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72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若干个插入柱,插在河道两侧,沿着河道设置,插入柱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和至少一第二间隙,并且第二间隙设置第一间隙的中间部位,分割第一间隙,与第一间隙连通,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用于容纳土壤;以及若干个隔网,插接在插入柱之间,挡住第一间隙处的土壤,并且隔网与水流接触,流通水流;从而克服了河道两侧的生态系统与水流之间接触较少,不能顺畅地活动,影响了生态健康的技术问题。影响了生态健康的技术问题。影响了生态健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生态
,具体的说是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石头、水泥砌筑,将河道两侧与水流隔开,防止河道两侧塌陷,破坏河道水生态系统,然而,砌筑后,又导致河道两侧的生态系统与水流之间接触较少,不能顺畅地活动,影响了生态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河道两侧的生态系统与水流之间接触较少,不能顺畅地活动,影响了生态健康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
[0005]若干个插入柱,插在河道两侧,沿着河道设置,所述插入柱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和至少一第二间隙,并且所述第二间隙设置所述第一间隙的中间部位,分割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用于容纳土壤;
[0006]以及若干个隔网,插接在所述插入柱之间,挡住所述第一间隙处的土壤,并且所述隔网与水流接触,流通水流。
[0007]进一步的:所述插入柱包括:一方形柱体,所述方形柱体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以及一锥形体,连接在所述方形柱体的底部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隔网的外形为长方形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隔网的断面为弧形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隔网的长度尺寸等于所述方形柱体的长度尺寸。
[00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插入柱,插在河道两侧,沿着河道设置,插入柱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有利于土壤进入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土壤与插入柱之间充分接触,使得插入柱的结构可靠性较好,防止河道两侧塌陷的效果较好,并且在插入柱之间设置隔网,形成了阻挡,使得土壤被限位,减少了土壤的流失,同时不会影响水流流通,土壤与水流能够充分接触,保护了生态健康;从而克服了河道两侧的生态系统与水流之间接触较少,不能顺畅地活动,影响了生态健康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生态系统与水流之间接触相对较多,不影响顺畅地活动,保护了生态健康的技术效果,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实际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插入柱和隔网排布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插入柱和隔网拼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0.插入柱,11.第一间隙,12.第二间隙,13.方形柱体,14.锥形体,20.隔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河道两侧的生态系统与水流之间接触较少,不能顺畅地活动,影响了生态健康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并且达到了生态系统与水流之间接触相对较多,不影响顺畅地活动,保护了生态健康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0018]一实施方式:
[0019]见图1、图2、图3;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
[0020]若干个插入柱10,插在河道两侧,沿着河道设置,所述插入柱10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11和至少一第二间隙12,并且所述第二间隙12设置所述第一间隙11的中间部位,分割所述第一间隙11,与所述第一间隙11连通,所述第一间隙11和所述第二间隙12用于容纳土壤;
[0021]以及若干个隔网20,插接在所述插入柱10之间,挡住所述第一间隙11处的土壤,并且所述隔网20与水流接触,流通水流;
[0022]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插入柱10,插在河道两侧,沿着河道设置,插入柱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1和第二间隙12,有利于土壤进入第一间隙11和第二间隙12,土壤与插入柱10之间充分接触,使得插入柱10的结构可靠性较好,防止河道两侧塌陷的效果较好,并且在插入柱10之间设置隔网20,形成了阻挡,使得土壤被限位,减少了土壤的流失,同时不会影响水流流通,土壤与水流能够充分接触,保护了生态健康;
[0023]另一实施方式:
[0024]见图1、图2、图3;实施时,所述插入柱10包括:一方形柱体13,所述方形柱体13之间具有所述第一间隙11和所述第二间隙12;以及一锥形体14,连接在所述方形柱体13的底部上;方形柱体13和锥形体14通过钢筋和水泥浇筑而成;设置有锥形体14有利于插入地面;设置有方形柱体13,规则的形状,有利于按序排布,形成第一间隙11和第二间隙12;
[0025]第一间隙11为长方体形结构空间;第二间隙12为长方体形结构空间,与第一间隙11之间连通交错,增加了土壤与插入柱10的接触面积,使得插入柱10的结构可靠性较好,能够很好的形成阻挡,防止河道两侧塌陷;
[0026]另一实施方式:
[0027]见图1、图2、图3;实施时,所述隔网20的外形为长方形结构,为不锈钢网板状结构,与方形柱体13上预留的插槽插接,安装更换较方便,能够很好的形成阻挡,防止大量的土壤流失,减慢了土壤流失的速度,土壤被滞留,提高了与插入柱10接触的可靠性;
[0028]所述隔网20的断面为弧形结构,隔网20为不锈钢网板状结构折弯成弧形,弧形结构类似网兜,更加有利于减慢了土壤流失的速度,土壤被滞留,提高了与插入柱10接触的可靠性;
[0029]所述隔网20的长度尺寸等于所述方形柱体13的长度尺寸,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
积,保证了滞留土壤的效果,而且隔网20能够被水流流通穿过,不会影响水流与土壤接触,尤其在下雨时,雨水能够顺着河道两侧的土壤,由隔网20渗入河道水流,河道两侧的生态系统与河道水流之间接触相对较多;
[0030]工作原理如下:设置有插入柱10,插在河道两侧,沿着河道设置,插入柱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1和第二间隙12,有利于土壤进入第一间隙11和第二间隙12,土壤与插入柱10之间充分接触,使得插入柱10的结构可靠性较好,防止河道两侧塌陷的效果较好,并且在插入柱10之间设置隔网20,形成了阻挡,使得土壤被限位,减少了土壤的流失,同时不会影响水流流通,土壤与水流能够充分接触,保护了生态健康;
[0031]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0032]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插入柱(10),插在河道两侧,沿着河道设置,所述插入柱(10)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11)和至少一第二间隙(12),并且所述第二间隙(12)设置所述第一间隙(11)的中间部位,分割所述第一间隙(11),与所述第一间隙(11)连通,所述第一间隙(11)和所述第二间隙(12)用于容纳土壤;以及若干个隔网(20),插接在所述插入柱(10)之间,挡住所述第一间隙(11)处的土壤,并且所述隔网(20)与水流接触,流通水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思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