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12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包括梁架组件和移动支撑架,所述移动支撑架设置于相邻站台的轨道间地面上;其中,所述梁架组件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设置于站台地面与移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梁体设置于相邻的移动支撑架之间,所述梁架组件与移动支撑架组拼成多样化的跨障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利用相邻站台地面为支点,在相邻的站台之间设置若干移动支撑架作为辅助支撑点,在站台地面和移动支撑架之间搭建梁架组件、快速组装成跨障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自重较轻、通用性强、便于运输和现场搬运,具有易于拆装、轻便快捷、安全可靠、强度高的特点。强度高的特点。强度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高铁站台跨线路
,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高铁房建的维修量也在随之增加。在高铁站台维修高空设备时,蜘蛛机、升降平台设备等专业高空作业设备更为高效,但是由于现场缺少高空作业设备运输至中间站台的通道,使得在维修时不得不采用脚手架等效率较低的方式进行施工。为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跨越站台运送车辆的辅助设备,能够将专用高空作业车辆从基本站运送至中间站台,以替换脚手架作业的方式。
[0003]为了提高蜘蛛机、升降平台设备的在不同站台之间的移动运输效率、防止损伤轨道,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在相邻的站台之间设置若干移动支撑架作为辅助支撑点,在站台地面和移动支撑架之间搭建梁架组件、快速组装成跨障平台。本技术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自重较轻、通用性强、便于运输和现场搬运,具有易于拆装、轻便快捷、安全可靠、强度高等特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包括梁架组件和移动支撑架,所述移动支撑架设置于相邻站台的轨道间地面上;
[0007]其中,所述梁架组件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设置于站台地面与移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梁体设置于相邻的移动支撑架之间,所述梁架组件与移动支撑架组拼成多样化的跨障平台。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设置于第一梁体与站台之间的拐角处。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板通过螺栓与第一梁体连接,所述限位挡板与站台边缘接触限位,防止第一梁体晃动,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梁体、第二梁体均通过卡扣方式与移动支撑架实现可拆式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支撑架包括底座、主梁、斜梁、弧形支撑,所述底座上垂直设有主梁,所述主梁与底座之间设有若干斜梁,所述的斜梁为加强型斜梁、用于提高结构的强度,所述主梁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弧形支撑,所述弧形支撑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于与第一梁体边缘、第二梁体边缘配合;相应地,所述第一梁体边缘的形状与所述容纳部相适应,所述第二梁体边缘的形状与所述容纳部相适
应。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梁至少设为两个,相邻主梁之间通过支撑梁连接,所述支撑梁用于提高产品的强度及稳定性。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梁架组件与移动支撑架组拼成的跨障平台,利用相邻的两个站台为支撑点,主要用于在站台之间运输低重心设备。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支撑架为配合使用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的组合拼接架。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梁体、第二梁体可以采用铝梯。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包括移动支撑架组件、踏板组件,所述移动支撑架组件设置于相邻站台之间的轨道上、且在外力推动下能够沿着轨道滑动,所述踏板组件铺设于移动支撑架组件上,且踏板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站台地面上。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支撑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体、第二支撑架体、轨道固定组件,第一支撑架体的底部设有轨道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架体设置于第一支撑架体一侧。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包括首尾连接为一体的第一支撑架体单元;相邻的第一支撑架体单元通过连接梁固定。其中,第一支撑架体单元包括两组第一横梁、两组第一竖梁,所述第一竖梁设置于第一横梁两侧。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斜梁,所述第一斜梁设置于相邻的第一竖梁之间。所述第一斜梁的竖梁可以为两个,交叉设置于相邻的第一竖梁之间。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包括首尾连接为一体的第二支撑架体单元;相邻的第二支撑架体单元通过连接梁固定。其中,第二支撑架体单元包括一组第二横梁、一组第二竖梁及一组第二斜梁,且首尾连接组成三角形结构。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架单元包括一组第二横梁及一组第二斜梁,所述第二横梁水平设置且一端悬空设置、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架体的第一竖梁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梁一端与第二横梁的悬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竖梁的下部固定,所述第二横梁、第二斜梁及第一竖梁构成三角形结构。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可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撑架体的两侧。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轨道固定组件包括平板及设置于平板两侧的两组竖板,平板及两组竖板组成的结构设置于轨道上,在竖板的内侧通过螺栓设置有活动支撑板,所述活动支撑板靠近轨道的一侧设有绝缘橡胶板,所述平板底部也固定有绝缘橡胶板,形成了与轨道嵌设连接的三面绝缘结构。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有活节螺栓,活动固定于竖板上,且一端与活动支撑板连接,通过调节活节螺栓来调整两组竖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轨道尺寸,适应性强。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一踏板为带边踏板,所述第一踏板为两组,第二踏板设置于相邻的第一踏板之间,第二踏板可以根据相邻站台的距离来确定其数量。其中,第一踏板通过踏板连接套与第二踏板连接固定。
[002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踏板组件下侧靠近站台的一侧设有挡板。
[002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踏板组件分别与站台地面连接的两端均设有防滑橡胶垫。
[002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踏板组件两侧均设有护栏,能有效防止施工人员坠落,安全可靠。
[002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0030]本技术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利用相邻站台地面或轨道为支点,在相邻的站台之间设置若干支撑架作为辅助支撑点,在站台地面和支撑架之间搭建跨线路平台。本技术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自重较轻、通用性强、便于运输和现场搬运,具有易于拆装、轻便快捷、安全可靠、强度高的特点。
[0031]本技术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不仅能够提高不同站台之间设备的移动运输效率、且能够沿着轨道滑动,在轨道线路上不同的位置施工,具有易于拆装、安全可靠等特点。
[0032]采用本技术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现有的蜘蛛机、升降平台设备能够在相邻站台之间快速切换作业场地,同时还具有滑动功能,实现了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梁架组件和移动支撑架,所述移动支撑架设置于相邻站台的轨道间地面上;其中,所述梁架组件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设置于站台地面与移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梁体设置于相邻的移动支撑架之间;所述梁架组件与移动支撑架组拼成多样化的跨障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设置于第一梁体与站台之间的拐角处;所述限位挡板通过螺栓与第一梁体连接,所述限位挡板与站台边缘接触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架包括底座、主梁、斜梁、弧形支撑,所述底座上垂直设有主梁,所述主梁与底座之间设有若干斜梁,所述主梁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弧形支撑,所述弧形支撑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于与第一梁体边缘、第二梁体边缘配合;相应地,所述第一梁体边缘的形状与所述容纳部相适应,所述第二梁体边缘的形状与所述容纳部相适应。4.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支撑架组件、踏板组件,所述移动支撑架组件设置于相邻站台之间的轨道上、且在外力推动下能够沿着轨道滑动,所述踏板组件铺设于移动支撑架组件上,且踏板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站台地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式高铁站台跨线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体、第二支撑架体、轨道固定组件,第一支撑架体的底部设有轨道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强新张振华李超许子敏张钢李红彦刘春蕊于涛阎铁山林强王起胡伟松张中坡申文军张卓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易盛通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