并式DC/DC隔离变换器,其主电路由开关管(VQ)、变压器(T)、整流滤波电路(1)和缓冲网络(2)构成。变压器(T)有一个初级绕组(N↓[p]),每套次级绕组包括一个正激绕组(N↓[s1])和一个反激绕组(N↓[s2]);整流滤波电路(1)的每组输出由整流二极管(VD↓[1]、VD↓[2])、缓冲二极管(VD↓[r1]、VD↓[r2])、缓冲电容(C↓[r])、滤波电容(C↓[0])、滤波电感(L↓[0])构成。该变换器单只开关管即实现了双端式变换,不需磁芯复位电路;可以提高功率密度,降低整流二极管电压应力,降低输出电流纹波,减小滤波电感体积,提高动态响应速度。该变换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隔离式开关电源。(*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正激-反激合并式DC/DC隔离变换器,是一种直流开关电源技术,属于电力电子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开关电源的单端离线式DC/DC变换器有两种一是反激变换器,二是正激变换器。反激变换器具有简单高效、易于并联等优点;但是存在整流二极管电流应力和输出电压纹波较大,电压和负载调整率低的不足。所以一般只应用于小功率(如150W以下)和较高输出电压的场合。正激变换器具有输出功率大、电流应力小、低纹波和高调整率等优点;但是需要磁芯复位,整流二极管电压应力高,小负载工作不利。故一般应用于低压、大电流、功率较大的场合。另外,此两种单端式变换器还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磁芯利用率低功率密度较小,即变压器只在开关管导通或关断的一种模态下向负载输出能量。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正激-反激合并式DC/DC隔离变换器,采用单只开关管实现双端式输出,即次级绕组正激-反激交替工作,提高功率密度;兼有正激和反激变换器的优点,整流二极管电压和电流应力均较小,纹波降低,动态响应速度提高,并且不需要磁芯复位电路。本技术的实现根据下述原理。1、由基本的PWM变换器——Buck-Boost变换器推演,再增加隔离环节,则得出一种广泛应用的变换器——反激变换器(Flyback converter),如图1所示。开关管VQ与快速二极管VD工作相位相反。当VQ导通时VD阻断,变压器原边绕组Np电流增加而储能;当VQ关断时VD导通,变压器储能经副边绕组Ns输出。电容C起储能滤波作用。2、由Buck(降压型)变换器与单端隔离变压器结合,可得出另一种典型的变换器——正激变换器(Forward converter),如图2所示。这是一个原边和副边同时工作的线路,即VQ与VD1工作相位相同,L和VD2起续流作用。由于原边绕组Np通过的是单向脉动电流,一个实用的正激变换器电路,必须采取措施,使变压器磁芯复位,从而得到一批变形电路(可参见开关电源方面的书籍)。常用的复位方案是加入初级复位绕组Npr和二极管VDr(见图2)。三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原理,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正激-反激合并式DC/DC隔离变换器,如图3所示。其主电路由开关管VQ、隔离变压器T、次级整流滤波电路(1)和初级缓冲网络(2)构成;隔离变压器T有一个初级绕组Np和一套或多套次级绕组,每套次级绕组包括一个正激绕组Ns1和一个反激绕组Ns2。次级整流滤波电路(1)可以是一组或多组输出,对应变压器T的一套或多套次级绕组;每组输出由整流二极管(VD1、VD2)、缓冲二极管(VDr1、VDr2)、缓冲电容(Cr)、滤波电容(C0)、滤波电感(L0)构成。初级缓冲网络(2)可以是RCD网络或LCD网络。该变换器各元器件的连接关系是隔离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Np的一端连接直流电源Vi的正极,Np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VQ的漏极(或称集电极);VQ的源极(或称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Vi的负极。隔离变压器T的正激绕组Ns1的一端与反激绕组Ns2的非同名端相连作为输出端子②,Ns1的另一端接整流二极管VD1的阳极,Ns2的另一端接整流二极管VD2的阳极和缓冲二极管VDr1的阳极;缓冲二极管VDr1的阴极接VDr2的阳极和缓冲电容Cr的正极,Cr的负极接输出端子②;整流二极管VD1、VD2的阴极和缓冲二极管VDr2的阴极相连并且接滤波电感L0的一端。滤波电感L0的另一端接滤波电容C0的正极并作为输出端子①,C0的负极接输出端子②。输出端子①、②作为该组输出与负载的连接端。