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件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993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开闭件的驱动装置。为了防止水进入驱动装置的内部空间,开闭件的驱动装置包括:外筒(5),一端与车身和开闭件中的任意一方连接;内筒(4),一端与车身和开闭件中的任意另一方连接,并以可在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插入外筒(5);衬垫(9),设置在外筒(5)的内周面与内筒(4)的外周面之间,将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内筒(4)内收纳有电机(10)以及利用电机(10)而能够围绕轴线旋转的心轴(12),外筒(5)内收纳有与心轴(12)螺纹连接的螺母(7),外筒(5)设有将由内筒(4)和外筒(5)形成的内部空间(S)与外部连通的开口(53),开口(53)被透气而不透水的过滤器(14)封闭。(53)被透气而不透水的过滤器(14)封闭。(53)被透气而不透水的过滤器(14)封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开闭件的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使可开闭地支承于车身的开闭件进行开闭动作的开闭件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记载的开闭件的驱动装置包括:外筒,轴线方向的上端与车身连接;以及内筒,轴线方向的下端与后背门连接,且以可在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插入外筒,在外筒内收纳有电机和利用所述电机而旋转的心轴,与心轴螺纹连接的螺母以不能旋转和不能在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收纳在内筒内,通过将心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螺母的直线运动,使内筒相对于外筒在轴线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使后背门进行开闭动作。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242355号
[0004]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开闭件的驱动装置中,由于内筒相对于外筒可在轴线方向顺畅地相对移动,所以外筒的内周面与接触所述内周面的内筒的外周面之间需要设定间隙。因此,伴随内筒相对于外筒在轴线方向的相对移动(以下称为“伸缩动作”),存在雨水、清洁用水等水从间隙进入外筒和内筒内的内部空间的风险。如果水进入内部空间,则存在如下问题:水附着在配置于内部空间的包含电机的电器件和心轴等上,会引起动作不良。
[0005]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可以考虑在外筒的内周面与内筒的外周面之间设置环状的衬垫,从而将间隙完全堵塞。可是,如果完全堵塞间隙,则将外筒和内筒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接的空气的流通通道被切断。如果空气的流通通道被切断,则会发生如下问题:与驱动装置的伸缩动作引起的内部空间的体积变化相伴,发生内部空间的空气的压缩、膨胀引起的反力,从而出现伸缩动作变重而欠缺顺畅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防止水进入驱动装置的内部空间且可顺畅地进行伸缩动作的开闭件的驱动装置。
[0007]按照本技术,通过如下方式解决上述问题。
[0008]本技术的开闭件的驱动装置使可开闭地支承于车身的开闭件进行开闭动作,所述开闭件的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其一端设置的接头与车身和开闭件中的任意一方连接,并且所述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内筒,其一端设置的接头与所述车身和所述开闭件中的任意另一方连接,并且所述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所述另一端侧以可在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插入所述外筒;以及衬垫,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与所述内筒的外周面之间,将所述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设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中的任意一方为第一筒,设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中的任意另一方为第二筒,在所述第一筒内收纳有电机和心轴,所述心轴利用所述电机而能够围绕轴线旋转且不能在轴线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二筒内收纳有螺母,所述螺母相对于所述第二筒不能在轴线方向移动且不能围绕轴线旋转,并且以利用所述心轴的旋转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心轴在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螺纹连接于
所述心轴,在所述第二筒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将由所述第一筒和所述第二筒形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利用透气而不透水的过滤器封闭所述开口。
[0009]优选的是,所述过滤器由多孔性材料形成。
