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双棱镜快速平滑跟踪目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350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双棱镜快速跟踪目标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旋转双棱镜非线性问题近似线性化,减小因非线性带来的对目标跟踪能力的影响。其核心在于将系统对目标闭环跟踪的控制器增益设计为以目标俯仰角为自变量的函数,以克服目标在接近旋转双棱镜系统盲区和最大视场附近时导致的棱镜速率大,跟踪能力下降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旋转双棱镜快速跟踪目标方法能够对目标进行快速平滑闭环跟踪。对目标进行快速平滑闭环跟踪。对目标进行快速平滑闭环跟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双棱镜快速平滑跟踪目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跟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双棱镜快速平滑跟踪目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光电跟踪领域通常采用万向架和快反镜作为目标跟踪的执行机构,万向架机构可进行大角度偏转,适用于对运动范围大的目标进行跟踪,但万向架结构体积大,惯性大、动态响应较差。快反镜响应速度快,跟踪精度高,但偏转角度小,不适用于运动范围较大的目标。
[0003]旋转双棱镜通过两个棱镜共轴排列独立旋转,具有结构紧凑、指向精度高、体积小,动态性能强、可实现大口径光束大角度偏转等特点,作为目标跟踪的执行机构相对于传统万向架等机构有一定优势。
[0004]传统的目标跟踪执行机构万向架和快反镜,其光束指向与机构偏转角度为线性关系,而旋转双棱镜系统光束指向与棱镜旋转角度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在先技术(参见李锦英等专利:CN106802672A)提出了旋转双棱镜用于目标实时跟踪的闭环控制方法,但所提出的方法中并不涉及旋转双棱镜系统因非线性带来的目标跟踪能力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的应用难题是:旋转双棱镜系统中光束指向与棱镜旋转角度之间有着非线性关系,且在目标位于旋转双棱镜系统盲区和最大视场附近,非线性关系增强,棱镜旋转速率增大,导致系统对目标时跟踪动态响应下降,跟踪能力不足。由于非线性因素的存在,采用传统的闭环控制方法,不能实现对目标的快速平滑跟踪。
[0006]本专利技术产生的实际意义为:通过将传统闭环控制器的增益设计为目标俯仰角的自变量函数,以适应目标位于旋转双棱镜系统不同视场位置带来的非线性影响。当非线性增强棱镜速率增大跟踪误差大时,控制器比例增益增大,加快系统动态响应。当非线性影响小棱镜速率变化不大跟踪误差小时,减小控制器比例增益,保证系统的稳态性能。变增益控制器可以使得旋转双棱镜系统局部线性化,实现对目标的快速平滑跟踪。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转双棱镜快速平滑跟踪目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8]步骤1)、旋转双棱镜用于目标跟踪执行机构,对目标跟踪时,根据目标引导方位角Θ、俯仰角Φ,采用一阶近轴近似理论反解得到棱镜旋转角度θ1和θ2:
[0009][0010][0011]其中,δ1、δ2为光束依次通过两棱镜后的折射角度,只与两棱镜的折射率n1、n2和顶
角α1、α2有关:
[0012]δ1=α1(n1‑
1)
ꢀꢀꢀ
(3)
[0013]δ2=α2(n2‑
1)
ꢀꢀꢀ
(4)
[0014]步骤2)、电机带动两棱镜旋转角度θ1和θ2,目标依次通过两棱镜折射后到达图像探测器上,此时图像探测器上存在脱靶量,将脱靶量送入到控制系统中,作为闭环控制器的输入信息。将控制器的比例增益设计为以目标俯仰角为自变量的函数,比例增益分为俯仰角误差比例增益K
E
、方位角误差比例增益K
A

