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14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包括由上针与下针共同进行双面编织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变化罗纹空气层组织,所述中间层包括循环编织的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第四路、第五路、第六路,所述第一路为上针与下针交替编织的1+1罗纹组织,所述第二路在下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三路在上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四路在下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五路在上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六路为上针与下针交替编织的1+1罗纹组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棉莫代尔锦纶混纺纱编织罗纹空气层组织,有效解决了面料不够亲肤保暖的问题。肤保暖的问题。肤保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

技术介绍

[0002]市场的打底衫从作用上分可分为塑身打底衫、保暖打底衫与搭配用打底衫,一般打底衫具有其中一项功能。例如,保暖打底衫较为厚重,材质也以羊毛为主,但是羊毛面料贴身穿会使得皮肤敏感者感到刺痒;搭配用打底衫一般款式新颖,色彩鲜艳,但是一般较薄,冬季穿着时保暖效果不佳。
[000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通过棉莫代尔锦纶混纺纱编织罗纹空气层组织,有效解决了面料不够亲肤保暖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包括由上针与下针共同进行双面编织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变化罗纹空气层组织,所述中间层包括循环编织的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第四路、第五路、第六路,所述第一路为上针与下针交替编织的1+1罗纹组织,所述第二路在下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三路在上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四路在下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五路在上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六路为上针与下针交替编织的1+1罗纹组织。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层一侧设有第一拉毛层,所述中间层另一侧设有第二拉毛层,所述第一拉毛层与第二拉毛层形状与中间层一致。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层包括均匀交替设置的平整部与凸起部,所述平整部为1+1罗纹组织,所述凸起部为纬平针组织。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部中间设有中空层,所述中空层贯穿中间层经向并均匀排列。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层为混纺纱一、包缠长丝与混纺纱二构成的纱组编织而成,所述混纺纱一与混纺纱二混纺交织成束状芯纱,所述包缠长丝螺旋包缠于芯纱外周。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纺纱一为莫代尔纤维,所述混纺纱二为棉纤维,所述包缠长丝为锦纶长丝。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变化罗纹空气层组织编织的织物正反两个平针组织之间没有联系,因此能够在织物上形成双层袋装空气层结构,特别的,本技术的平针部分采用重复编织两次,使得袋装部分更加立体。从织物表面上看,能够看到明显的凸起横楞效应,但由于编织时是对称编织,因此织物正反面外观效果相同。
[0014]双面拉毛形成的绒毛大大提升了面料的保暖性能,绒毛接触皮肤的一面能够为穿
着者带来柔软舒适的穿着体验,面料另一侧的绒毛虽然并不接触皮肤,但是能够在视觉上增加温暖的感觉,同时使得该面料作为打底衫面料更加美观。
[0015]混纺纱一为莫代尔纤维,莫代尔纤维手感柔软,光泽亮丽,且强力高,韧性好,混纺纱二为棉纤维,棉纤维截面呈现孔状,孔状及缝隙之间能够积存大量空气,保暖性好,棉纤维的也较为耐穿。通过棉纤维与莫代尔纤维混纺,不仅为面料提供良好舒适的手感、冬季穿着时不易产生静电,而且面料耐磨亲肤,健康保暖。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的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的编织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的纱线截面图。
[0019]图中:第一路1、第二路2、第三路3、第四路4、第五路5、第六路6、平整部7、凸起部8、中空层11、第一拉毛层12、中间层13、第二拉毛层14、混纺纱一15、包缠长丝16、混纺纱二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图3所示,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包括由上针与下针共同进行双面编织的中间层13,中间层13为变化罗纹空气层组织,罗纹空气层组织由罗纹组织与平针组织复合而成,具体编织方法如下:
[0022]中间层13由循环编织的第一路1、第二路2、第三路3、第四路4、第五路5、第六路6编织而成,其中第一路1为上针与下针交替编织的1+1罗纹组织,即所有针均成圈编织,第二路2上针退出编织,仅在下针编织平针组织,第三路3下针退出工作,仅在上针编织平针组织,第四路4与第五路5重复第二路2与第三路3的编织方式,第六路6同第一路1,为上针与下针交替编织的1+1罗纹组织。
[0023]如图2所示,变化罗纹空气层组织编织的织物正反两个平针组织之间没有联系,因此能够在织物上形成双层袋装空气层结构,而1+1罗纹组织作为袋装结构的收口部分,特别的,本技术的平针部分采用重复编织两次,使得袋装部分更加立体。从织物表面上看,能够看到明显的凸起横楞效应,但由于编织时是对称编织,因此织物正反面外观效果相同。
[0024]中间层13包括均匀交替设置的平整部7与凸起部8,其中,平整部7为1+1罗纹组织部分,凸起部8为纬平针组织部分。凸起部8即为上述袋装凸起部分。凸起部8中间设有中空层11,中空层11上侧为第三路3与第五路5的上针出针连续编织的纬平针,中空层11下侧为第二路2与第四路4的下针出针连续编织的纬平针,中空层11为上述袋装部分的中空部位,中空层11贯穿中间层13经向并均匀排列,中空层11的存在使得面料更加柔软饱满且富有弹性。除此之外,中空层11内的空气呈静态,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
[0025]中间层13一侧设有第一拉毛层12,中间层13另一侧设有第二拉毛层14,第一拉毛层12与第二拉毛层14形状与中间层13一致。两侧的拉毛层是由中间层13编织完成后,通过
拉毛机将中间层13内部的短纤维剔起,形成绒毛。双面绒毛的存在大大提升了面料保暖性能,绒毛接触皮肤的一面能够为穿着者带来柔软舒适的穿着体验,面料另一侧的绒毛虽然并不接触皮肤,但是能够在视觉上增加温暖的感觉,同时使得该面料作为打底衫面料更加美观。
[0026]中间层13由混纺纱一15、包缠长丝16与混纺纱二17构成的纱组编织而成。混纺纱一15与混纺纱二17混纺交织成束状芯纱,两种混纺纱均为短纤维纱线,便于拉毛起毛;包缠长丝16螺旋包缠于芯纱外周,包缠长丝16为长纤维,拉毛过程中部分纤维起毛,部分长纤维保持缠绕状态,保证纱线束不散不乱。
[0027]如图3所示,混纺纱一15为莫代尔纤维,莫代尔纤维手感柔软,光泽亮丽,且强力高,韧性好,混纺纱二17为棉纤维,棉纤维截面呈现孔状,孔状及缝隙之间能够积存大量空气,保暖性好,棉纤维的也较为耐穿。通过棉纤维与莫代尔纤维混纺,不仅为面料提供良好舒适的手感、冬季穿着时不易产生静电,而且面料耐磨亲肤,健康保暖。
[0028]包缠长丝16为锦纶长丝,锦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针与下针共同进行双面编织的中间层(13),所述中间层(13)为变化罗纹空气层组织,所述中间层(13)包括循环编织的第一路(1)、第二路(2)、第三路(3)、第四路(4)、第五路(5)、第六路(6),所述第一路(1)为上针与下针交替编织的1+1罗纹组织,所述第二路(2)在下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三路(3)在上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四路(4)在下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五路(5)在上针为平针组织,所述第六路(6)为上针与下针交替编织的1+1罗纹组织。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保暖双面拉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13)一侧设有第一拉毛层(12),所述中间层(13)另一侧设有第二拉毛层(14),所述第一拉毛层(12)与第二拉毛层(14)形状与中间层(13)一致。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君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共展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