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转子动平衡机切削后毛刺清除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210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子动平衡机切削后毛刺清除的装置。工件放置在主体支撑结构上,主体支撑结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毛刺去除结构,主体支撑结构一侧还安装有一个工件旋转驱动结构,工件旋转驱动结构驱动工件旋转,毛刺去除结构对旋转状态下的转子进行毛刺清除,毛刺收集结构的局部位于主体支撑结构下方用于承接工件切削后的毛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转子,驱动转子旋转后,接触毛刷对切削毛刺或切削屑进行清除,有效防止在清屑时转子掉出,提高清屑效率,减少废屑的飞溅,稳定可靠,实现自动化。自动化。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转子动平衡机切削后毛刺清除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毛刺清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转子动平衡机切削后毛刺清除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转子的动平衡过程中,需要用铣刀切削去重来达到动平衡的目的。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刀具磨损或转子材质等原因,容易在刀痕处产生毛刺,特别是当切削材质为塑料时,由于切削过程产生热量,会将切削下的塑料屑融化后黏连在转子切削刀痕处。对于转子后续工序的进行产生影响,故需要对此进行清除。
[0003]对于有切削毛刺或者切削屑黏连的转子,实际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毛刷来去除。通过毛刷旋转,带动转子旋转,当毛刺或者黏连的切削屑碰到毛刷时,被毛刷去除。
[0004]上述方法在实际生产时,由于转子没有被固定,在毛刷旋转时容易使转子脱离机器,造成丢件,去毛刺的效果也不好。同时被去除下的毛刺及废屑四处飞溅,不容易收集,对正常的生产过程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转子动平衡机切削后毛刺清除的装置。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包括主体支撑结构,工件两端支撑地放置在主体支撑结构上;
[0008]包括工件旋转驱动结构,在主体支撑结构一侧还安装有一个工件旋转驱动结构,工件旋转驱动结构驱动工件旋转;
[0009]包括毛刺去除结构,在主体支撑结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毛刺去除结构,毛刺去除结构通过驱动毛刷接触到转子的两端附近表面进而对旋转状态下的转子进行毛刺清除;毛刷具体可接触到转子周面靠近两端的边缘处。
[0010]包括毛刺收集结构,毛刺收集结构的局部位于主体支撑结构下方用于承接工件切削后的毛刺,并包裹在主体支撑结构的外围使得形成封闭空间防止毛刺飞出。
[0011]所述的主体支撑结构,包括底板、支撑柱、横梁、托块、毛刺去除机构安装座和后支撑框;底板一侧上固定安装后支撑框;底板另一侧上垂直安装两条支撑柱,两条支撑柱上均装有水平的横梁,横梁末端上装有支撑工件的托块,托块上安装放置工件,工件两端分别被两侧的托块支撑,两侧托块正下方的底板一侧上固定安装毛刺去除机构安装座。
[0012]所述的工件旋转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底座、移动板、皮带张紧结构、气缸、伺服电机和主动轮;驱动底座固定安装在主体支撑结构侧面;移动板通过第一导轨滑块副可水平移动地安装在驱动底座上,皮带张紧结构安装在移动板上,气缸平行于第一导轨滑块副设置在移动板下方的驱动底座上,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移动板;伺服电机固定在移动板底面,伺服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主动轮,皮带张紧结构和主动轮之间带传动连接。
[0013]所述的皮带张紧结构包括安装座、第一从动轮、弹性件、第二从动轮和皮带;移动板一侧上可旋转地安装有第一从动轮,移动板另一侧上通过第二导轨滑块副可水平移动地滑动安装有安装座,第二导轨滑块副与第一导轨滑块副平行设置,安装座连接平行于第二导轨滑块副的弹性件使得自身沿第二导轨滑块副方向移动受到限制,安装座上可旋转地安装有第二从动轮,皮带套装在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及第二从动轮上形成带传动。
[0014]所述的弹性件包括在安装座两侧分别布置的两对拉簧组,每对拉簧组包括沿沿平行于第二导轨滑块副方向对称布置的两根拉簧,拉簧一端钩接在安装座上,另一端钩接在固定于移动板上的拉簧支柱上。
[0015]所述的毛刺去除结构,包括毛刺底座、直线轴承安装座、直线轴承组件、毛刷固定架和毛刷;毛刺底座固定安装在主体支撑结构上;直线轴承安装座底部通过第三导轨滑块副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毛刺底座上,气缸固定安装在毛刺底座上,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板和直线轴承安装座固定连接;直线轴承安装座设有向上凸出部,凸出部上装有一对水平布置的直线轴承组件,毛刷固定架连接在直线轴承组件末端端部,毛刷固定架上安装毛刷。
[0016]所述的直线轴承组件包括轴和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固定在凸出部上,轴活动套装在直线轴承内沿轴向自由运动,轴穿过直线轴承的端部固定链接毛刷固定座,毛刷固定座和直线轴承之间的轴上套装有弹簧。
[0017]所述毛刷可调节朝向工件角度地安装在毛刷固定架上。
[0018]所述的毛刺收集结构包括漏斗,漏斗布置在主体支撑结构中间的下方。
