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及多泥沙河流码头技术

技术编号:337436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及多泥沙河流码头,方法包括:步骤1:在码头上设船舶进港感应器和防淤喷嘴,防淤喷嘴经由控制阀连接码头的供水系统,控制阀连接码头上的控制系统;步骤2:船舶进入码头港池时,船体下部水体处于搅动状态,感应器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防淤喷嘴喷射压力水流,激起船舶底部泥沙,泥水随河道水流流向下游;步骤3:船舶靠港停泊时,感应器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控制停泊区上部的喷嘴停止喷水;步骤4:船舶离港时,防淤喷嘴开启,如同时有船舶靠港,控制停泊区上部喷嘴不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船只进港的水力,激起船舶底部及下部泥沙,随河道水流带走,防止码头港区的淤积,减少专门的清淤工作和对通航的干扰。的干扰。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及多泥沙河流码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泥沙河流码头
,具体涉及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多泥沙河流如黄河中下游的通航码头,因水流含沙量高,在码头港区,因船舶进港制动,泥沙易沉积,采用专门的清淤船只进行清淤,对通航造成不利影响,也增加了管理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及多泥沙河流码头,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多泥沙河流如黄河中下游的通航码头,因水流含沙量高,在码头港区,因船舶进港制动,泥沙易沉积,采用专门的清淤船只进行清淤,对通航造成不利影响,也增加了管理费用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1:在多泥沙河流码头上设用于感应船舶的感应器和防淤喷嘴,防淤喷嘴经由控制阀连接多泥沙河流码头的供水系统,控制阀连接多泥沙河流码头上的控制系统;
[0006]步骤2:船舶进入码头港池时,船体下部水体处于搅动状态,感应器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防淤喷嘴喷射压力水流,激起船舶底部泥沙,泥水随河道水流流向下游;
[0007]步骤3:船舶靠港停泊时,感应器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控制停泊区上部的喷嘴停止喷水;
[0008]步骤4:船舶离港时,防淤喷嘴开启,如同时有船舶靠港,控制停泊区上部喷嘴不工作。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考虑泥沙河流船型,从最高通航水位以下1

2m开始布设防淤喷嘴,间排距为2m,每排单独控制喷射。
[0010]优选的,所述码头的防淤系统分进港区、停泊区和离港区三段设置,所述码头的防淤系统包括:感应器、防淤喷嘴、水管、控制阀、控制系统,所述水管与码头的供水系统连接。
[0011]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其通过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进行防淤,所述多泥沙河流码头包括码头基体,所述码头基体沿河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进港区、停泊区和离港区。
[0012]优选的,所述供水系统包括辅助供水装置,所述辅助供水装置包括:
[0013]辅助箱,设置在多泥沙河流码头上,所述辅助箱内设置:
[0014]第一缸体,设置在所述辅助箱内上端,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上下滑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下端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下端滑动贯穿所述缸体下端;
[0015]第二缸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右侧;
[0016]第二活塞杆,滑动贯穿所述第一缸体右侧及第二缸体左侧;
[0017]第二活塞,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杆固
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缸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
[0018]第一水平连接杆,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活塞右端,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右端水平贯穿所述第二缸体右侧;
[0019]第一齿轮,与所述辅助箱内前和/或后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下端设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位于第一齿轮上端;
[0020]第二齿条,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齿条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直滑动板,所述第一竖直滑动板与所述辅助箱内前和/或后侧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啮合在所述第一齿轮右侧,所述第一竖直滑动板与辅助箱上端内壁之间设置第一弹簧;
[0021]移动箱,上端右部与所述第二齿条下端连接,所述移动箱上端左部通过若干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一缸体下端或辅助箱上端固定连接;
[0022]第一处理箱,设置在所述移动箱,所述移动箱内还设置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管用于放至河道,所述水泵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左侧上部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处理箱下端的出水口与防淤喷嘴通过管道连通;
[0023]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箱内、且位于第一进水口下方;
[0024]水平移动板,与所述第一处理箱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水平移动板下端设置防水壳,所述防水壳内设置防水电机,所述防水壳下端设置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与所述防水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25]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水平移动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箱上端内壁固定连接;
