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含芴基的光敏性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68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膜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含芴基的光敏性组合物。该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由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二元酸酐类化合物反应后再与环氧化合物反应得到。该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可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发剂组合形成含芴基的光敏性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含芴基的光敏性组合物具有较低粘度、高折光率的特点,在只加入少量活性稀释剂的情况下即可对塑料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制备等特点。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含芴基的光敏性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膜材料
,特别涉及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含芴基的光敏性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增亮膜是显示设备上的一层关键光学膜材料,通常生产增亮膜需要在塑料底材上涂覆高折光率的光敏树脂固化形成特定的微棱镜结构,用于调控光线方向,提高显示亮度及成像质量。用于增亮膜上的高折光率含芴基的光敏树脂由于分子链中具有大量刚性的芳环,普遍具有较高粘度,不利于在基材上施胶加工,同时对基材的附着力较低。文献“低黏度高折光双醚芴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公开了一种降低含芴基光敏树脂粘度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引入长碳链降低树脂的粘度,但其制备过程时间长,且会产生大量盐类副产物。专利CN103980472A公开了一种芴类丙烯酸酯低聚物及其制备方法,虽然该方法实现了树脂粘度降低的效果,但在反应后需要加入大量活性稀释剂才能获得良好的基材附着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及含有其的含芴基的光敏性组合物,该组合物对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且粘度低,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操作性。
[0004]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该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条件温和简单,无副产物排放,无需对产物进行后处理,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加绿色环保。
[0005]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芴基的光敏性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6]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提供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所述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包括结构单元X、Y以及位于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链段两端的封端结构单元Z;
[0008]其中,X为
[0009]Y为
[0010]Z为
[0011]R1选自C2~C6的亚烷基或C6~C
10
的芳撑基;R2选自氢原子或C1~C3的烷基;R3选自氢原子或C1~C3的烷基;n1选自0~4中的任一整数;n2选自1~30中的任一整数;所述X、Y、Z三种结构单元在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摩尔占比之总和为1,且Y结构单元在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摩尔占比大于0。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加入聚乙二醇链段,对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进行聚乙二醇改性,可明显提高该聚合物对基材的附着力,同时降低其粘度,使其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操作性。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R1选自C2~C4的亚烷基或C
6~
C8的芳撑基。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R2选自氢原子或甲基,优选氢原子。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R3选自氢原子或甲基,优选甲基。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n1选自1~3中的任一整数。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n2选自4~20中的任一整数,优选9~16中的任一整数。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分别以a、b、c代表X、Y、Z三种结构单元在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摩尔占比,a:b:c=1:(0.11~0.34):(0.55~0.67)。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提供所述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使式(I)所示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和式(II)所示二元酸酐类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产物1;
[0021]使所述产物1与式(III)所示环氧化合物反应,得到所述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0022][0023]其中,R1、R2、R3、n1和n2如前所述。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1000g/mol,优选为200~800g/mol。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二元酸酐类化合物三者的摩尔比为1:(0.1~0.5):(1.05~3.05),优选为1:(0.11~0.33):(1.30~2.50),更优选为1:(0.11~0.33):(1.38~1.68)。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环氧化合物与二元酸酐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7),优选为1:(2.4~2.7),更优选为1:(2.49~2.52)。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在不同聚乙二醇分子量下,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二元酸酐类化合物和环氧化合物采用不同的比例,具体如下:
[0028]当所述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500g/mol,优选200~400g/mol,更优选400g/mol时,所述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二元酸酐类化合物三者的摩尔比为1:(0.11~0.33):(1.37~1.67),所述环氧化合物与二元酸酐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4~2.52)。
[0029]当所述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500~1000g/mol,优选600~800g/mol,更优选600g/mol时,所述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二元酸酐类化合物三者的摩尔比为1:(0.11~0.24):(1.38~1.56),所述环氧化合物与二元酸酐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49~2.52)。优选地,当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600~800g/mol,优选600g/mol时,所述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二元酸酐类化合物三者的摩尔比为1:0.11:1.39,所述环氧化合物与二元酸酐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49。
[0030]根据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调整各种反应物的比例,可使得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制成的光敏性组合物具有更好的基材附着力。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二元酸酐类化合物的酯化反应温度为90~110℃,酯化反应时间为2~5小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二元酸酐类化合物的酯化反应在酯化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所述酯化催化剂包括四甲基溴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丙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硫酸、氯化氢、对甲苯磺酸、无水碳酸钾、三乙胺、N,N

二甲基苄胺、N,N

二甲基苯胺、三甲基苄基氯化铵、三苯基膦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四丁基溴化铵。所述酯化催化剂的质量为所述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二元酸酐类化合物和环氧化合物四者总质量的0.1~3%,优选0.5~2%。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二元酸酐类化合物的酯化反应在溶剂体系中进行。所述溶剂包括1,4

二氧六环、甲苯、二甲苯、苯、四氢呋喃、N,N

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为1,4

二氧六环。所述溶剂的用量可视反应物的溶解情况、反应程度等,结合本领域通用手段进行调整。作为示例,溶剂的用量可使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二元酸酐类化合物和环氧化合物四种反应物的在反应体系中的总质量浓度为10~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包括结构单元X、Y以及位于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链段两端的封端结构单元Z;其中,X为Y为Z为R1选自C2~C6的亚烷基或C6~C
10
的芳撑基;R2选自氢原子或C1~C3的烷基;R3选自氢原子或C1~C3的烷基;n1选自0~4中的任一整数;n2选自1~30中的任一整数;所述X、Y、Z三种结构单元在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摩尔占比之总和为1,且Y结构单元在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摩尔占比大于0。2.权利要求1所述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使式(I)所示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和式(II)所示二元酸酐类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产物1;使所述产物1与式(III)所示环氧化合物反应,得到所述含芴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其中,R1、R2、R3、n1和n2如权利要求1所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1000g/mol。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芴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二元酸酐类化合物三者的摩尔比为1:(0.1~0.5):(1.05~3.05)。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乐文张祖华郑华桂朱凯东禤靖邓晓宁詹深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硅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