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损耗的升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132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涉及用于电源或类似的电力系统的变换设备的低损耗的升压方法和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为:通过控制功率开关的开通与关断,来控制功率开关的占空比,通过电感储能,实现输出电压的升压和调压,使用辅助电感减少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其特征在于:电感的副边绕组向储能电容提供能量,而且为辅助电感向储能电容转移能量提供通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效、增强的效果,适用于通信电源,不间断电源等市电输入的开关电源设备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源或类似的电力系统的变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低损耗的升压方法和装置。单相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电源,不间断电源UPS等市电输入的开关电源设备中,其电路拓朴形式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可实现使输入电流满足IEC的相关谐波标准要求,同时使功率因数近似为1。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通常采用升压电路形式,传统的升压电路如图1所示,它的工作原理如下1. 通过控制功率开关S1的开通与关断,来控制功率开关S1的占空比,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的升压功能和调压功能;其电压公式为Vo=VIN/d,其中d为功率开关S1的占空比;2. 当功率开关S1导通时,市电电压加在电感Lm两端,给Lm充电储能,Lm电流上升,此时续流二极管D反向截止;3. 当功率开关S1关断时,由于Lm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续流二极管D导通,市电电压与电感Lm串联,电流经续流二极管D给输出电容Co与负载供电,电感Lm电流下降。这种传统的升压电路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当功率开关S1关断时,续流二极管D导通,流过正向导通电流;当功率开关S1开通时,续流二极管D承受反向电压,由于续流二极管D存在着反向恢复效应,续流二极管D并不会立刻截止,而会有电流反向流过续流二极管D,形成反向恢复电流,反向恢复电流与电感Lm中的电流一起流过功率开关S1,从而增加了功率开关S1的开通损耗和续流二极管D的损耗。当输出电压越高时,由于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更长,使上述问题更加严重;功率开关S1的开关频率越高,则反向恢复电流造成的损耗越大;上述电路特有的问题限制了电路工作频率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采用一个辅助电感与续流二极管D串联来减少反向恢复电流。但辅助电感只能用来减少反向恢复电流,并不能减小反向恢复电流能量;要防止这部分能量形成损耗,还需要增加一个储能电容来储存反向恢复能量,直到功率开关S1重新导通后再把储存的能量送回输出电容;但这时,储能电容的引入为电感Lm电路的电流提供了第二支路,在电感Lm电流较大时,由于储能电容所储存的反向恢复能量是一个不大的数值,它不足以保证在功率开关S1关断期间使第二支路的电流全部转移到辅助电感所在的支路上。这样,辅助电感Ls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低损耗的升压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中的低损耗的升压方法为通过控制功率开关的开通与关断,来控制功率开关的占空比,通过电感储能,实现输出电压的升压和调压,使用辅助电感减少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其特征在于电感Lm的付边绕组Lmf为储能电容Cb提供附加的能量,而且为辅助电感Ls向储能电容Cb转移能量提供通路;该升压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减小反向恢复电流损耗1)在功率开关S1导通后,储能电容储存反向恢复能量的同时,储能电容还通过电感Lm的付边绕组Lmf获得一份附加的能量;2)在功率开关S1关断后的续流过程中,将储存的反向恢复能量和附加的能量转移到输出电容Co。