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肽及其抗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79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6
一种多肽及其抗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抗体,所述多肽包含如SEQ ID NO: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一种。该抗体可抑制GPC3阳性细胞增殖,具有可用于制备癌症治疗药物的潜力。癌症治疗药物的潜力。癌症治疗药物的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肽及其抗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抗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及其抗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抗体。

技术介绍

[0002]2021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的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抗体是机体通过免疫系统产生的天然药物,对于许多热门靶点,可以通过杂交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或单B细胞技术筛选出全新的抗体药物,抗体的Fab提供了结合不同靶标不同表位的特异性,Fc骨架保证了抗体药物的长效性(PK)及理化稳定性。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也叫MXR7、OCI

5,是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HSPG)家族中的一员,GPC3作为肝细胞癌细胞的肿瘤标记物,其在肝癌组织中的特异性高表达已被广泛报道,还有数据表明,GPC3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GPC3阴性患者低。此外,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高表达于肝细胞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癌症组织,是一个肿瘤免疫治疗中特异性较好的肿瘤相关抗原靶标。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靶向GPC3的药物上市。
[0003]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根据美国癌症协会《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 ans)发表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估计》,肝癌的全球发病率位于全部癌症发病率第6,2020年全球有83万人死于肝癌(在所有癌症中占比8.3%),位居全部癌症死亡率第3。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位居癌症发病率第5,死亡率高达13%,位居第2,仅次于肺癌,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尽管癌症的早期诊断技术逐年提高,但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10%左右。常见的对于早期发现的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切除、肿瘤消融治疗等,但对于通过血液循环转移或淋巴循环转移的肝癌细胞则无能为力,因此肝癌患者的复发率居高不下。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小鼠脾脏细胞融合形成可以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然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人类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注射入人体后会诱发产生人抗鼠抗体(Human anti

mouse antibody,HAMA)反应,引起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人源化抗体,从最初的嵌合抗体到后来的CDR移植的人源化抗体,或多或少地含有部分鼠源蛋白,因而在临床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免疫排斥反应。
[0004]目前常用的治疗肝癌的多靶点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索拉菲尼和瑞戈非尼的疗效也不尽如人意,而使用抗体治疗的CDR移植的人源化抗体又有可能激发免疫排斥,因此急需开发出有效的靶向肝癌的药物来减轻肝癌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第一方面,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多肽,所述多肽包含如SEQ ID NO: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一种。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肽包含如SEQ ID NO:4、6、8、10、12、14、16、18、20、22、24、
26、28、30、32、34、36、38、40、42、44、4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的任意一种。
[0007]根据第二方面,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抗体轻链的可变区(VL),所述抗体轻链的可变区包含如SEQ ID NO:4、8、12、16、20、24、28、32、36、40、44所示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一种。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抗体轻链包含如SEQ ID NO:4、8、12、16、20、24、28、32、36、40、44所示氨基酸序列中的任意一种。
[0009]根据第三方面,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抗体重链的可变区(VH),所述抗体重链的可变区包含如SEQ ID NO:6、10、14、18、22、26、30、34、38、42、4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一种。
[0010]根据第四方面,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抗体,所述抗体包含第一方面所述多肽,或第二方面所述抗体轻链的可变区,或第三方面所述抗体重链的可变区。
[0011]根据第五方面,在一实施例中,提供分离的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包含可编码第一方面所述多肽,或第二方面所述抗体轻链的可变区,或第三方面所述抗体重链的可变区,或第四方面所述抗体的核苷酸。
[0012]根据第六方面,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构建体,所述构建体含有第五方面所述多核苷酸。
[0013]根据第七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表达系统,所述表达系统含有如第六方面所述构建体或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的如第五方面所述多核苷酸。
[0014]根据第八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组合物,其包含第一方面所述多肽,或第二方面所述抗体轻链的可变区,或第三方面所述抗体重链的可变区,或第四方面所述抗体,或第五方面所述多核苷酸,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稀释剂、赋形剂、佐剂中的至少一种。
[0015]根据第九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试剂盒,其包括第八方面所述组合物。
[0016]根据第十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第一方面所述多肽,或第二方面所述抗体轻链的可变区,或第三方面所述抗体重链的可变区,或第四方面所述抗体,或第五方面所述多核苷酸,或第六方面所述构建体,或第七方面所述表达系统,或第八方面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0017]依据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多肽及其抗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抗体,该抗体与Hepg2、Huh

7等GPC3阳性天然肝癌细胞系具有较高亲和力,具有可用于制备癌症治疗药物的潜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Codrituzumab表达纯化后SDS

PAGE鉴定图。
[0019]图2为Codrituzumab与HepG2细胞的结合情况图。
[0020]图3为Codrituzumab与HuH

7细胞的结合情况图。
[0021]图4为表达的Codrituzumab与GPC3高表达细胞株GPC3

CHO

S的结合情况图。
[0022]图5.1、图5.2为第2、3轮次富集的噬菌体池与GPC3

CHO

S细胞结合情况图。
[0023]图6为单克隆噬菌体与GPC3

CHO

S细胞结合情况图。
[0024]图7为单克隆全长质粒表达纯化后SDS

PAGE鉴定图。
[0025]图8为单克隆全长抗体与GPC3

CHO

S细胞株结合活性图。
[0026]图9为单克隆全长抗体与HepG2细胞株结合活性图。
[0027]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包含如SEQ ID NO: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一种。2.一种抗体轻链的可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轻链的可变区包含如SEQ ID NO:4、8、12、16、20、24、28、32、36、40、44所示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一种。3.一种抗体重链的可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重链的可变区包含如SEQ ID NO:6、10、14、18、22、26、30、34、38、42、4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一种。4.一种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或如权利要求2所述抗体轻链的可变区,或如权利要求3所述抗体重链的可变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的轻链包含如权利要求2所述抗体轻链的可变区;优选地,所述抗体的重链包含如权利要求3所述抗体重链的可变区;优选地,所述抗体包含IgG抗体;优选地,所述IgG抗体包含IgG1、IgG2、IgG4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抗体包含人源抗体;优选地,如权利要求2所述抗体轻链的可变区的C端键联至所述抗体的轻链的恒定区的N端;优选地,如权利要求3所述抗体重链的可变区的C端键联至所述抗体的重链的CH1区的N端;优选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添淇姜孝明林浩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乐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