[0010]优选的是,所述衬垫的横断面形状为梯形。
[0011]按照本技术,通过在内筒的外周面与外筒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设置衬垫,从而可防止水进入驱动装置的内部空间内。而且,通过在内筒和外筒中的任意一方设置开口,并由透气而不透水的过滤器封闭所述开口,从而可以防止水进入内部空间,并且不会受到与内部空间的体积变化相伴的空气的压缩膨胀引起的阻力,可以舒畅地进行伸缩动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具备本技术的开闭件的驱动装置的车辆后部的侧视图。
[0013]图2是驱动装置的伸展状态的主视图。
[0014]图3是图2中的III

III线纵断面图。
[0015]图4是驱动装置的收缩状态的纵断面图。
[0016]图5是图4中的V部的放大图。
[0017]图6是图3中的VI部的放大图。
[0018]图7是图3中的VII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
[0020]图1表示了具备本技术的开闭件的驱动装置1的车辆后部的侧视图。作为开闭件的后背门3以能够围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线在上下方向开闭的方式,被左右一对门铰链(省略图示)支承在车辆后部的车身2。通过使设置在后背门3的下部中央的门锁装置(省略图示)与设置于车身2的锁止销(省略图示)卡合,从而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后背门3 被保持在封闭车身2的后部开口的全闭位置,并且通过解除门锁装置与锁止销的卡合,从而如图1中实线所示,后背门3的下端部跳起并移动到开放后部开口的全开位置。
[0021]图2是驱动装置1伸展的状态(与后背门3的全开位置对应的状态) 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的III

III线纵断面图,图4是驱动装置1收缩的状态(与后背门3的全闭位置对应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0022]驱动装置1具有圆筒状的内筒4和圆筒状的外筒5,内筒4的上端连接于车身2,外筒5的下端连接于后背门3,并且外筒5供内筒4的下部可在轴线方向(伸缩方向)相对移动地插入,通过将收纳在内筒4内的电机等动力源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使外筒5相对于内筒4在轴线方向(内筒4和外筒5的长边方向)伸缩动作,从而使开闭件3开闭动作。
[0023]另外,对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驱动装置1的方位,以后背门3关闭的状态下,驱动装置1大体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为基准。
[0024]由于外筒5呈下端被以密封状态封闭且上端开口的圆筒状,因此设置在下端的球窝接头构成的门用接头51以围绕朝向左右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连接于门3。
[0025]外筒5设有开口53,开口53用于使由内筒4和外筒5形成的内部空间S与外部连通。优选的是,不论驱动装置1为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中的哪种状态,开口53都设置在不被内筒
4封闭的位置。具体而言,从图4和图5可知,在驱动装置1处于收缩状态的状态下,开口53设置成比内筒4的下端4a更靠下方。
[0026]开口53由过滤器14封闭,过滤器14由透气而不透水的材料形成。优选的是,过滤器14由多孔性材料形成。由此,能够防止雨水和洗车水等水从外筒5的开口53进入内部空间S,并且能够将外部空气从开口53 导入内部空间S,将内部空间S的空气从开口53排出到外部。
[0027]在外筒5内收纳有朝向上下方向的圆筒状的弹簧引导件6,以及固定在弹簧引导件6内的上部的螺母7。
[0028]弹簧引导件6的上端开口,下端以不能围绕轴线旋转和在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固定在外筒5内的下端,从而与外筒5成为一体而在轴线方向相对于内筒4移动。在弹簧引导件6的上部外周面设有外径朝向上方逐渐变小的形态的锥状部61。在后述的压缩螺旋弹簧13伸缩时,锥状部 61用于使弹簧引导件6的顶端不会勾挂于压缩螺旋弹簧13的线圈内侧,使压缩螺旋弹簧13顺畅地伸缩。
[0029]螺母7具有在轴线方向贯穿的阴螺纹孔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开闭件的驱动装置,使可开闭地支承于车身的开闭件进行开闭动作,所述开闭件的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其一端设置的接头与车身和开闭件中的任意一方连接,并且所述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内筒,其一端设置的接头与所述车身和所述开闭件中的任意另一方连接,并且所述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所述另一端侧以可在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插入所述外筒;以及衬垫,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与所述内筒的外周面之间,将所述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设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中的任意一方为第一筒,设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中的任意另一方为第二筒,在所述第一筒内收纳有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一幸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