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115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包括:主体模块,所述主体模块包括壳体、底端固定在壳体顶端中部的固定杆、设置在壳体内底壁上的配重块、设置在固定杆顶端的定位组件、设置在固定杆外侧面上的支杆以及安装在支杆上的躲避网片,壳体呈圆柱状,直径为30cm,高度为50cm,用于设置躲避管道,同时用于安装定位组件以及躲避网片,在壳体的外侧面上开有躲避管道,躲避管道横截面呈圆形,横向设置为四个,上下设置为四层且呈纵横交错的状态分布,用于供河蟹在逃避同类时进行有效躲避,该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具有降低河蟹相互残食死亡率,增加河蟹产量的优点。蟹相互残食死亡率,增加河蟹产量的优点。蟹相互残食死亡率,增加河蟹产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装置
,具体为一种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蟹养殖品种,由于其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河蟹的主流养殖方式为种植水草的生态池塘养殖方式,这是因为河蟹性情凶猛,喜打斗,在蜕壳过程中容易受到同类的残食,在池塘中种植水草为其提供了天然的躲避屏障,有效降低了因打斗和残食造成的死亡。但是,这样的养殖模式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首先,池塘中大量种植水草会使池塘中的pH升高,在有些池塘甚至会升高到9.8左右。高pH胁迫对河蟹的生长、抗逆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夏天温度较高时,水草容易死亡,死亡腐烂的水草不仅会对河蟹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也让河蟹失去了躲避的场所,大大提高了河蟹的残食和死亡率,影响河蟹的产量。综上,水草种植能够为河蟹提供躲避场所,有效降低因打斗和残食造成的死亡。但是,水草种植也对河蟹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开发出一种既能为河蟹提供躲避场所,又对河蟹无负面影响的装置,对河蟹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主体模块,所述主体模块包括壳体、底端固定在壳体顶端中部的固定杆、设置在壳体内底壁上的配重块、设置在固定杆顶端的定位组件、设置在固定杆外侧面上的支杆以及安装在支杆上的躲避网片。
[000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外侧面上开有躲避管道。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躲避管道用于提供河蟹躲避的场所,增加河蟹的生存率。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躲避管道横向设置为四个,上下设置为四层且交错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层纵横交错的躲避管道方便河蟹进行躲避。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杆上方的泡沫浮球以及连接固定杆顶端与泡沫浮球的连接线。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线连接固定杆与泡沫浮球,使装置在定位组件的作用下保持垂直状态。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杆呈环形阵列设置且呈三层设置,所述支杆长度由上到下递增。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支杆更好的模拟水中的水草状态。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躲避网片端部固定在支杆的端部上,且设置为三个。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躲避网片用于模拟水中漂浮的水草状态,供河蟹活动和蜕壳时候躲避。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为圆柱状,底端直径为30cm,高度为50cm。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同于设置躲避管道以供河蟹进行躲避。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杆高度为40cm。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用于安装支杆以及躲避网片。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泡沫浮球直径为15cm。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泡沫浮球用于在水浮力作用下,带动壳体保持垂直的状态。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躲避网片的长度为40cm。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躲避网片用于模拟漂浮在水中的水草状态。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本技术中,通过在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多层且纵横交错的躲避管道,使河蟹在逃避同类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躲避,为河蟹提供了躲避的场所,提高的河蟹的生存率,降低了河蟹的相互残食和死亡率,增加了河蟹产量。
[0025]2.本技术中,通过在壳体的顶端设置高度杆,并在固定杆上呈环形阵列设置多个支杆,支杆的长度由上向下递增,并在支杆的端部安装三组网片,以此来模拟自然状态下漂浮在水中的水草,供河蟹活动和蜕壳时候躲避,有效降低蜕壳过程中的残食死亡率。
[0026]3.本技术中,通过在固定杆的顶端设置泡沫浮球和连接线,使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使其不会翻到,同时在壳体的内底壁上设置配重块,使装置能够稳定的沉在水底,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主体模块;110、壳体;111、躲避管道;120、固定杆;130、配重块;140、定位组件;141、连接线;142、泡沫浮球;150、支杆;160、躲避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34]实施例1:
[0035]参照图1

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其包括:主体模块100,所述主体模块100包括壳体110、底端固定在壳体110顶端中
部的固定杆120、设置在壳体110内底壁上的配重块130、设置在固定杆120顶端的定位组件140、设置在固定杆120外侧面上的支杆150以及安装在支杆150上的躲避网片160,壳体110呈圆柱状,直径为30cm,高度为50cm,用于设置躲避管道111,同时用于安装定位组件140以及躲避网片160,在壳体110的外侧面上开有躲避管道111,躲避管道111横截面呈圆形,横向设置为四个,上下设置为四层且呈纵横交错的状态分布,用于供河蟹在逃避同类时进行有效躲避。
[0036]实施例2:
[003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固定杆120的底端固定在壳体110的顶端中部,固定杆120呈圆柱状,高度为40cm,用于安装定位组件140以及支杆150,支杆150呈环形阵列设置且呈三层设置,支杆150长度由上到下递增,使其更加的贴近水中的水草状态,在支杆150的端部安装有躲避网片160,躲避网片160的端部与支杆150的端部相互固定,且躲避网片160设置为三组,长度为40cm,用于模拟漂浮在水中的水草状态,供河蟹活动和蜕壳时候躲避,定位组件140包括设置在固定杆120上方的泡沫浮球142以及连接固定杆120顶端与泡沫浮球142的连接线141,用于使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使其不会翻到,连接线141采用牛筋绳,确保泡沫浮球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包括:主体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100)包括壳体(110)、底端固定在壳体(110)顶端中部的固定杆(120)、设置在壳体(110)内底壁上的配重块(130)、设置在固定杆(120)顶端的定位组件(140)、设置在固定杆(120)外侧面上的支杆(150)以及安装在支杆(150)上的躲避网片(1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躲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外侧面上开有躲避管道(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躲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躲避管道(111)横向设置为四个,上下设置为四层且交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躲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140)包括设置在固定杆(120)上方的泡沫浮球(142)以及连接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常乐叶金云陈立侨孔有琴丁志丽庞勇强王译婷黎强伟杨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