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01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包括接地块(10)、接线端子(20)及接地电缆(40),所述接地块安装在相邻两节车辆的车体端部,所述接地电缆的两端分别压装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相邻两节车辆的车体端部分别安装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支架(50),所述支架上设置线夹(30),所述接地电缆的接线端子分别跨过一所述线夹后与一节车辆上的所述接地块连接,且所述接地电缆在相邻两节车辆的线夹之间预留摆动长度,所述摆动长度满足所述车辆过最小曲线半径时对所述接线电缆的摆动量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接线端子与接地电缆连接处的受力,避免了接地电缆在接线端子处容易断裂,有效提高了列车安全性能。效提高了列车安全性能。效提高了列车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特别是一种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轨道车辆电磁兼容性能,需要将车辆上的电气电子设备进行可靠接地。同时,为了保证整列车各节车体等电势,在列车车端设置跨接的接地线,有效降低车上设备的电磁干扰,实现车辆的接地保护。
[0003]现有的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仅用接线头将接地电缆固定在车体接地块上,在列车运动过程中电缆随之剧烈摆动,接地电缆容易在接线头衔接处断裂,影响车辆接地保护性能,影响车辆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中接地线容易断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避免接地线断裂,提高列车运行过程中接地可靠性的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包括接地块、接线端子及接地电缆,所述接地块安装在相邻两节车辆的车体端部,所述接地电缆的两端分别压装所述接线端子,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相邻两节车辆的车体端部分别安装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线夹,所述接地电缆一端的接线端子跨过一所述线夹后与一节车辆上的所述接地块连接,另一端的接线端子跨过另一所述线夹后与另一节车辆上的所述接地块连接,且所述接地电缆在相邻两节车辆的线夹之间预留摆动长度,所述摆动长度满足所述车辆过最小曲线半径时对所述接线电缆的摆动量要求。
[0007]本技术通过在接地块的前端设置线夹,且线夹经支架固定在车体上,使本技术在保证车辆的车端跨接地线在满足接地性能的前提下,将接地电缆的摆动点由接线端子处调整到支架上的线夹处,减小了接线端子与接地电缆连接处的受力,避免了接地电缆在接线端子处断裂,有效提高了列车安全性能。
[0008]优选地,所述接地块的接地端子安装孔的朝向与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一致,从而使接线端子灵活地固定在接地块上,并方便调节接地电缆的固定角度。
[0009]优选地,所述接地块的材质与所述车体的材质一致,且所述接地块的外侧镀锡,以保证接地块的接地性能良好。
[0010]优选地,所述接地电缆的剥线长度略小于所述接线端子的压线孔长度,以保证接地电缆与接线端子的压线孔连接良好。
[0011]优选地,所述支架的下部折弯,且折弯角度保证固定在线夹上的接地电缆在自然状态下为垂顺状态。
[0012]优选地,所述线夹上设置电缆孔,所述电缆孔的孔径与所述接地电缆的外径匹配。
[0013]优选地,所述接地电缆选用线径大于等于95平方毫米的柔性护套电缆,且所述接地电缆的导体柔软度为六级柔软度,避免在车辆运动过程中接地电缆剧烈摆动引起的接地电缆导体断裂。
[0014]优选地,在相邻两节车辆保持正常车辆间距时,所述接地电缆的整体形状为U型结构,且所述接地电缆的最低点不低于车辆的最低限界点。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集成了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保证车端跨接地线在满足接地性能的前提下,调整电缆摆动点,将摆动点由接线端子处调整到支架上的线夹,减小了接线端子与电缆连接处的受力,避免了接地电缆在接线端子处容易断裂,有效提高了列车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的支架组装结构的主视图。
[0020]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进行描述的,并不对本专利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3]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一实施例包括接地块10、接线端子20、线夹30、接地电缆40及用于固定接地电缆40的支架50。
[0024]接地块10的焊接位置在车体端部的底架上,且焊接位置应避开与分线箱、管路干涉。接地块10上设置有适配螺栓紧固的通孔或螺纹孔,用于接线端子20紧固。接地块10的接地端子安装孔朝向为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从而使接线端子20灵活地固定在接地块10上,方便调节接地电缆40的固定角度。
[0025]需要说明的是,接地块10的材质与车体制造材质保持一致。例如,车体型材为铝合金,接地块10也使用铝合金,并在接地块10的外侧镀锡,保证接地性能良好。
[0026]接线端子20为接地电缆40与接地块10连接的金属部件,具备良好导电性能。接线端子20的一端采用压接方式紧固接地电缆40的金属导体,另一端设置螺栓孔与接地块10上的通孔或螺栓孔适配,采用紧固螺栓就可将接线端子20紧固在接地块10上。
[0027]接地电缆40的两端分别压接接线端子20,接地电缆40的剥线长度略小于接线端子20的压线孔长度。接地电缆40的长度满足列车在运动状态下的摆动量,并且不低于最低限界点。本实施例为两个接线端子20安装后,两个线夹30之间的接地电缆长度为1300mm。
[0028]支架50为金属板件,支架50整体使用螺栓安装在车体的预设C型槽、铆螺母或钢螺套上。支架50上安装适配接地电缆40的线夹30。线夹30用于接地电缆40的固定,线夹30上设置圆型的电缆孔301,电缆孔301周边设置弹性橡胶衬垫,以避免割伤接地电缆40。支架50的下部折弯,其折弯角度能保证固定在线夹30上的接地电缆40在自然状态下为垂顺状态,具体如图1所示。
[0029]本技术使用时,先在两个车端的支架50安装好后,使用线夹30将压接好的接地电缆40固定在支架50上(需要说明的是,线夹30安装时对接地电缆40先进行初步固定,并未完全拧紧线夹螺栓,以方便后续的接地电缆40在线夹30上的固定点调整),并保证支架50的整体安装角度和接线端子20的安装角度都适配接地电缆40的弯曲弧度,两个车端的线夹30之间预留的接地电缆摆动长度满足列车过最小曲线半径时的摆动幅度要求,以避免引起接地电缆40刮伤或绷断;然后将两个车端处的接线端子20用螺栓紧固在接地块10上,紧固时保证接线端子20、接地电缆40和固定线夹30在自然状态下顺滑,不至于使接地电缆40在接线端子20、线夹30处憋紧。调整和固定好接线端子20后,再对线夹30上的线夹螺栓进行紧固,可保证接地电缆40在线夹30上的固定位置选取合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包括接地块(10)、接线端子(20)及接地电缆(40),所述接地块安装在相邻两节车辆的车体端部,所述接地电缆的两端分别压装所述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节车辆的车体端部分别安装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支架(50),所述支架上设置线夹(30),所述接地电缆一端的接线端子跨过一所述线夹后与一节车辆上的所述接地块连接,另一端的接线端子跨过另一所述线夹后与另一节车辆上的所述接地块连接,且所述接地电缆在相邻两节车辆的线夹之间预留摆动长度,所述摆动长度满足所述车辆过最小曲线半径时对所述接地电缆的摆动量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块的接地端子安装孔的朝向与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端接地线跨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块的材质与所述车体的材质一致,且所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英龚娟胡根连汤人杰白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