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用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23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托盘用升降机构,包括机构框架、用于承载托盘的承托升降架、用于驱使承托升降架连同托盘一起升降的升降驱动器、动轮、定轮、第一轴、第二轴及首尾敞开的牵引件。升降驱动器装配于机构框架,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做直线的伸缩运动;第一轴位于升降驱动器的下方,第一轴还与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装配连接;动轮可转动地套装于第一轴,第二轴呈平行地位于第一轴的上方,第二轴还可转动地装配于机构框架;定轮套装于第二轴,牵引件的首端与机构框架固定连接,牵引件远离首端的位置绕过动轮和定轮后再与承托升降架固定连接;以实现将托盘于上下两层输送线之间快速升降转移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托盘用升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托盘用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的汽车中,离不开动力电池的使用,通过动力电池提供的电能去满足汽车的动力需求,以逐渐地替换靠汽油或柴油等去提供动力的方式。
[0003]其中,在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众多工艺,而实施各工艺的工位之间存在距离,故需要将用于承载电池模组的托盘连同电池模组一起由托盘输送线进行输送,以确保各工位之间的生产连贯性。为了确保托盘循环利用,故托盘输送线被设计成两层输送线,即上层输送线和位于上层输送线正下方的下层输送线,由上层输送线负责托盘带工件输送,由下层输送线负责将空的托盘往回输送;为了确保托盘于上下两层输送线之间的顺畅转移,故离不开升降装置的使用。
[0004]但是,在现有的升降装置中,它是采用旋转电机、丝杆和丝母的配合去带动升降架于上层输送线与下层输送线之间切换,故存在转移速度慢的缺陷。
[0005]因此,亟需一种托盘转移速度高的托盘用升降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盘转移速度高的托盘用升降机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托盘用升降机构包括机构框架、动轮、定轮、第一轴、第二轴、首尾敞开的牵引件、用于承载托盘的承托升降架及用于驱使所述承托升降架连同托盘一起升降的升降驱动器。所述升降驱动器装配于所述机构框架,所述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做直线的伸缩运动;所述第一轴位于所述升降驱动器的下方,所述第一轴还与所述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装配连接;所述动轮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轴呈平行地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上方,所述第二轴还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机构框架,所述定轮套装于所述第二轴,所述牵引件的首端与所述机构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牵引件远离所述首端的位置绕过所述动轮和定轮后再与所述承托升降架固定连接。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轴的两轴向端各装配有所述动轮,所述第二轴的两轴向端各装配有所述定轮,所述牵引件为两个,一个所述牵引件绕过该牵引件所对应的一个动轮和一个定轮。
[0009]较佳地,所述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朝下布置。
[0010]较佳地,所述承托升降架位于所述机构框架中,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及升降驱动器各位于所述承托升降架的同一侧的旁边。
[0011]较佳地,所述机构框架内设有沿所述机构框架上下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所述牵引件的侧旁,所述承托升降架面对所述机构框架的一侧装配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套于所述滑轨。
[0012]较佳地,所述滑轨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隔开布置,所述牵引件沿所述第
一轴的轴向位于两所述滑轨之间。
[0013]较佳地,所述动轮和定轮为链轮,所述牵引件为链条;或者,所述动轮和定轮为带轮,所述牵引件为皮带。
[0014]较佳地,所述承托升降架上装配有多个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隔开排列且用于承托托盘的辊轴。
[0015]较佳地,本技术的托盘用升降机构还包括装配于所述承托升降架的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将所述辊轴上的托盘向上顶起。
