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世林专利>正文

一种分体式摩托车用气缸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50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摩托车用气缸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缸套孔,所述缸套孔内设置有与其同轴线的缸套,所述缸套的外周上设置有防止缸套窜动的防窜结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环形缺槽,所述环形缺槽围绕缸套孔设置,且与缸套孔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外壳左侧中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环形缺槽相同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轴线与缸套的轴线垂直。将气缸体分为用于散热的外壳与用于活塞运动的缸套,从而减小加工难度,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在本申请中,缸套的外周设置有防窜结构,使得其不易出现窜动。使得其不易出现窜动。使得其不易出现窜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摩托车用气缸体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发动机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摩托车用气缸体。

技术介绍

[0002]在摩托车中,为增加发动机的冷却,常采用水冷发动机,其冷却的主要部件有箱体、气缸体、气缸头和消声器等。为了方便气缸体的冷却,在气缸体内设置有冷却通道。现有技术中,气缸体通常为铸铁式整体气缸体,由于气缸体内设置有用于活塞移动的活塞孔,气缸体外侧设置有一层一层的散热片,由于冷却通道位于散热片与活塞孔之间,因此其加工复杂,从而导致其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拟提供一种分体式摩托车用气缸体,将气缸体分为用于散热的外壳与用于活塞运动的缸套,使冷却通道由外壳与缸套形成,从而减小加工难度,降低制造成本。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体式摩托车用气缸体,
[0005]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缸套孔,所述缸套孔内设置有与其同轴线的缸套,所述缸套的外周上设置有防止缸套窜动的防窜结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环形缺槽,所述环形缺槽围绕缸套孔设置,且与缸套孔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外壳左侧中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环形缺槽相同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轴线与缸套的轴线垂直。
[0006]作为上述方案中的优选,所述防窜结构包括在外壳的上端围绕缸套孔设置有第一缺槽,所述缸套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缺槽相匹配的第一凸台,所述外壳的下端围绕缸套孔设置有第二缺槽,所述缸套的靠近下端设置有与第二缺槽相匹配的第二凸台,所述外壳的上端与缸套的上端齐平,所述第二凸台的下端与外壳的下端齐平。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缸套外侧位于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设置为摩擦面,所述摩擦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小凸点,所述缸套外侧位于第二凸台的下方设置为光滑面,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圆弧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接触凸起,所述第二缺槽内设置有与接触凸起相对应的接触凹槽。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环形缺槽的左侧设置有由环形缺槽底部向上延伸且呈柱状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的右侧与环形缺槽内壁面接触,左侧向进液口与环形缺槽相通的位置处延伸,所述第三凸起的上端高于进液口上端。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环形缺槽内上下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宽度与环形缺槽相等,相邻设置的两个弧形凸起相对设置,且最下端的弧形凸起的中部位于进液口与冷却通道相通位置处的上方。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壳右端靠近下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安装下摇臂轴的摇臂孔,所述环形缺槽内对应摇臂孔位置处设置有由环形缺槽底部向上延伸且呈弧形的摇臂凸
起。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壳顶面围绕缸套孔设置有至少三个过桥孔,所述过桥孔与环形缺槽相通用于将冷却液过渡到气缸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气缸体分为用于散热的外壳与用于活塞运动的缸套,从而减小加工难度,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在本申请中,缸套的外周设置有防窜结构,使得其不易出现窜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沿剖面线M1

M1的剖视图。
[0015]图3为图1中沿剖面线M2

M2的剖视图。
[0016]图4为图2中沿剖面线N1

N1的剖视图。
[0017]图5为图3中沿剖面线N2

N2的剖视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中外壳的示意图一(右侧从上向下看)。
[0019]图7为本技术中外壳的示意图二(左侧从下向上看)。
[0020]图8为本技术中缸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