[0015][0016][0017]其中,Φ
max
为旋转双棱镜系统的视场最大俯仰角,K1、K2为固定常数。
[0018]步骤3)、将图像探测器脱靶量分解为俯仰角误差ΔΦ1、方位角误差ΔΘ1,俯仰角误差和方位角误差作为比例增益控制器的输入信息,经过比例增益控制器后,得到与原始俯仰角误差ΔΦ1、原始方位角误差ΔΘ1成比例关系的俯仰角误差ΔΦ、方位角误差ΔΘ:
[0019][0020][0021]步骤4)、将俯仰角误差ΔΦ、方位角误差ΔΘ输入到解耦系统中,通过旋转双棱镜系统解耦算法,根据俯仰角和方位角误差解耦得到两棱镜的补偿旋转角度Δθ1、Δθ2:
[0022][0023][0024]步骤5)、电机带动两棱镜旋转角度Δθ1、Δθ2,目标再次通过两棱镜折射后达到视场中心位置,实现对目标的快速实时平滑闭环跟踪。
[002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
[0026](1)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目标快速平滑闭环跟踪。
[0027](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变增益控制器能够使得旋转双棱镜系统非线性问题局部线性化,减小目标跟踪误差。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原理框图;
[0029]图2为目标引导方位角和俯引导俯仰角曲线图,其中,图2(a)为目标引导方位角曲线图,图2(b)为目标引导俯仰角曲线图;
[0030]图3为方位角误差比例增益和俯仰角误差比例增益变化曲线图,其中,图3(a)为方位角误差比例增益变化曲线图,图3(b)为俯仰角误差比例增益变化曲线图;
[0031]图4为变增益控制与固定增益控制误差对比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双棱镜快速平滑跟踪目标的方法,将旋转双棱镜系统非线性问题局部线性化,增强对目标在旋转双棱镜系统视场盲点和最大俯仰角附近时的跟踪能力,减小跟踪误差,达到在旋转双棱镜的整个视场范围内对目标的快速平滑跟踪。具体为将旋转双棱镜的控制器比例增益设计为以目标俯仰角为自变量的函数,以适应目标在旋转双棱镜系统不同视场位置带来的棱镜旋转速率不同、动态响应能力不同的问题。
[0034]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旋转双棱镜快速平滑跟踪目标方法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0035]步骤1)、目标引导位置方位角Θ和俯仰角变化参加图2,图2(a)为目标引导方位角变化曲线,图2(b)为目标引导俯仰角变化曲线。根据目标引导位置通过一阶近轴近似理论反解得到棱镜旋转角度θ1、θ2:
[0036][0037][0038]其中,δ1、δ2为光束依次通过两棱镜折射后的偏转角度,根据一阶近轴近似理论,光束通过棱镜后的偏转只与两棱镜的折射率n1、n2和顶角α1、α2有关:
[0039]δ1=α1(n1‑
1)
ꢀꢀꢀ
(3)
[0040]δ2=α2(n2‑
1)
ꢀꢀꢀ
(4)
[0041]本实例中两棱镜顶角都为7.5
°
,折射率为1.5,旋转双棱镜系统视场范围为0
°
~7.5
°

[0042]步骤2)、电机带动棱镜旋转到角度θ1、θ2处,目标通过两棱镜折射后到达图像探测器视场中,此时在探测器上存在目标脱靶量,脱靶量作为控制器输入信息,并将控制器的比例增益设计为以目标引导俯仰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具体设计为俯仰角误差比例增益K
E
、方位角误差比例增益K
A

[0043][0044][0045]其中,Φ
max
为旋转双棱镜系统的视场最大俯仰角,K1、K2为固定常数。参见图3,图3(a)为俯仰角误差比例增益K
E
、图3(b)方位角误差比例增益K
A
的变化曲线图。
[0046]步骤3)、将图像探测器上的脱靶量分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双棱镜快速平滑跟踪目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旋转双棱镜系统用于目标跟踪过程中,根据目标引导方位角Θ、俯仰角Φ,通过一阶近轴近似理论方法反解得到棱镜旋转角度,目标通过棱镜折射后到达图像探测器上,此时图像探测器上存在脱靶量,需要根据脱靶量解算出棱镜补偿旋转角度;步骤2)、在图像闭环中,将图像探测器的脱靶量作为控制器的输入信息,控制器比例增益设计为目标俯仰角的自变量函数,以适应旋转双棱镜系统在跟踪目标时由于目标在不同位置带来的跟踪能力不同的问题,具体分为俯仰角误差比例增益K
E
、方位角误差比例增益K
A
::其中,Φ
ma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英夏华阳夏运霞袁良柱温飘张文雪黄永梅包启亮马浩统雍立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