1、该变换器的主要电量关系式1)、输出电压Vo与输入电压Vi、占空比D的关系设反激输出和输出滤波电感均工作于电流连续模式,则正激、反激时次级输出电压Vsec1、Vsec2以及输出电压Vo分别为Vsec1=Vi·n1-VD(1)Vsec2=Vi·n2·D1-D-VD---(2)]]>Vo=Vsec1·D+Vsec2·(1-D)=(n1+n2)·D·Vi-VD(3)式中Vsec1、Vsec2——分别为正激、反激时的次级整流输出电压;Vo——输出电压;Yi——输入电压;VD——整流二极管VD1、VD2的导通压降;D——开关管VQ导通占空比;n1、n2——分别为正激、反激绕组与初级绕组的匝比。可见,该变换器具有Buck型派生隔离双端变换器的特征,输出电压Vo与占空比D成线性关系。2)、最大导通占空比DMax的约束条件定义正激、反激输出的能量比m为m=Po1Po2---(4)]]>式中Po1、Po2——分别为正激、反激绕组输出能量。忽略二极管压降VD时则有m=Po1Po2=Vsec1·DVsec2·(1-D)≈n1n2---(5)]]>由式(3)、(5)解得Vsec2=Vo(1-D)·(1+m)---(6)]]>为了减小反激时流过缓冲二极管VDr1、VDr2的电流,则应使额定输入电压下,反激绕组的电流下降率等于滤波电感Lo的电流下降率,即Vo-Vsec2(e)Lo=Vsec2(e)+VDLs2---(7)]]>式中Ls2——反激绕组的电感量。同时还应满足在最大占空比DMax(对应于最低输入电压、最大输出电流)时,反激输出电压不高于输出电压Vo,即;Vsec2(Max)≤Vo(8)由式(6)、(8)解得最大导通占空比DMax的约束条件为DMax≤m(1+m)---(9)]]>一般情况下,可取m=1~1.5。3)、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电压应力VVD正激输出时,整流二极管VD2的反向电压应力VVD2为VVD2=(n1+n2)·Vi(10)反激输出时,整流二极管VD1的反向电压应力VVD1为VVD1=(n1+n2)·Vi·D1-D---(11)]]>故,输出整流二极管VD1、VD2的反向电压应力最大值VVD(Max)为 VVD(Max)=(n1+n2)·Vi·MAX---(12)]]>=(Vo+VD)·MAX]]>式中MAX——表示取其中的最大值。可见,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电压应力与正激或反激变换器的相当(正激或反激变换器的整流二极管电压应力为(Vo+VD)/D),与桥式等双端变换器采用全波整流时相比,整流二极管电压应力降低约一半。4)、输出滤波电感的正、负伏秒积的绝对值ETM经推导得出,输出滤波电感的正、负伏秒积的绝对值ETM为ETM=|Vo-Vsec2|·(1-D)·Ts]]>=|m1+m-D|·Vo·Ts]]>可见,该正激-反激合并式变换器的输出滤波电感正、负伏秒积的绝对值远小于正激变换器(正激变换器的输出滤波电感正、负伏秒积的绝对值为(1-D)VoTs)。即正激-反激合并式变换器可以大大降低输出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激-反激合并式DC/DC隔离变换器,其主电路由开关管(VQ)、隔离变压器(T)、次级整流滤波电路(1)和初级缓冲网络(2)构成;隔离变压器(T)有一个初级绕组(N↓[p])和一套或多套次级绕组;次级整流滤波电路(1)可以是一组或多组输出,对应隔离变压器(T)的一套或多套次级绕组;初级缓冲网络(2)可以是RCD网络或LCD网络;输出端子①、②作为该组输出与负载的连接端;其特征是:隔离变压器(T)的每套次级绕组包括一个正激绕组(N↓[s1])和一个反激绕组(N↓[s2]),次级整流滤波电路(1)的每组输出由整流二极管(VD↓[1]、VD↓[2])、缓冲二极管(VD↓[r1]、VD↓[r2])、缓冲电容(C↓[r])、滤波电容(C↓[0])、滤波电感(L↓[0])构成;各元器件的连接关系为:隔离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N↓[p])的一端连接直流电源(V↓[i])的正极,初级绕组(N↓[p])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VQ)的漏极或称集电极;开关管(VQ)的源极或称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V↓[i])的负极;隔离变压器(T)的正激绕组(N↓[s1])的一端与反激绕组(N↓[s2])的非同名端相连作为输出端子②,正激绕组(N↓[s1])的另一端接整流二极管(VD↓[1])的阳极,反激绕组(N↓[s2])的另一端接整流二极管(VD↓[2])的阳极和缓冲二极管(VD↓[r1])的阳极;缓冲二极管(VD↓[r1])的阴极接缓冲二极管(VD↓[r2])的阳极和缓冲电容(C↓[r])的正极,缓冲电容(C↓[r])的负极接输出端子②;整流二极管(VD↓[1]、VD↓[2])的阴极和缓冲二极管(VD↓[r2])的阴极相连并且接滤波电感(L↓[0])的一端,滤波电感(L↓[0])的另一端接滤波电容(C↓[0])的正极并作为输出端子①,滤波电容(C↓[0])的负极接输出端子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焱植
申请(专利权)人:周春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