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的减振及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907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系统轴承减振及润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的减振及润滑装置。该装置由减震外腔、内腔、滑油管路、喷嘴、涨圈组成。通过调整该装置内腔与轴承外环之间的间隙,并利用油膜的弹性特征和粘性特征来吸收轴承及回转齿轮的振动能量。并且为了降低回转体在旋转时产生的高温,减少零件的磨损,该装置同时具有喷嘴、鼠笼等部件对轴承及回转系统进行有效的润滑及密封。该装置采用了钛合金材料,在满足高温环境、长寿命可靠使用的前提下,没有明显增加整个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和重量。和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的减振及润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系统轴承减振及润滑
,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的减振及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主轴轴承从早期机型的标准结构逐渐演变到集成化结构,轴承材料从标准轴承钢,发展到高温钢、渗碳钢及未来的高氮钢融合表面改性等新材料,与之匹配的轴承减振装置也随之更新换代。目前为止,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减振的装置主要形式均为机械式减振方式,如减振圈、减振套、减振片、减振弹簧、减振阻尼器等等。为了航空发动机轴承、回转体能够可靠运行,现今已应用迷宫密封与鼠笼弹支于一体的新型轴承、其减振与润滑的要求更高,原有的减振系统已不能适应新型轴承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的减振及润滑装置,该装置在减振作用区产生与旋转齿轮轴承之间的阻尼油膜、来达到轴承减振的目的,并通过装置上的润滑系统来为轴承及回转系统润滑。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的减振及润滑装置,包括:N组滑油单元、四个涨圈、截面为梯形的减震外环和与轴等长的筒状减震内环;
[0006]轴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轴承;轴承外环的外端面连接所述减震内环,减震内环中部连接所述减震外环;每个轴承外环与减震内环之间均设有两个涨圈,两个涨圈之间形成一环形密闭区域;
[0007]所述减震外环上沿周向等间隔设置N组滑油单元,每组滑油单元包括:两个滑油管路、两个喷嘴;两个滑油管路对称设置在减震外环的斜边外侧,滑油管路从减震外环斜边顶端延伸至减震内环端面;减震内环内端面靠近轴承处对称设置两个喷嘴,喷嘴将来自滑油管路的滑油向轴承喷射;
[0008]所述减震内环两端对称设有多个径向油膜进油口,所述油膜进油口将滑油管路与环形密闭区域连通,在环形密闭区域内形成油膜用于减振。
[0009]进一步,所述喷嘴以与减震内环内端面呈35
°
方向向轴承滚子上半部分喷射滑油。
[0010]进一步,减震外环与减震内环之间形成外层空腔,减震内环与轴承和轴之间形成内层空腔;减震内环沿周向等间隔设有多个减重孔使得外层空腔与内层空腔之间构成鼠笼结构。
[0011]进一步,所述环形密闭区域的横截面宽度为12mm,厚度5mm。
[0012]进一步,所述减重孔设置有两排,每排十二个。
[0013]进一步,通过控制滑油管路的滑油压力从而控制环形密闭区域内的油膜厚度。
[0014]进一步,所述减震内环与轴承外环之间为过渡配合。
[0015]进一步,减震外环和减震内环材质为钛合金,一体成型或分别成型后焊接为一体。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利用自身的新型鼠笼式结构进行减震,并且利用油压在轴承外环形成油膜,通过油膜吸收一部分震动,特别适用于高速回转体减震及润滑,减震效果明显,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减振及润滑装置剖视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减振及润滑装置轴承区域局部放大图;
[0020]1‑
轴,2

