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岳明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52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包括一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具有一输出端和一可控制输入端,所述输出端连接一整流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经一调节器电路连接到一光耦(IC1)的输入端;所述光耦(IC1)的输出端连接逆变器的可控制输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接入了调节器电路,通过变换不同的工作状态,使得它既可以为交直流两用电动工具提供工作电源,又可以在同一电路的同一输出端为交直流电动工具的可充电电池包充电,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同时也更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工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钻分为交流和直流两大类,前者采用交流电机,直接将电源插头插入交流电源插座中供电,其缺陷也在于必须随身配备一移动时供电插座,工作时尾部拖有电线,因此适于在固定场合使用;后者采用直流电机,以充电电池包方式供电,在电钻的手柄下端面上设置有一凹腔,其内设置有正、负极触片,而充电电池包则具有可插入该凹腔的凸头部,并在凸头部上设置有对应的正、负极触片,这种直流电钻适于在移动场合使用,也更为方便、灵活,然而其缺点在于,充电电池包的供电能力有限,一次充电,最多只能持续工作几十分钟。为此,本人的专利号为ZL02260261.5的在先中国技术专利《一种交直流两用电钻》提供了一种既具有交流电钻的直接供电使用之优点、又具有直流电钻无需电源并移动使用之优点的交直流两用电钻,它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直流电机以及传动机构,壳体上具有可容电池包插入的空腔,并在对应电池包正、负极的部位设置有正、负极触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交直流转换包,其内设置有交直流转换电路板,其外形上具有可插入所述的壳体上空腔的头部,并且在对应壳体内的正、负极触片位置设置有直流输出正、负极。该专利方案由于采用了可替换电池包的交直流转换包,因此可直接以交流供电方式使用,而在需要移动使用场合,则只需替换以现有的电池包即可。尽管如此,现有的电池包还是需要有专门的充电器,其内无疑又需包括一个交直流转换电路,这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使用起来也不尽方便。而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其他交直流两用电动工具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既可直接作为电动工具的工作电源又可为其内的可充电电池包充电的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包括一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具有一输出端和一可控制输入端,所述输出端连接一整流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经一调节器电路连接到一光耦IC1的输入端;所述光耦IC1的输出端连接逆变器的可控制输入端。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可以由二极管D串接接地电容C组成。所述的调节器电路可以由第一电阻R1上并联开关K后再串联第二电阻R2组成。所述的调节器电路也可以这样组成第一电阻R1上并联开关K后再串联第二电阻R2,接入三极管BG的基极;三极管BG的基极到地接第三电阻R3;三极管BG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BG的集电极一路经第四电阻R4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另一路接光耦IC1的输入端。所述的调节器电路还可以这样组成第一电阻R1上并联开关K后再串联第二电阻R2,接运放IC2的同相输入端,该同相输入端经第三电阻R3接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经第四电阻R4接运放IC2的反相输入端,该反相输入端经第五电阻R5接地;运放IC2的电源端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运放IC2的接地端接地;运放IC2的输出端经第六电阻R6接接光耦IC1的输入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本专利技术接入了调节器电路,通过变换不同的工作状态,使得它既可以为交直流两用电动工具提供工作电源,又可以在同一电路的同一输出端为交直流电动工具的可充电电池包充电,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同时也更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包括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具有一输出端和一可控制输入端,所述输出端连接一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经一调节器电路连接到一光耦IC1的输入端;所述光耦IC1的输出端连接逆变器的可控制输入端。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器电路是这样组成的第一电阳R1上并联开关K后再串联第二电阻R2。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器电路也可以是这样组成的第一电阻R1上并联开关K后再串联第二电阻R2,接入三极管BG的基极;三极管BG的基极到地接第三电阻R3;三极管BG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BG的集电极一路经第四电阻R4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另一路接光耦IC1的输入端。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器电路还可以是这样组成的第一电阻R1上并联开关K后再串联第二电阻R2,接运放IC2的同相输入端,该同相输入端经第三电阻R3接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经第四电阻R4接运放IC2的反相输入端,该反相输入端经第五电阻R5接地;运放IC2的电源端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运放IC2的接地端接地;运放IC2的输出端经第六电阻R6接光耦IC1的输入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2、3所示,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受光耦IC1的输出电流所控制,改变调节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开关K的闭合或断开),将改变光耦IC1的输入电压,进而改变光耦IC1的输出电流,光耦IC1的输出电流的改变使得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也随之改变,从而达到了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开关K的闭合或断开)逆变器既可以输出交直流两用电动工具的工作电压,又可以输出可充电电池包充电电压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包括一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具有一输出端和一可控制输入端,所述输出端连接一整流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经一调节器电路连接到一光耦(IC1)的输入端;所述光耦(IC1)的输出端连接逆变器的可控制输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是由二极管(D)串接接地电容(C)组成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电路由第一电阻(R1)上并联开关(K)后再串联第二电阻(R2)组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电路是这样组成的第一电阻(R1)上并联开关(K)后再串联第二电阻(R2),接入三极管(BG)的基极;三极管(BG)的基极到地接第三电阻(R3);三极管(BG)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BG)的集电极一路经第四电阻(R4)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另一路接光耦(IC1)的输入端。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电路是这样组成的第一电阻(R1)上并联开关(K)后再串联第二电阻(R2),接运放(IC2)的同相输入端,该同相输入端经第三电阻(R3)接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经第四电阻(R4)接运放(IC2)的反相输入端,该反相输入端经第五电阻(R5)接地;运放(IC2)的电源端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运放(IC2)的接地端接地;运放(IC2)的输出端经第六电阻(R6)接接光耦(IC1)的输入端。全文摘要一种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包括一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具有一输出端和一可控制输入端,所述输出端连接一整流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经一调节器电路连接到一光耦(ICl)的输入端;所述光耦(IC1)的输出端连接逆变器的可控制输入端。本专利技术由于接入了调节器电路,通过变换不同的工作状态,使得它既可以为交直流两用电动工具提供工作电源,又可以在同一电路的同一输出端为交直流电动工具的可充电电池包充电,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工具两用电源的控制电路,包括一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具有一输出端和一可控制输入端,所述输出端连接一整流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经一调节器电路连接到一光耦(IC1)的输入端;所述光耦(IC1)的输出端连接逆变器的可控制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岳明
申请(专利权)人:何岳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