8所示,一种分体式摩托车用气缸体,由外壳2和缸套1组成,在外壳2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缸套孔2a,在缸套孔2a内设置有与其同轴线的缸套1,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3]为方便在缸套的冷却,在外壳2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环形缺槽2d,环形缺槽2d围绕缸套孔2a设置,且与缸套孔2a之间留有间隙。为方便冷却液进入到环形缺槽2d内,在外壳2左侧中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环形缺槽2d相同的进液口2e,且进液口2e的轴线与缸套1的轴线垂直。最好是,进液口2e与缸套1之间的偏心距为零。
[0024]为防止缸套1出现窜动,在缸套的外周上设置有防窜结构。防窜结构包括在外壳2的上端围绕缸套孔2a设置有第一缺槽2b,缸套1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缺槽2b相匹配的第一凸台1a,外壳2的下端围绕缸套孔2a设置有第二缺槽2c,缸套1的靠近下端设置有与第二缺槽2c相匹配的第二凸台1b,通过位于缸套1上下两端的缺槽与凸起的配合,使得缸套1的上端两端均能被外壳支撑。当外壳2与缸套1组合后,外壳2的上端与缸套1的上端齐平,第二凸台1b的下端与外壳2的下端齐平。通过第一凸台与第一缺槽、第二凸台与第二缺槽之间的配合,能有效防止缸套1出现轴向窜动。
[0025]在缸套1外侧位于第一凸台1a与第二凸台1b之间设置为摩擦面1c,摩擦面1c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小凸点(图中未示出),缸套1外侧位于第二凸台 1b的下方设置为光滑面1d,在第二凸台1b的外圆弧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接触凸起1f,在第二缺槽2c内设置有与接触凸起1f相对应的接触凹槽2i。摩擦面1c的设置能增加弧形凸起与缸套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加强弧形凸起2g的支撑效果,同时接触凸起1f与接触凹槽2i的配合设置、摩擦面1c 的设置能防止缸套1出现圆周转动。防窜结构还可以只是在缸套1位于缸套孔内的外圆周上设
置有若干个凸点,且凸点可以是矩形、半球形等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0026]在环形缺槽2d的左侧设置有由环形缺槽2d底部向上延伸且呈柱状的第三凸起2f,第三凸起2f的右侧与环形缺槽2d内壁面接触,左侧向进液口2e 与环形缺槽2d相通的位置处延伸,第三凸起2f的上端刚好高于进液口2e上端。第三凸起2f位于环形缺槽2d的前后两侧设置为排气门侧a和进气门侧b,其中进气门侧b用于将冷却液导向进气门,排气门侧a用于将冷却液导向排气门,当冷却液在水泵的作用下沿着冷却管进入到进液口2e内,在第三凸起2f的作用下分为两股,并沿着排气门侧a和进气门侧b分别进入对应侧的环形缺槽2d内,分别对进气门和排气门进行冷却。为防止减少冷却液向进入进液口2e的方向飞溅,进气门侧b与排气门侧a(靠近进液口2e的一端)通过连接圆角c连接。连接圆角c的设置,能防止冲击第三凸起2f的冷却液大部分的回溅。
[0027]为减少被第三凸起2f分液后的冷却液直接冲击缸套1,将第三凸起2f 设置为一端的厚度大于另一端的厚度,使其进气门侧b和排气门侧a均设置为斜面,且进气门侧b和排气门侧a前后对称设置,当调整对称轴相对与轴套孔之间的偏心距时,能改变冷却液进入环形缺槽2d不同侧的速度。最好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摩托车用气缸体,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缸套孔(2a),所述缸套孔(2a)内设置有与其同轴线的缸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1)的外周上设置有防止缸套(1)窜动的防窜结构,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环形缺槽(2d),所述环形缺槽(2d)围绕缸套孔(2a)设置,且与缸套孔(2a)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外壳(2)左侧中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环形缺槽(2d)相同的进液口(2e),所述进液口(2e)的轴线与缸套(1)的轴线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用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窜结构包括在外壳(2)的上端围绕缸套孔(2a)设置有第一缺槽(2b),所述缸套(1)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缺槽(2b)相匹配的第一凸台(1a),所述外壳(2)的下端围绕缸套孔(2a)设置有第二缺槽(2c),所述缸套(1)的靠近下端设置有与第二缺槽(2c)相匹配的第二凸台(1b),所述外壳(2)的上端与缸套(1)的上端齐平,所述第二凸台(1b)的下端与外壳(2)的下端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分体式摩托车用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1)外侧位于第一凸台(1a)与第二凸台(1b)之间设置为摩擦面(1c),所述摩擦面(1c)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小凸点,所述缸套(1)外侧位于第二凸台(1b)的下方设置为光滑面(1d),所述第二凸台(1b)的外圆弧面上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世林李治兵
申请(专利权)人:夏世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