[0026]竖直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移动板下端,所述竖直连接杆下端贯穿至所述第一处理箱下方,所述移动箱下端设置供所述竖直连接杆贯穿的贯通孔,所述竖直连接杆下端设置检测器件;
[0027]第二处理箱,设置在所述移动箱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处理箱右侧;
[0028]倾斜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箱的第一杂质出口及所述第二处理箱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杂质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端右侧;
[0029]储存箱,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箱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处理箱右侧,所述第二处理箱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储存箱连通;
[0030]储液箱,设置在所述辅助箱内、且用于储存辅助液体,所述辅助箱体包括防臭剂,所述储液箱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箱及储存箱通过连接管连通;
[0031]驱动箱,设置在所述移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设置:第二齿轮,与所述驱动箱的前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绕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后侧,所述绕线轮上连接有连接拉绳;第二水平连接杆,左部上端设置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啮合在第二齿轮下端,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杆右部贯穿至第二处理箱内,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杆右端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箱内杂质推至储存箱内;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箱内,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端通过第四弹簧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与所述驱动箱内壁上下滑动连接;竖直推杆,上部贯穿至所述倾斜管道内,所述竖直推杆上端连接有压板,所述连接拉绳一端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拉绳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块后与所述第一移动块及所述竖直推杆固定连接。
[0032]优选的,且进港区、停泊区和离港区均对应设置防淤机构,所述防淤机构靠近河水
的一端从上到下设有若干保护块,所述防淤机构包括防淤壳,所述防淤壳与所述河水的河底连接,所述防淤壳的上部靠近河水的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所述若干保护块,所述防淤壳的上侧设有清污机构,所述防淤壳和基体的内部下侧连通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设有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若干防淤喷嘴;
[0033]所述若干防淤喷嘴均布设置在所述防淤壳靠近河水的一端,所述若干防淤喷嘴分别与输水支路连接,沿河水流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若干所述输水支路与输水主路连通,所述输水主路与控制阀连接,所述进港区、停泊区和离港区设置的防淤机构中的输水主路与水管连通。
[0034]优选的,所述喷水机构连接有感应器和控制系统,所述感应器为船舶进港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在防淤壳的上端靠近河水的一侧,用于检测船舶的位置,所述感应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若干所述控制阀电连接,且控制阀用于控制防淤喷嘴的工作。
[0035]优选的,所述清污机构包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多泥沙河流码头上设用于感应船舶(14)的感应器(13)和防淤喷嘴(8),防淤喷嘴(8)经由控制阀(701)连接多泥沙河流码头的供水系统,控制阀(701)连接多泥沙河流码头上的控制系统(12);步骤2:船舶(14)进入码头港池时,船体下部水体处于搅动状态,感应器(13)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12),防淤喷嘴(8)喷射压力水流,激起船舶(14)底部泥沙,泥水随河道水流流向下游;步骤3:船舶(14)靠港停泊时,感应器(13)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12),控制停泊区(1502)上部的喷嘴停止喷水;步骤4:船舶(14)离港时,防淤喷嘴(8)开启,如同时有船舶(14)靠港,控制停泊区(1502)上部喷嘴不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考虑泥沙河流船型,从最高通航水位以下1

2m开始布设防淤喷嘴(8),间排距为2m,每排单独控制喷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头的防淤系统分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和离港区(1503)三段设置,所述码头的防淤系统包括:感应器(13)、防淤喷嘴(8)、水管(16)、控制阀(701)、控制系统(12),所述水管(16)与码头的供水系统连接。4.