轴承,3

减震外环,4

滑油管路,5

喷嘴,6

减震内环,7

涨圈,
[0021]8‑
油膜进油口,9

油膜区域,10

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部分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用于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3]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的减振及润滑装置,包括:N组滑油单元、四个涨圈、截面为梯形的减震外环和与轴等长的筒状减震内环;
[0024]轴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轴承;轴承外环的外端面连接所述减震内环,减震内环中部连接所述减震外环;每个轴承外环与减震内环之间均设有两个涨圈,两个涨圈之间形成一环形密闭区域;
[0025]所述减震外环上沿周向等间隔设置N组滑油单元,每组滑油单元包括:两个滑油管路、两个喷嘴;两个滑油管路对称设置在减震外环的斜边外侧,滑油管路从减震外环斜边顶端延伸至减震内环端面;减震内环内端面靠近轴承处对称设置两个喷嘴,所述喷嘴以与减震内环内端面呈35
°
方向向轴承滚子上半部分喷射滑油。
[0026]所述减震内环两端对称设有多个径向油膜进油口,所述油膜进油口将滑油管路与环形密闭区域连通,在环形密闭区域内形成油膜用于减振。通过控制滑油管路的滑油压力从而控制环形密闭区域内的油膜厚度。
[0027]减震外环与减震内环之间形成外层空腔,减震内环与轴承和轴之间形成内层空腔;减震内环沿周向等间隔设有多个减重孔使得外层空腔与内层空腔之间构成鼠笼结构。
[0028]实施例一
[0029]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的减振及润滑装置,其结构见图1、2,整个装置由梯形的减震外环3、沿减震外环斜边布置的上、下共四个滑油管路4、四个喷嘴5、两轴承之间拥有两排共二十四个减重孔10的减震内环6、四个涨圈7组成的。
[0030]轴1两端通过轴承2连接,轴承与轴之间为过盈配合。两轴承外环与减震内环6内壁为过渡配合,每个轴承外环均由两道涨圈7将轴承外环与减震内环6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油膜区域9。当滑油进入滑油管路4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油膜进油口8进入轴承外环,通过进口油压控制油膜区域10的油膜厚度起到减振目的;另一路滑油进入系统内部喷嘴5,从喷嘴成35度角喷出直射轴承滚子;该角度与距离使滑油喷溅到轴承滚子的上半部分,当滚子转动时,使滑油覆盖整个滚动体,起到轴承与回转系统的润滑降温作用。
[0031]除此之外,除了油膜减震,减震外环3与减震内环6之间呈外层空腔,减震内环与轴
承2、轴1之间形成内层空腔,两个空腔之间通过减震内环6上的二十四个减重孔10使整个装置成为鼠笼结构,系统回转体的震动均可以通过这种结构吸收传递,达到了减震的目的。
[0032]该装置采用了钛合金材料,在满足高温环境、长寿命可靠使用的前提下,没有明显增加整个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铸造平均厚度为20mm,整个装置重量约为9.5kG,局部采用焊接结构。
[0033]该装置带有喷油管路,及润滑鼠笼2

6,具有喷油回油油路,可润滑轴承及回转体。
[0034]由图1所示,滑油从进油口进入装置后分为两路,一路从装置进入轴承外环,起到减振目的,另一路滑油进入系统内部喷嘴,起到轴承与回转系统的润滑作用。
[0035]该装置减振区域与轴承外环之间有油膜槽,尺寸为宽12mm,厚度5mm,减振值约为2g。
[0036]该装置起到减振目的的滑油由尺寸为宽12mm,厚度5mm进入到耐磨衬套后,由耐磨衬套上的小孔进入轴承外壁,使轴承衬套与轴承之间产生油膜9,轴承衬套与轴承之间前后有两道涨圈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的减振及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组滑油单元、四个涨圈、截面为梯形的减震外环和与轴等长的筒状减震内环;轴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轴承;轴承外环的外端面连接所述减震内环,减震内环中部连接所述减震外环;每个轴承外环与减震内环之间均设有两个涨圈,两个涨圈之间形成一环形密闭区域;所述减震外环上沿周向等间隔设置N组滑油单元,每组滑油单元包括:两个滑油管路、两个喷嘴;两个滑油管路对称设置在减震外环的斜边外侧,滑油管路从减震外环斜边顶端延伸至减震内环端面;减震内环内端面靠近轴承处对称设置两个喷嘴,喷嘴将来自滑油管路的滑油向轴承喷射;所述减震内环两端对称设有多个径向油膜进油口,所述油膜进油口将滑油管路与环形密闭区域连通,在环形密闭区域内形成油膜用于减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的减振及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以与减震内环内端面呈35
°
方向向轴承滚子上半部分喷射滑油。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吴昊苏云龙冯贞伟田立敏范顺昌王传奇白宏伟王恩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