[0019]在两侧毛刺去除机构安装座之间的主体支撑结构的底板中部开设通槽,所述的毛刺收集结构的漏斗位于通槽正下方用于承接从通槽中落下落入到漏斗中,漏斗上端与底板的通槽连接,下端和吸尘器入口连接;这样毛刺掉落后集中在漏斗中,最终通过吸尘器集中排出。
[0020]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通过固定转子,驱动转子旋转后,接触毛刷对切削毛刺或切削屑进行清除。有效防止在清屑时转子掉出,提高清屑效率,减少废屑的飞溅。
[0022]本技术的适用性较好,可以有效清除各种转子切削后的毛刺。同时被去除下的毛刺及废屑集中收集,不干扰正常的生产过程。稳定可靠,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总体结构爆炸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主体支撑结构B0爆炸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主体支撑结构B0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工件旋转驱动结构C0爆炸图。
[0028]图6是本技术工件旋转驱动结构C0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毛刺去除结构D0爆炸图。
[0030]图8是本技术毛刺去除结构D0示意图。
[0031]图9是本技术毛刺收集机构E0爆炸图。
[0032]图10是本技术毛刺收集机构E0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A0:工件;
[0035]B0:主体支撑结构;B1:底板;B2:支撑柱;B3:毛刺去除机构安装座;B4:横梁;B5:托块;B6:后支撑框;
[0036]C0:工件旋转驱动结构;C1:底座;C2:伺服电机;C3:主动轮;C4:第一导轨滑块副;C5:移动板;C6:气缸;C7:皮带张紧结构;C7.1:第一从动轮;C7.2:皮带;C7.3:第一拉簧支柱;C7.4:拉簧;C7.5:第二拉簧支柱;C7.6:第二导轨滑块副;C7.7:安装座;C7.8:第二从动轮;
[0037]D0:毛刺去除结构;D1:底座;D2:第三导轨滑块副;D3:连接板;D4:气缸;D5:直线轴承安装座;D6:直线轴承组件;D7:毛刷固定架;D8:毛刷;
[0038]E0:毛刺收集结构;E1

E5:钣金件;E6: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0]如图1和图2所示,本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工件A0、主体支撑结构B0、工件旋转驱动结构C0、毛刺去除结构D0和毛刺收集结构E0;工件A0支撑放置在主体支撑结构B0上,主体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转子动平衡机切削后毛刺清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A0)、主体支撑结构(B0)、工件旋转驱动结构(C0)、毛刺去除结构(D0)和毛刺收集结构(E0);工件(A0)支撑放置在主体支撑结构(B0)上,主体支撑结构(B0)两侧均安装有一个毛刺去除结构(D0),主体支撑结构(B0)一侧还安装有一个工件旋转驱动结构(C0),工件旋转驱动结构(C0)驱动工件(A0)旋转,毛刺去除结构(D0)对旋转状态下的转子进行毛刺清除,毛刺收集结构(E0)的局部位于主体支撑结构(B0)下方用于承接工件(A0)切削后的毛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动平衡机切削后毛刺清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支撑结构(B0),包括底板(B1)、支撑柱(B2)、横梁(B4)、托块(B5)、毛刺去除机构安装座(B3)和后支撑框(B6);底板(B1)一侧上固定安装后支撑框(B6);底板(B1)另一侧上垂直安装两条支撑柱(B2),两条支撑柱(B2)上均装有水平的横梁(B4),横梁(B4)末端上装有支撑工件(A0)的托块(B5),托块(B5)上安装放置工件(A0),工件(A0)两端分别被两侧的托块(B5)支撑,两侧托块(B5)正下方的底板(B1)一侧上固定安装毛刺去除机构安装座(B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动平衡机切削后毛刺清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旋转驱动结构(C0),包括第一底座(C1)、移动板(C5)、皮带张紧结构(C7)、第一气缸(C6)、伺服电机(C2)和主动轮(C3);第一底座(C1)固定安装在主体支撑结构(B0)侧面;移动板(C5)通过第一导轨滑块副(C4)可水平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底座(C1)上,皮带张紧结构(C7)安装在移动板(C5)上,第一气缸(C6)平行于第一导轨滑块副(C4)设置在移动板(C5)下方的第一底座(C1)上,第一气缸(C6)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移动板(C5);伺服电机(C2)固定在移动板(C5)底面,伺服电机(C2)输出轴同轴连接主动轮(C3),皮带张紧结构(C7)和主动轮(C3)之间带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动平衡机切削后毛刺清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带张紧结构(C7)包括安装座(C7.7)、第一从动轮(C7.1)、弹性件、第二从动轮(C7.8)和皮带(C7.2);移动板(C5)一侧上可旋转地安装有第一从动轮(C7.1),移动板(C5)另一侧上通过第二导轨滑块副(C7.6)可水平移动地滑动安装有安装座(C7.7),第二导轨滑块副(C7.6)与第一导轨滑块副(C4)平行设置,安装座(C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兴彭凯隆黄甫姚鞠松霖朱利良邹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集智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