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077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和方法,所述设备包括卸污车或上水车,还包括导管(4)、导筒(5)和导槽(9),导槽(9)横放于轨道(10)上,当导筒(5)插入风挡(2)和高站台(7)之间时,导筒(5)的出口端朝向导槽(9);当导管(4)插入导筒(5)时,导管(4)的出口端朝向导槽(9);所述卸污车或上水车的软管(3)能够由人工推动并由导管(4)和导槽(9)引导从所述动车组靠近站台的一侧到达另一侧。该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比固定卸污设施节省投资,可避免在旅行途中停站等候上下水,不用跨线或打开车门进行不规范的作业。不规范的作业。不规范的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列车上下水
,具体的是一种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还是一种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铁路移动卸污车,一般用于动车存车场和客车整备所。移动卸污车通过软管连接动车(客车)集便器的污物箱,收集其中污物。
[0003]在夜间到发线停放动车组的车站,需要为停放的动车组卸污,目前的方法是:
[0004]方法1.停放动车组的车站配套固定卸污设施。
[0005]方法2.动车组在有卸污设施的车站完成卸污作业之后再到指定车站停放。
[0006]方法3.用移动卸污车卸污,因为高站台遮挡停放在高站台侧边的动车组一侧的卸污口,卸污车停在与动车组隔着一条未停放动车组的到发线的旁边的站台上,卸污软管跨过到发线与动车组另一侧的卸污口相连。
[0007]方法4.用移动卸污车卸污,打开车门,卸污软管通过车端过道,与离远一侧的卸污口相连。
[0008]在上述方法1中,固定卸污设施的投资较多,是移动卸污车的十倍左右,一般用于卸污作业量较大的动车所和大型客运站,而夜间停放动车组的中间站,适用于移动卸污车。
[0009]在上述方法2中,如果在列车运行途中卸污,会增加旅客旅行时间,少则十几、多则四十多分钟;如果列车到终点站完成终到作业后,再空跑到附近有卸污设施的地方卸污,这样的条件很少车站能够具备,而且明显不方便、也不经济。
[0010]在上述方法3中,软管跨越未停车的到发线,作业不方便,也不规范,还要增加作业人员(由2人增加到6人~7人)。一旦想跨越的到发线停放了动车组,此法即不可行。
[0011]在上述方法4中,夜间卸污期间打开车门,动车组内处在开放状态,既不规范,又有隐患,还可能污染车内过道,也要增加作业人员。
[0012]因此,需要解决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卸污口与移动卸污设备的连接问题,以便未设置固定卸污设施的高铁车站,能够使用移动卸污设备,为夜间停放的动车组卸污。
[0013]此外,有些夜间停放动车组的高铁车站没有上水设施而又需要为动车组上水。目前的上水设施是在车站到发线之间设置固定的上水管道、上水井和上水软管,投资较大,在需要上水的列车较少时设置所述上水设施不经济。而在既有未设上水设施的车站增设所述上水设施,不仅投资较大,而且工程施工与现有客运作业互相影响。因此,在需要上水的列车较少的车站,可考虑在站台上使用移动上水设备给车辆上水。移动上水设备包括移动上水车和连接移动上水车和车辆上水口的软管,与上述移动卸污设备一样,移动上水设备也需解决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上水口与移动上水设备的连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为了解决动车组在高铁站到发线停放时的上下水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应高
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和方法,该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和方法比固定卸污设施节省投资,可避免在旅行途中停站等候上下水,不用跨线或打开车门进行不规范的作业。
[001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6]一种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包括卸污车或上水车,所述卸污车或上水车连接有软管,所述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还包括:
[0017]导管,导管内能够套设所述卸污车或上水车的软管;
[0018]导槽,整体横断面或部分横断面为U形结构,导槽能够横亘在轨道上,导槽的开口朝上;
[0019]导筒,含有筒体,筒体为筒形结构;
[0020]当导筒插入风挡和高站台之间时,导筒与导槽上下对应,导筒的入口端朝上,导筒的出口端朝向导槽;
[0021]当导管插入导筒时,导管与导槽上下对应,导管的入口端朝上,导管的出口端朝向导槽;
[0022]所述卸污车或上水车的软管能够由人工推动并由导管和导槽引导从所述动车组靠近站台的一侧到达另一侧。
[0023]一种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方法,所述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方法采用了上述的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所述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1、所述动车组停放于高站台的侧边,所述卸污车或上水车走行在高站台上,靠近风挡停稳;
[0025]步骤2、将导筒的筒体插入风挡和高站台之间,导筒的垫板落在高站台上,将导槽横亘在风挡下方的轨道上,导槽的一端位于导筒的下方;
[0026]步骤3、导管和套设于导管内的软管在导筒的筒体内同步下放,导管的把手接触导筒止挡件,导管的把手与导筒止挡件钩挂连接固定,软管的下端落在导槽内;
[0027]步骤4、使软管在导管内向下移动,软管受到导槽的约束、导向并顺着导槽移动至所述动车组的另一侧;
[0028]步骤5、将软管下端与所述动车组的卸污口或上水口连接;
