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警示面料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94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警示面料及其制造工艺,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导电腕带不能完全将衣服与手掌之间的静电导出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由内至外相互固定连接的基层以及绒毛层,绒毛层远离基层的一端涂设有电致变色染料,当绒毛层上的绒毛处于竖直状态时,绒毛层处于断电状态,当绒毛层上的绒毛处于倒伏状态时,绒毛层处于导电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绒毛层,使得绒毛层上设置电致变色染料,面料上存在电荷时发生变色,从而了解到面料处于有电场的环境当中,方便完成面料本体上电荷的平衡,通过设置涤纶纤维纺织而成的面料,使得面料本体具有较好的强度,绒毛难以掉落,同时涤纶纤维染色后更加稳定。更加稳定。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电警示面料及其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静电警示面料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面料,通过将各种纤维加捻或者复合加捻形成各种股线,再将各种股线加捻或者复合加捻,形成各种结构或者功能的单纱,通过将单纱按照特定的纺织方式形成各种纺织结构的面料,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以及性能的需求。
[0003]但是面料使用过程中,其中化学纤维的返潮率较低,致使面料上出现较多的静电情况,特定的防静电工作服需要在其上设置导电纤维,从而使得静电随着导电纤维传导至其他位置,但是在穿着防静电工作服以及手上套着导电腕带的情况下仍然出现静电击穿产品的情况,由于导电腕带穿着时容易至面料的内侧,致使防静电工作服的静电至面料本体上,致使出现手上存在静电的情况。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导电腕带不能完全将衣服与手掌之间的静电导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警示面料及其制造工艺,通过设置绒毛层以及电致变色材料,使得面料本体上存在静电时,由于电场的存在,使得面料本体上出现变色的情况,从而起到警示的作用,防止出现电荷在无意中导通至手上的情况,同时通过设置导电部,方便使得面料本体上电荷之间的平衡,使得电荷导向至其他位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静电警示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由内至外相互固定连接的基层以及绒毛层,所述绒毛层远离基层的一端涂设有电致变色染料,当所述绒毛层上的绒毛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绒毛层处于断电状态,当所述绒毛层上的绒毛处于倒伏状态时,所述绒毛层处于导电状态。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绒毛层,使得绒毛层处于竖直状态以及倒伏状态,从而使得绒毛之间接触或者远离,从而实现绒毛之间是处于导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通过设置不同的状态,使得面料在摩擦产生静电时,使得绒毛上的电致变色材料发生变色,从而了解到面料本体表层上的电荷变化,防止静电在无意间传递至手上,致使手上带静电的情况,通过设置导电浮,使得在抚摸面料时,方便电荷通过导电部完成中和。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上设置有网格状的导电部,垂直于绒毛层倒伏方向的所述导电部宽度大于平行于绒毛层倒伏的方向。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网格状的导电部,使得导电部均匀设置在面料本体上,使得面料本体上存在电荷时能够较快的导通至导电部上,通过设置设置导电部的宽度,使得绒毛在倒伏状态时,导电部上的绒毛能够充分接触,方便导电部上的电荷的中和。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采用导电纱以及染色纱针织而成,所述面料本体采用珊瑚绒面料纺织而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珊瑚绒面料由于其上绒毛较长,容易出现倒伏以及竖直状态通过设置导电纱,纺织形成面料本体删的导电部,使得导电部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将涤纶纤维纺织而成的珊瑚绒面料上料至碱减量机上,通过碱减量机对珊瑚绒面料进行碱减量处理,得到预产品一;
[0014]步骤二:将预产品一上料至染整机上,对预产品一进行逆毛处理,通过逆毛组件对预产品一上的绒毛层进行梳理,使得预产品一上的绒毛处于竖直状态;
[0015]步骤三:处于竖直状态的绒毛经过染整机上的染色组件,染色组件包括染整缸,使得预产品一上绒毛的一端浸泡在染整缸内,使得绒毛一端与染剂接触时,染剂通过绒毛的吸附力逸散至绒毛之间,使得绒毛上出现的电致变色染剂,形成预产品二;
[0016]步骤四:再次对预产品二上的绒毛进行梳理,将沾有染剂合成一束的绒毛打散,染剂分配更加均匀,形成预产品三;