[0016]较佳地,所述顶升装置包含顶升驱动器、顶升板及顶升支撑块,相邻两所述辊轴之间对应有一个所述顶升支撑块,所述顶升支撑块的下端装配于所述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位于所述辊轴的正下方,所述顶升驱动器位于所述顶升板的下方,所述顶升驱动器装配于所述承托升降架,所述顶升驱动器的输出端朝上布置并与所述顶升板装配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动轮、定轮和牵引件的配合,故在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做伸出滑移的过程中,使得承托升降架的升起的行程是动轮向下滑移的行程的两倍,同理,承托升降架下降的行程是动轮向上滑移的行程两倍,故使得本技术的托盘用升降机构的托盘转移速度高且省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托盘用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托盘用升降机构在隐藏大部分机构框架且沿箭头B所指方向观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的托盘用升降机构在隐藏大部分机构框架且沿箭头A所指相反方向观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托盘用升降机构中的承托升降架及其上的顶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在另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托盘用升降机构100包括机构框架10、动轮40、定轮50、第一轴60、第二轴70、首尾敞开的牵引件80、用于承载托盘的承托升降架20及用于驱使承托升降架20连同托盘一起升降的升降驱动器30。升降驱动器30装配于机构框架10,由机构框架10为升降驱动器30提供支撑的作用及装配的场所,升降驱动器30的输出端做直线的伸缩运动。第一轴60位于升降驱动器30的下方,第一轴60还与升降驱动器30的输出端装配连接,以满足升降驱动器30驱使第一轴60做上下升降的需要。动轮40可转动地套装于第一轴60,以使得动轮40在跟随第一轴60做升降的同时还绕第一轴60转动。第二轴70呈平行地位于第一轴60的上方,即第二轴70位于第一轴60的上方且与第一轴60平行,第二轴70还可转动地装配于机构框架10,使得第二轴70可相对机构框架10转动。定轮50套装于第二轴70,以使得定轮50跟随第二轴70相对机构框架10一起转动。牵引件80的首端与机构框架10
固定连接,牵引件80远离首端的位置绕过动轮40和定轮50后再与承托升降架20固定连接。故在升降驱动器30驱使第一轴60连同动轮40一起向下滑移的过程中,通过动轮40和定轮50的配合而拉起承托升降架30向上升降,当升降驱动器30驱使第一轴60连同动轮40一起向上滑移时,通过动轮40和定轮50的配合而放下承托升降架30,以满足托盘于上层输送线与下层输送线之间的转移需要。更具体地,如下:
[0025]如图2所示,第一轴60的两轴向端各装配有动轮40,第二轴70的两轴向端各装配有定轮50,牵引件80为两个,一个牵引件80绕过该牵引件80所对应的一个动轮40和一个定轮50,即,在图2中,左侧的牵引件80绕过左侧的动轮40和定轮50,右侧的牵引件80绕过右侧的动轮40和定轮50,以增加承托升降架20升降的承载能力,以及承托升降架20升降的顺畅性。具体地,在图2和图3中,升降驱动器30的输出端朝下布置,这样设计以简化升降驱动器30的输出端与第一轴60之间的装配关系。举例而言,升降驱动器30为气缸,当然,也可以选择为液压缸,但不以此为限。
[0026]如图1所示,承托升降架20位于机构框架10中,以将承托升降架20收藏于机构框架10内,避免外界对承托升降架20的升降造成干扰;第一轴60、第二轴70及升降驱动器30各位于承托升降架30的同一侧的旁边,例如但不限于图1的后侧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盘用升降机构,包括机构框架、用于承载托盘的承托升降架及用于驱使所述承托升降架连同托盘一起升降的升降驱动器,所述升降驱动器装配于所述机构框架,所述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做直线的伸缩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用升降机构还包括动轮、定轮、第一轴、第二轴及首尾敞开的牵引件,所述第一轴位于所述升降驱动器的下方,所述第一轴还与所述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装配连接,所述动轮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轴呈平行地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上方,所述第二轴还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机构框架,所述定轮套装于所述第二轴,所述牵引件的首端与所述机构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牵引件远离所述首端的位置绕过所述动轮和定轮后再与所述承托升降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的两轴向端各装配有所述动轮,所述第二轴的两轴向端各装配有所述定轮,所述牵引件为两个,一个所述牵引件绕过该牵引件所对应的一个动轮和一个定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朝下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升降架位于所述机构框架中,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及升降驱动器各位于所述承托升降架的同一侧的旁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肖黄杰曹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拓斯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