[0029]步骤6、所述动车组卸污或上水。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动车组的车体与高站台、轨道之间空间狭窄、不能按常规方式用软管连接卸污车(或上水车)和车辆卸污口(或上水口)的条件下,通过导管推动软管在狭窄空间内定向穿行,通过导槽引导软管穿过动车组与轨道之间的狭窄空间,从而实现用软管连接停在高站台的卸污车(或上水车)和车辆卸污口(或上水口);利用置于风挡和站台之间的导筒、车体与轨道之间的导槽,隔开车体与导管、软管和接头,从而避免伤及车体外表面;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卸污(或上水)设备,比固定卸污设施节省投资,可避免在旅行途中停站等候卸污(或上水),不用跨线或打开车门进行不规范的作业。
附图说明
[003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3]图2是导筒的主视示意图。
[0034]图3是导筒的俯视示意图。
[0035]图4是第一种导管的主视示意图。
[0036]图5是图4中A方向的示意图。
[0037]图6是第二种导管的主视示意图。
[0038]图7是导槽含有合页时的主视示意图。
[0039]图8是导槽含有合页时的俯视示意图。
[0040]图9是导槽含有端板时的主视示意图。
[0041]1、车体中部;2、风挡;3、软管;4、导管;5、导筒;6、导筒止挡件;7、高站台;8、快速接头;9、导槽;10、轨道;11、合页;
[0042]401、把手;402、上直段;403、折弯段;404、下直段;
[0043]501、筒体;502、垫板;503、护板;504、通孔;
[0044]601、平板段;602、立板段;
[0045]801、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包括卸污车或上水车,所述卸污车或上水车连接有软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还包括:导管(4),导管(4)内能够套设所述卸污车或上水车的软管(3);导槽(9),整体横断面或部分横断面为U形结构,导槽(9)能够横亘在轨道(10)上,导槽(9)的开口朝上;导筒(5),含有筒体(501),筒体(501)为筒形结构;当导筒(5)插入风挡(2)和高站台(7)之间时,导筒(5)与导槽(9)上下对应,导筒(5)的入口端朝上,导筒(5)的出口端朝向导槽(9);当导管(4)插入导筒(5)时,导管(4)与导槽(9)上下对应,导管(4)的入口端朝上,导管(4)的出口端朝向导槽(9);所述卸污车或上水车的软管(3)能够由人工推动并由导管(4)和导槽(9)引导从所述动车组靠近站台的一侧到达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导管(4)的入口方向与导管(4)的出口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

90度,导管(4)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上直段(402)、折弯段(403)和下直段(404),折弯段(403)为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导槽(9)一端设有端板(901),端板(901)与导槽(9)的底板(902)连接并成钝角,端板(901)与导槽(9)的侧板(903)连接;导槽(9)的上部全部为开放状态,或者,导槽(9)两端的上部为开放状态,导槽(9)中间的上部为封闭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导槽(9)含有左右设置的左半槽段和右半槽段,所述左半槽段和右半槽段之间通过合页(11)连接,合页(11)位于导槽(9)的底部,导槽(9)能够对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导筒(5)朝向高站台(7)的一侧设有垫板(502),当导筒(5)插入风挡(2)和高站台(7)之间时,垫板(502)能够平放于高站台(7)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导管(4)能够相对于导筒(5)移动,导管(4)的上直段(402)能够相对于导筒(5)转动,导筒(5)上设有导筒止挡件(6),导管(4)的上部外设有把手(401),把手(401)能够与导筒止挡件(6)钩挂连接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软管(3)为一根或两根;当软管(3)为一根时,软管(3)的一端与所述卸污车或上水车连接,软管(3)的另一端设有快速接头(8);当软管(3)为两根时,一根软管(3)的一端与所述卸污车或上水车连接,一根软管(3)的另一端设有快速接头(8),另一根软管(3)的一端与所述卸污车连接,另一根软管(3)的另一端能够吸扫快速接头(8)和所述一根软管(3)上的污物。8.一种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方法采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
车组的移动上下水设备,所述适应高站台侧边停放的动车组的移动上下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所述动车组停放于高站台(7)的侧边,所述卸污车或上水车走行在高站台(7)上,靠近风挡(2)停稳;步骤2、将导筒(5)的筒体(501)插入风挡(2)和高站台(7)之间,导筒(5)的垫板(502)落在高站台(7)上,将导槽(9)横亘在风挡(2)下方的轨道(10)上,导槽(9)的一端位于导筒(5)的下方;步骤3、导管(4)和套设于导管(4)内的软管(3)在导筒(5)的筒体(501)内同步下放,导管(4)的把手(401)接触导筒止挡件(6),导管(4)的把手(401)与导筒止挡件(6)钩挂连接固定,软管(3)的下端落在导槽(9)内;步骤4、使软管(3)在导管(4)内向下移动,软管(3)受到导槽(9)的约束、导向并顺着导槽(9)移动至所述动车组的另一侧;步骤5、将软管(3)下端与所述动车组的卸污口或上水口连接;步骤6、所述动车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舟俞祖法欧阳鹏薛正桑翠江李豫王勇辛思远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