[0017]步骤五:通过染整机对预产品三进行固色以及烘干处理,得到成品。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纺织方式,对面料本体的一侧进行染色,使得电致变色染料粘连在面料本体的一侧,难以使得电致变色染料沾染面料本体,防止过度浪费染料,防止电致变色染料致使绒毛之间相互连通。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染整机包括机体以及沿面料运输方向设置的逆毛组件、染剂缸、染色刷、梳毛组件,所述染剂缸沿物料运输方向开设有染色槽,所述染色槽的内底壁形成与面料本体抵触的染色平面,所述染色平面的水平高度低于面料本体上绒毛层倒伏时的水平高度,所述染色平面的水平高度高于面料本体上绒毛层的竖直时最低处的水平高度。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逆毛组件,染色缸、染色刷以及梳毛组件,使得面料本体一侧首先保持绒毛的竖直状态,使得面料本体能够更好的经过染色,再通过染色剂染色,接着通过染色刷防止绒毛接触染色剂出现相互粘连的情况,最后经过梳毛组件,使得绒毛之间的间距更大,通过设置染色槽,防止面料本体运动时,致使出现带动较多的染料运动,致使染料过度运动至面料上,使得面料本体整个染色的情况。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逆毛组件包括设置在染整缸靠近入料一侧侧壁上的刮刷,所述刮刷上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有若干逆齿,所述面料本体的逆毛方向为进料方向。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刮刷,使得刮刷对面料本体上的绒毛进行梳理,使得面料本体上的绒毛处于竖直状态,防止绒毛贴合在面料本体上,致使染料过度沾染在面料本体上,。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毛组件包括设置在染整缸出料一侧的电机、传动连接在电机输出端上的顺梳,所述顺梳的运动速度大于面料本体的进料速度,所述顺梳上整列分布有若干顺齿。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顺梳,使得顺梳将各种成束的绒毛分开,从而使得使得染剂能够与绒毛的接触更加充分。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染剂缸的进口处沿运料方向设置有若干栏杆,所述栏
杆的水平高度与染色平面的水平高度相同。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若干栏杆,使得面料本体上的绒毛经过栏杆使,方便将绒毛上较多的染剂重新引流下来,纺织沾染较多染剂,影响后续加工
[002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通过在面料本体上设置沾染电致变色染料的绒毛,使得绒毛的表面形成两种状态,使得绒毛处于混乱状态下,绒毛之间出现连通的情况,致使面料本体上出现微弱的电场,从而使得绒毛变色,同时由于位置不同,致使面料本体上出现颜色不均的状态,使得面料本体的警示作用更加明显,通过设置导电部,使得面料本体在抚摸后,面料本体上的电荷运动至导电部上,从而完成面料本体上电荷的平衡,通过设置染整机,使得面料在单侧进行染色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面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染整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染整机的剖视图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警示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包括由内至外相互固定连接的基层(2)以及绒毛层(3),所述绒毛层(3)远离基层(2)的一端涂设有电致变色染料,当所述绒毛层(3)上的绒毛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绒毛层(3)处于断电状态,当所述绒毛层(3)上的绒毛处于倒伏状态时,所述绒毛层(3)处于导电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警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绒毛层(3)包括呈网格分布的导电部(4)以及阵列分布的染色部(5),垂直于绒毛层(3)倒伏方向的所述导电部(4)宽度大于平行于绒毛层(3)倒伏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警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采用导电纱以及染色纱针织而成,所述面料本体(1)采用珊瑚绒面料纺织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警示面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涤纶纤维纺织而成的珊瑚绒面料上料至碱减量机上,通过碱减量机对珊瑚绒面料进行碱减量处理,得到预产品一;步骤二:将预产品一上料至染整机上,对预产品一进行逆毛处理,通过逆毛组件对预产品一上的绒毛层(3)进行梳理,使得预产品一上的绒毛处于竖直状态;步骤三:处于竖直状态的绒毛经过染整机上的染色组件,染色组件包括染整缸,使得预产品一上绒毛的一端浸泡在染整缸内,使得绒毛一端与染剂接触时,染剂通过绒毛的吸附力逸散至绒毛之间,使得绒毛上出现的电致变色染剂,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忠包芳萍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忠晴喷丝织造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