采用这种升压方法的低损耗的升压装置包括由功率开关S1、电感Lm、二极管D和电容Co构成的基本的升压电路,二极管D与辅助电感Ls串接;而且该电路还有一特殊的储能电路,该储能电路包括辅助电感Ls,储能电容Cb和二极管D2、D4以及电感Lm的付边绕组Lmf;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串接于付边绕组Lmf和二极管D的负极之间;储能电容Cb架设于二极管D2与二极管D4的连接处和二极管D与辅助电感Ls的连接处之间;储能电路还设有二极管D3连接于辅助电感Ls和功率开关S1的连接处,与电容Co相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本专利技术中,电感Lm的付边绕组Lmf为一储能电路提供能量,付边绕组Lmf与电感Lm等效工作在变压器工作方式,向储能电容Cb提供能量,而且为辅助电感Ls向储能电容Cb转移能量提供通路,付边绕组Lmf提供了随着输入电压Vin的变化转移能量,同时也提供了辅助电感Ls反向恢复能量的储存通路,当功率开关S1关断后,使续流电流全部转移到辅助电感Ls与二极管D串联的支路上去;同时将储存的反向恢复电流能量转移到输出电容Co上,没有造成能量损耗,从而提高了整个电路的效率,这样,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地使全部能量转移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效、增强的效果;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储存的转移能量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输入电压越大,储存的转移能量越大,反之,输入电压越小,储存的转移能量越小,当交流输入电压在过零点附近时,储存的转移能量很小,从而避免了造成储能电容Cb上电压泵升,不会在续流二极管D上造成较大的电压尖峰应力,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总之,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效、增强的效果,适用于通信电源,不间断电源等市电输入的开关电源设备中。图1为现有升压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路工作时序示意图。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图2和图4,本专利技术的升压方法为通过控制功率开关S1的开通与关断,来控制功率开关S1的占空比,通过电感Lm储能,实现输出电压Vo的升压和调压,使用辅助电感Ls减少二极管D反向恢复电流,电感Lm的付边绕组Lmf为一储能电路提供能量,当开关S1导通时付边绕组Lmf与电感Lm等效工作在变压器工作方式,向电容Cb提供能量,而且为辅助电感Ls向电容Cb转移能量提供通路。其具体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由功率开关S1、电感Lm、二极管D和电容Co构成的基本的升压电路,二极管D与辅助电感Ls串接,还包括一个储能电路,连接于二极管D正负极两端和地线之间,储能电路包括辅助电感Ls,储能电容Cb和二极管D2、D4以及电感Lm的付边绕组Lmf;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串接于付边绕组Lmf和二极管D的负极之间;储能电容Cb架设于二极管D2与二极管D4的连接处和二极管D与辅助电感Ls的连接处之间,储能电路还设有二极管D3连接于辅助电感Ls和功率开关S1的连接处,与电容Co相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可通过如下分析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当功率开关S1导通时电感Lm的原边电压为输入电压Vin,付边绕组Lmf的电压Vlmf正比于原边输入电压Vin,电压的方向与同名端方向一致,公式如下Vlml=Vin;Vlmf=Vin/n,n为电感Lm原边与付边的匝数比。为了简化电路分析,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可作如下假设1. 输出电容Co足够大,可以认为输出电压Vo为恒定不定的直流电压;2. 除了续流二极管D以外,所有功率器件都是理想器件;3. 电感Lm远大于辅助电感Ls;4. 输入电压Vin为常数。基于上述假设条件,我们可把一个电路工作周期分为6个时间段来分别进行分析,其电路工作时序如图4所示,其中ID为续流二极管D的电流,If为电感Lm电流,Vo为输出电压,Vs1为功率开关S1上的电压,Ils为辅助电感Ls的电流,ID4为二极管D4的电流,VCb为储能电容Cb电压,ID3为二极管D3的电流,VD为续流二极管D的电压,Irr为反向恢复电流最大值第一阶段(t0--t1)功率开关S1在t0时刻导通,续流二极管D有反向恢复电流流过,辅助电感Ls与续流二极管D串联来减少反向恢复电流。此时输入电感在电感储能的过程中,同时也等效工作在变压器工作方式。第二阶段(t1--t2)续流二极管D在t1时刻截止,反向恢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损耗的升压方法,通过控制功率开关的开通与关断,来控制功率开关的占空比,通过电感储能,实现输出电压的升压和调压,使用辅助电感减少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其特征在于:电感(Lm)的付边绕组(Lmf)为储能电容(Cb)提供附加的能量,而且为辅助电感(Ls)向储能电容(Cb)转移能量提供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世良向华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