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进行防淤,所述多泥沙河流码头包括码头基体(1),所述码头基体(1)沿河水(15)流动方向依次分为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和离港区(15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辅助供水装置(3),所述辅助供水装置(3)包括:辅助箱(31),设置在多泥沙河流码头上,所述辅助箱(31)内设置:第一缸体(32),设置在所述辅助箱(31)内上端,所述第一缸体(32)内设置上下滑动的第一活塞(33),所述第一活塞(33)下端连接有第一活塞杆(34),所述第一活塞杆(34)下端滑动贯穿所述缸体下端;第二缸体(35),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32)右侧;第二活塞杆(36),滑动贯穿所述第一缸体(32)右侧及第二缸体(35)左侧;第二活塞(37),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缸体(35)内,所述第二活塞(37)与所述第二活塞杆(3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37)与所述第二缸体(35)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第一水平连接杆(38),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活塞(37)右端,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38)右端水平贯穿所述第二缸体(35)右侧;第一齿轮(39),与所述辅助箱(31)内前和/或后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38)下端设置与所述第一齿轮(39)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位于第一齿轮(39)上端;第二齿条(310),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齿条(310)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直滑动板(311),所述第一竖直滑动板(311)与所述辅助箱(31)内前和/或后侧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
第二齿条(310)啮合在所述第一齿轮(39)右侧,所述第一竖直滑动板(311)与辅助箱(31)上端内壁之间设置第一弹簧(312);移动箱(313),上端右部与所述第二齿条(310)下端连接,所述移动箱(313)上端左部通过若干第二弹簧(314)与所述第一缸体(32)下端或辅助箱(31)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处理箱(315),设置在所述移动箱(313),所述移动箱(313)内还设置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管(16)用于放至河道,所述水泵的出水管(16)与所述第一处理箱(315)的左侧上部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处理箱(315)下端的出水口与防淤喷嘴(8)通过管道连通;第一过滤网(316),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箱(315)内、且位于第一进水口下方;水平移动板(317),与所述第一处理箱(315)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水平移动板(317)下端设置防水壳(318),所述防水壳(318)内设置防水电机(2),所述防水壳(318)下端设置搅拌杆(319),所述搅拌杆(319)与所述防水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三弹簧(320),一端与所述水平移动板(31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20)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箱(315)上端内壁固定连接;竖直连接杆(321),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移动板(317)下端,所述竖直连接杆(321)下端贯穿至所述第一处理箱(315)下方,所述移动箱(313)下端设置供所述竖直连接杆(321)贯穿的贯通孔,所述竖直连接杆(321)下端设置检测器件;第二处理箱(322),设置在所述移动箱(313)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处理箱(315)右侧;倾斜管道(32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箱(315)的第一杂质出口及所述第二处理箱(322)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杂质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16)上端右侧;储存箱(324),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箱(31)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处理箱(322)右侧,所述第二处理箱(322)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储存箱(324)连通;储液箱(328),设置在所述辅助箱(31)内、且用于储存辅助液体,所述辅助箱(31)体包括防臭剂,所述储液箱(328)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箱(322)及储存箱(324)通过连接管连通;驱动箱(325),设置在所述移动箱(313),所述驱动箱(325)内设置:第二齿轮(326),与所述驱动箱(325)的前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26)由第二驱动电机(2)驱动;绕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326)的后侧,所述绕线轮上连接有连接拉绳(327);第二水平连接杆(329),左部上端设置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啮合在第二齿轮(326)下端,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杆(329)右部贯穿至第二处理箱(322)内,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杆(329)右端连接有推板(330),所述推板(330)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箱(322)内杂质推至储存箱(324)内;第一固定块(331),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箱(325)内,所述第一固定块(331)上端通过第四弹簧(335)连接有第一移动块(332),所述第一移动块(332)与所述驱动箱(325)内壁上下滑动连接;竖直推杆(333),上部贯穿至所述倾斜管道(323)内,所述竖直推杆(333)上端连接有压板(334),所述连接拉绳(327)一端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拉绳(327)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块(331)后与所述第一移动块(332)及所述竖直推杆(333)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其特征在于:且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和离港区(1503)均对应设置防淤机构,所述防淤机构靠近河水(15)的一端从上到下设有若干保护块(5);所述防淤机构包括防淤壳(6),所述防淤壳(6)与所述河水(1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遵党杨顺群孙鹏辉杨建郑宇陶玉波胡能明王岳李远程张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