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891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及其生产方法。通过两相区淬回火工艺合理的工艺参数调控,以及在两相区淬回火工艺中引入缓冷段,最后生产得到的冷轧双相钢抗拉强度为1023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强度冶金钢铁板材生产领域,具体涉及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相钢由于廉价的合金成本,优异的强度和塑性配合,连续屈服和低屈强比,高初始加工硬化率,优越的成形性和焊接性,是汽车行业中区别于其他先进高强度钢的应用最广泛的轻量化材料之一。目前汽车白车身主要应用590MPa和780MPa抗拉强度级别的双相钢,而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的不断升级,980MPa抗拉强度级别及以上的双相钢由于更高的强度和相对可观的塑性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一般来说,生产双相钢的热处理工艺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控轧控冷,一种是传统淬回火工艺,另一种是连续退火生产工艺。这些工艺下的DP980冷轧双相钢的强塑积普遍在15GPa
·
%以下,而提高双相钢的强塑积和屈强比,既可以充分提高双相钢的综合性能阈值,还可以提高成形性,满足不同客户对双相钢的需求。因此改善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在达到强度的要求下,提高强塑积和降低屈强比,成为本专利技术的目标。
[0003]2021年4月27日公开的中国专利:一种低成本且易生产的抗拉强度980MPa级冷轧双相钢及其生产方法,钢板成分为C 0.0800.095%、Si 0.40.6%、Mn 2.1 2.3%、Als 0.060.08%、Cr 0.20.4%、Nb 0.03 0.05%、Ti 0.01 0.02%、Ca 0.0015 0.0040%、P≤0.012%、S≤0.005%、N≤0.005%,余量为Fe。该方法没有添加昂贵的Mo、V,合金含量不高,容易轧制。但屈强比偏高,不利于之后的成形;且强塑积不超过15GPa
·
%,综合性能还有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及其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得到的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强塑积为15.5Gpa
·


17.3Gpa
·
%,且易于生产,成形性好。
[0005]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在淬火前引入缓冷,进行分段淬火,利用缓冷析出细小且位错密度极低的铁素体,在强度降低不明显的情况下显著改善冷轧双相钢的塑性,从而提高强塑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计为:C 0.11%

0.14%,Si 0.10%

0.15%,Mn 2.22%

2.24%,P≤0.014%,S≤0.003%,Mo 0.13%

0.16%,Cr 0.27%

0.31%,Al 0.17%

0.21%,Ti 0.03%

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C、Mn、Cr和Mo等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抗拉强度;采用Si元素提高伸长率的同时,用Al元素代替部分Si元素,改善过多Si元素导致的氧化、镀锌和焊接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冶炼、连铸、热轧、酸洗冷轧、分段淬火和回火,所述分段淬火的过程为:将冷轧板样品放入管
式炉中进行均热处理,之后进行缓冷,缓冷后油淬;所述缓冷的方式为:待均热完毕后,关闭管式炉电源,通风进行缓冷,缓冷终止温度为657℃

662℃,缓冷速度为0.3

0.5℃/s。
[0008]进一步地,连铸过程采用动态轻压下和电磁搅拌装置,铸坯厚度265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热轧包括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和卷取。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将铸坯加热至1160

1210℃,在炉时间为3

3.3h。
[0011]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将铸坯加热至1200℃,在炉时间为3.2h。
[0012]进一步地,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参数获得兼备高抗拉强度(1023MPa

1071MPa)、高强塑积(15.5Gpa
·


17.3Gpa
·
%)、低屈强比(0.56

0.58)的DP980冷轧双相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粗轧:经过15

20道次的粗轧,轧至20

3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粗轧:将铸坯经过15道次的粗轧,轧至25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精轧:在粗轧后再经过8

10道次的精轧,轧至4

6mm,所述精轧的开轧温度为950

1050℃,终轧温度为840

900℃。
[0016]进一步地,所述精轧:在粗轧后再经过8个道次的精轧,轧至5mm,所述精轧的开轧温度为1020℃,终轧温度为860℃。
[0017]进一步地,所述卷取:卷取温度为590

620℃,卷取以后空冷。
[0018]进一步地,精轧之后进行层流冷却和卷取,卷取温度为600℃,卷取以后进行空冷。
[0019]进一步地,所述酸洗冷轧:在酸洗冷轧过程中冷轧压下率为70%

75%。
[0020]进一步地,将空冷后的板坯进行酸洗冷轧,冷轧压下率为70%。
[0021]进一步地,所述分段淬火的过程为:将得到的冷轧板放入796℃

806℃的管式炉中进行均热处理,在炉时间为290

310s,待均热完毕后,关闭管式炉电源,通风进行缓冷,缓冷完毕后立即进行油淬;所述缓冷的方式为:待均热完毕后,关闭管式炉电源,通风进行缓冷。
[0022]进一步地,将得到的冷轧板放入796℃

803℃的管式炉中进行均热处理。
[0023]进一步地,将分段淬火后的板材进行回火,回火温度为238℃

242℃,回火时间为220s

260s。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生产方法生产出的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所述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计为:C 0.11%

0.14%,Si 0.10%

0.15%,Mn 2.22%

2.24%,P≤0.014%,S≤0.003%,Mo 0.13%

0.16%,Cr 0.27%

0.31%,Al 0.17%

0.21%,Ti 0.03%

0.05%,余量为Fe;所述DP980冷轧双相钢的微观组织为浮凸状的马氏体呈岛状分布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冶炼、连铸、热轧、酸洗冷轧、分段淬火和回火,最后得到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所述分段淬火的过程为:将冷轧板样品放入管式炉中进行均热处理,之后进行缓冷,缓冷后油淬;所述缓冷的方式为:待均热完毕后,关闭管式炉电源,通风进行缓冷,缓冷终止温度为657℃

662℃,缓冷速度为0.3

0.5℃/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包括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和卷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将铸坯加热至1160

1210℃,在炉时间为3

3.3h。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轧:经过15

20道次的粗轧,轧至20

3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在粗轧后再经过8

10道次的精轧,轧至4

6mm,所述精轧的开轧温度为950

1050℃,终轧温度为840

900℃。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卷取温度为590

620℃,卷取以后空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P980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冷轧:在酸洗冷轧过程中冷轧压下率为70%

7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强塑积、低屈强比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少文李烈军陈松军彭政务高吉祥骆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